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一60集 悍将粟裕(四十一) 豫东战役 此时此刻,蒋介石斯坦伯格均衡解的思路清晰。陈士榘一动,邱清泉果然南下追击。粟裕带叶飞一过黄河,邱清泉立刻向北迎击。但是地但是,不光是邱清泉在动,国军其他几个机动兵团也抜营和邱清泉一起互成犄角向粟裕压来。既然国军明确把邱清泉当目标,蒋介石就安排谁都不离邱清泉左右,粟裕集中六七个军准备灭掉邱清泉两个军加一个快速纵队,而蒋介石集中了十个军在邱清泉周围,不但让粟裕灭不了邱清泉,还要反咬一口逼粟裕在黄河边上背水一战,彻底打垮粟裕。粟裕就是能撑下去也就在鲁西南转悠,演化下去就是斯坦伯格均衡的路数了。蒋介石不占先手,但至少还得个均衡。国军豆腐渣多,粟裕吃不下去会撑着。还得走到以前的套路上:共军在中原不但灭不了国军主力,也无法在中原腹地扎根。 看看蒋介石想得多好。可真让事情这样演化那就不是粟裕了。 当邱清泉向叶飞压过来时,按蒋介石分析,粟裕叶飞肯定顶不住。老共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赶快把陈士榘调过来。陈士渠按照套路该往东北方向去参加打群架才是。结果,陈士榘是动了,还真往东北动了,可走着走着,突然,不往东边走了,而是直插北边黄河边河南的省会:开封! 开封,北宋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也是中华民族最丢脸的靖康耻发生地。老蒋放了个整编 66 师。师长黄埔五期李仲辛。一个军加上保安部队。这点力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进攻共军别想,可守一个城怎么看都绰绰有余。毛主席下的命令是干掉邱清泉,邱清泉往东北方向的鲁西南去,所以陈士榘不该对开封动手呀。再有,陈士榘也就集中了两个军,进攻一个军守备的开封显然没有胜算。南麻临朐都是共军三个军攻国军一个军也没有攻下来。开封的永久工事比南麻临朐多多了,共军不该也不敢拿开封开牙才是。 悍将粟裕(四十二) 豫东战役 可偏偏粟裕不是这么想的。他一看国军纷纷尾随邱清泉往菏泽地区赶,一下子邱清泉身边多出来老蒋几个军,而开封周围却空了。 就像一年前本来准备打第七军突然发现张灵甫周围空了一样就马上改攻张灵甫一样,粟裕立马下令改变原计划:把在菏泽围歼邱清泉改成进攻开封!粟裕变打七军为打张灵甫时两手哆嗦,这时候改打开封已经气定神闲。粟裕电报毛泽东可以改变计划打开封吗?毛泽东的回答是:干就是了,不用请示!啥是管理?这就是!主席英明。 整编 66 师,听着很运气。咱们一直说六六大顺,可惜这个师没有它名字这么好运。 开封城的 66 师已经是被灭过一次重建的了。第一次是啥时候?一年前刘邓大军过黄河时。那时候的整编 66 师师长是宋瑞珂,这可是比张灵甫能干多了的将领。 宋将军当过工人,黄埔三期,爱兵如子,不但不吃空饷,还把自己薪金大半用来接济部下。在驻地开仓救灾,用军人帮老百姓收割庄稼。怎么都该是共产党的人呀。关键的关键,他能打。羊山集已经接到撤退命令,一看敌前撤退伤员带不出去,放下句不能留下弟兄们自己跑,就带了大半个军在羊山集硬抗刘邓四军,还一抗就是半个月!打到号称赵子龙的陈锡联加上陈再道都被刘伯承大骂无能。 可惜宋将军的老板蒋介石不灵,居然在自己的地盘上看着坚守半个月的宋瑞珂被一点点吃掉就是派不出增援。到最后,羊山集周围高地全部被共军占领,国军一旅长建议宋瑞珂在羊山集和老共逐房争夺还能再守三天。老宋一摆手说:已经守了半个月了,援兵影子都没有。现在只剩这些民房了,打下去百姓遭殃,两边徒增伤亡,军事上全无意义,降了吧。这是个真汉子!共产党后来对他还行,活到 87 岁去世。宋将军的太太为了丈夫,毅然带五个子女从国外回来等待还在功德林监狱的宋将军,也是奇女子一个。当然,国粉对孟良崮上守了三天的张灵甫历来如丧考妣,却对守了半个月的宋瑞珂从来不提。是因为谁更有本事?扯!不过是立场决定罢了。 悍将粟裕(四十三) 豫东战役 到了开封城,这个整编66 师师长已经换成李仲辛了。这是个小白脸,长的花团锦簇一般。要是放到现在,那个奶油样子一定是一票粉丝,只有 36 岁。 李仲辛一母四兄弟,他是老四,大哥三哥都是共产党,大哥还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资格。1947 年被蒋介石抓住,李仲辛力劝大哥悔过自新,被大哥段然拒绝,兄弟恩断义绝!大哥被老蒋杀掉。那时候蒋介石杀共产可从来没手软过。 李仲辛埋怨他大哥脑子坏了,怎么死心塌地跟这样一个共产的党?是呀,李仲辛已经是将军,手里的刀把子是保护的是权贵富豪。兄弟俩立场完全不同。他是永远理解不了他大哥的。那是到死都不屈的信仰的力量。 就这样,有着半个军硬扛共军四个军进攻达半个月历史的整编 66 师在开封城和陈士榘干上了。 但是地但是,这个李将军的整编 66 师已经不是宋将军的原装货了。而且地而且,粟裕是不是真的打开封?到开打了李将军都不知道。为啥呀?共军动手是四处冒烟。刘邓打确山,陈赓打中牟,许世友打兖州。等到老蒋确定陈士榘打开封是来真的,三天已经过去了!城关已破,保安部队鸟兽散。一个杂牌旅一共被击毙五人就集体缴械投降(什么叫渣,这就是)。所以啊,兵不在多在于精。养这样没用的保安旅一样花钱花资源。可打起来不但没用还误事。不如不资源集中起来给那些能打的主力。 剩下李仲辛那么一小股死不投降的,退到开封的龙亭继续抵抗。 蒋介石自从孟良崮以后下令不救被围者连坐。还真有用。三天过去了,蒋介石发现共军其他地方都是假招儿,而开封是来真的。于是下令各路人马立即向开封进发。邱清泉掉头向西,叶飞原来是准备当主力汇合陈士榘灭邱清泉的,这会儿改打阻击。其他各路共军也纷纷阻击就是不让蒋介石军队靠近开封。李仲辛依靠龙亭节节抵抗。开封城已经听到邱清泉救援的炮声了。陈士榘下令调大小火炮六百门狂轰半小时,两个连冲上去半小时占领龙亭。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化妆河南大学教授逃走。是为共军解放战争占领的第一个省会。国民党震撼! 悍将粟裕(四十四) 豫东战役 李仲辛死在医院他夫人周黛西怀里。 周黛西,毕业于复旦大学,简直就是近代花木兰。抗战开始投笔从戎,参军救治伤员,积功至上校。和李仲辛异常恩爱。李仲辛死后蒋介石赏了她一个少将,是为国军第二个女将军。可在授衔仪式上,周黛西当众痛哭,说蒋介石没救了,她压根不在乎啥将军,只要还她老公。她这一哭,底下参加仪式的也哭了一批。蒋介石异常宽容,没有追究。 蒋介石大陆失败后逃台,周黛西没有去,1954 年肺病去世,葬于李仲辛墓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开封一丢,南京哭翻一片。为啥?蒋介石在