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22-2-2 13:08 编辑
【原创】 烟尘不掩履印痕 (15) 拉拉屯
拉拉屯,长春东郊小村,村边高地上的装甲兵技术学校(简称“长春技校”,后装甲兵技术学院)文革前是装甲兵有名的第五坦克学校。我在学校上学期间学员都以村名指代学校,连“传操”专业教员还把“操纵杆拉翻”故障排除方法口诀“拉、拉、推”用谐音“拉拉屯”命名,以方便学员记忆,的确让我记了一辈子。 这个校园最早是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百多年来经过满洲国灭亡、国民党政府垮台、解放军接管、军校隶属关系多次转换和撤编重建、改开后市建占地,现在面积减小许多,剩下约4800亩,周边的农田都变成了城区。 在装甲兵技术学校学习时间不长,却奠定了我职业生涯的扎实基础,几十年工作都得宜于学校教员教的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在校期间培养成的优良技术作风。
一、驾驶场
学校驾驶场在校园南边,至今面积没有因为校区面积减小而减小,反而有所增大。当年800亩,后来陆续增加一些其他驾驶训练场地,如图中右上方的浮渡水池等,面积有增加。就是800亩的驾驶场也够傲娇的。驾驶场是“五校”建的,应该感谢装甲兵前辈打下的好基础。
图1 拉拉屯驾驶场
在校学习时,理论课、保养检查和故障排除课、拆装课(小修机部件)、驾驶和驾驶训练组织排得很满,另外还有坦克大坡度拖救、坦克潜渡、战损坦克应急修复等内容“集团作业”,许多实车课都在驾驶场进行。 这个驾驶场的优点是近在校园一侧,去场地上课几分钟就走到,坦克车场出来就是驾驶场,车辆、人员进场、返回都很方便。场内建有高大的指挥塔,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全场,便于掌握情况。跑道有主次多条,主跑道环形、闭合、在场地最外圈,全长超过3500米,圈内有多条次跑道围绕单个限制路障碍物小循环,以便分班训练。障碍物建设标准,限制路设置地点很多,选择余地大,和障碍物有多种排列组合。 缺点是地形过于平坦,没有符合《坦克驾驶教范》的大坡度上下坡和侧倾坡,连设置下坡桩间限制路的地点都难找,好在外出野营找到相关地形补上大坡度驾驶内容。还有个缺点是场内跑道小循环岔道多、空地上种植高粱玉米等庄稼造成的,跑道在青纱帐里,一旦有坦克跑错路线,跑在正确路线上的坦克就可能遇上跑错路线的坦克“鬼探头”出现在前面。
二、屯里故事
(一)拉、拉、推 59坦克转向靠传动装置的行星转向机实现,由驾驶员处的左右2根操纵杆操作。当制动带磨损严重、操纵杆联动装置调度板磨损等原因,会造成操纵杆拉到最后位置不复位(因调度板卡在滑轮后面所致)的故障,俗称“操纵杆拉翻”。排除故障需多人车内外协调合作,具体方法是: 驾驶员在车内先将已经处于最后位置的操纵杆继续向后使劲拉;尔后车外的人在传动装置底甲板检查口处伸进套绳套住调度板拉臂,几个人拉绳套将调度板复位;最后驾驶员将操纵杆推回原位;再调整制动带间隙恢复正常,故障排除。归纳出的要领编成口诀就是“拉、拉、推”三个字,念成谐音“拉拉屯”,形象又好记。 (二)校酒 装甲兵技术学校农场小酒坊生产一种东北遍地都有的“小烧锅”高度白酒,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进入市场,主要在学校军人服务社散装售卖供人零打。东北地区冬天寒冷,野外训练喝上一口烈酒御寒很管用。周末三五好友相聚改善伙食打几斤来也算成席。因此,拎着军用水壶去服务社打酒的有校领导、教员、队干部、保障分队教练和助教、门诊部医生、学员。
图2 自古民间就有酿酒的传统和技术,东北地区各种“小烧锅”酒更多,各家口味、质量参差不齐,优胜劣汰,能流传下来、推广出去的都是好酒。(采用网上照片)
虽然学校“小烧锅”酒没有正式名,但它质量上乘口碑好,首先度数高于60°,纯爷们,不是“娘炮”酒;其次酒液清澈晶莹、口感醇厚甘甜;再次粮香酒香糟香明显;最后更有香而不呛、微苦而不涩。喝着入口甘甜,贪杯也不上头。所以在校内校外流传下“坦克闷”的名号,灵感来自北方烧酒“闷倒驴”,形容比“闷倒驴”还厉害,连坦克都敢“闷”。 后来回母校调研,学校的“小烧锅”酒有了商标和名字,就叫“坦克闷”。再后来军队禁止生产经营,酒厂交给地方,酒名改为“坦克梦”,度数降到54°。变化的是酒名,没有变化的是质量。经历了从军队农场小酒作坊、军队院校小酒厂、社会上独立酒厂等各阶段商品经济浪潮的重重考验,如今生存下来并成为东北地区的名酒之一。 “坦克梦”酒瓶设计独特,名字“坦克梦”写在1辆坦克背景上,装甲兵技术学院的校徽清晰可见。
图3 “坦克梦”酒的外包装和酒瓶正面。
军内传闻“装甲兵喝酒不装假”。一夸装甲兵部队酒风好,人爽快;二惧坦克兵酒量大,喝起酒来特豪爽;三表坦克兵和酒的关系不一般,许多单位有自己的酒厂。其实,全军各军兵种、各部队的酒风都不赖,喝起来都豪爽,争第一,不服气的劲头哪里都一样。
图4 酒瓶背面有五星、炮射导弹、96坦克和“坦克梦”3个字。
有战友一直与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有工作联系,他知道我是该校首批学员,听我讲过“坦克闷”的传说,了解“坦克闷”变为“坦克梦”的故事。后来他单位派干部去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接收毕业学员,他专门嘱咐带队干部返程捎几瓶回来。那位干部费了洪荒之力,说服了长春火车站安检人员,仗着人多,带回几瓶“坦克梦”来,给我2瓶。
图5 酒瓶半圆键造型,透着浓浓的坦克范儿。
再次见到源于“坦克闷”的“坦克梦”,包装已变,名字已改,但那散发着东北“小烧锅”浓郁酒香的味道依然熟悉,一下子就勾起我那和“坦克梦”高度酒一样浓烈的母校情。这次舍不得喝了,留着“乡愁”吧。 (三)开摩托的女放映员 “长春技校”1978年恢复时,军委装甲兵代管的“八一摩托队”遣散(淘汰)一些不适合继续当摩托车竞技运动员的队员,有些年轻战士运动员就分到了技校,2名女战士分到学校电影组当放映员,常看见她们送片、取片开着崭新的“长江750”“边跨”摩托车,看架势开得真不错。 一次星期天和队里几个同学请假进城,乘的郊区车慢腾腾磨蹭着进了城,停在十字路口等红灯,只见对面飞来1辆军用三轮摩托车,一看那车开得老快,一副想要闯红灯抢时间的架势。定神再看,认出是电影组取片的摩托车,驾驶员就是八一队下来的女兵。眼见那女兵飞快地开着摩托就要闯过路口,没想到就在车轮接近标线一刹那响起长长的剧烈、刺耳刹车声,同时看见那女兵身子努力向一边偏着以平衡转向时的离心力,一边双手推转龙头甩向一侧,脚下踩着刹车整个人都快站了起来,摩托车甩尾来个180°原地转向,稳稳停在那里没过线,发动机在怠速工作着,车上女兵还一本正经地回头直视警察,一副若无其事样儿。执勤交警由愤怒到惊讶再到无奈地呆在那里没反应,绿灯亮了摩托车转了个小弯掉头走了,交警这才指着绝尘而去的摩托车嘟囔着不知说啥。我们看了个真,估计是交警惹了她,让他领略“八一摩托队”下来的专业摩托运动员不是“打酱油”的。 事后得知道,开车女兵在“八一队”开车就是个胆儿肥的主,时不时给你来点疯狂的小动作,没有不敢上的障碍,没有不敢做的动作,动作要领学习快,就是失误多,腿部几次骨折,不得已放弃职业运动员的梦想。 (四)乌苏里餐厅 在校学习期间周末轮流请假进城,看电影、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公园、逛商场买东西,中午在街上吃顿饭改善伙食。火车站不远处的长江路有家“乌苏里西餐馆”,是我们几个同学周末轮流坐庄“打牙祭”的去处之一。
图6 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这张“乌苏里西餐馆”照片,好像是改革开放早期时拍的。
记得“乌苏里西餐馆”门面不大,摆设和一般饭店不一样,西式长条桌、沙发椅、地毯、名画、老式吊灯、细瓷碗盘、不锈钢刀叉勺。菜品以俄式红菜汤、酸黄瓜、俄式面包为主,也有罐闷牛肉、色拉、虾排、牛排等英法菜。我们熬到星期天请到假,进城先各自办事,中午到“乌苏里”吃饭,点上蔬菜沙拉、红菜汤、俄式面包,再来个实惠的“咖喱蛋(音)”(鸡蛋液里面混有火腿肠丁、胡萝卜丁、洋葱丁等摊在平锅上,一面烙好了反过来再烙另一面)。有时来份罐闷牛肉或牛排解馋。饭后聊天休息一下起身回营。 去多了会碰到常见的老顾客,熟悉了就一起聊天。其中有个中年人袁彪,他自己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钢琴师。毕业分别时他依依不舍,掏出一张合影照片送我留念。
图7 右袁彪,左年轻者不知姓名。
多年后无意中看到消息称袁彪为钢琴大师,上网查就是乌苏里餐厅邂逅的袁彪。
三、同学
我们是装甲兵技术学校重建后第一期学员,3个队,300多人,来自全军100多个坦克团。一半干部一般战士,干部中有股长、正连职助理员、技术副连长、技术员,战士都是2年以上老兵,层层挑选出来的干部苗子。队里的风气正,大家都埋头学技术,毕业回部队后都是技术骨干,不少同学一直干到师团技术部门的最高领导,还有从技术干部转进当了部队主官。我班班长肖成海到炮团(自行火炮)当团长。
图8 学员3队毕业合影,我在前排右5。
四、校址溯源
技校所在之处位于拉拉屯以北一片微凸宽广高地上,早前是农田,1939年3月伪满洲国在这里建立“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 从1939年春到1945年8月仅6年半,招收7期学生。“满洲国”皇帝溥仪 “临幸”时赐名“同德台”,取日满一德一心之意。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父亲朴正熙(韩国前总统)是该校第2期学生。 那时开始,奠定下现在校园的基本幅员和基本格局,以大操场为中心,正北是校部大楼,再北是大礼堂、家属区,东面教室区、车场,西面学员生活区,南面澡堂、卫生科门诊部、菜地、驾驶场。我在校学习期间,还有不少伪满洲国军官学校时期的楼房、学员宿舍和食堂、操场、俱乐部、教室等。尤其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原俱乐部的小礼堂,在那里上过时事大课,里面是全木地板,后来改为学校的校史馆。
图9 现在,学校大门改了,改在原东大门进来的道路向西一直延伸到尽头的地方新建,朝向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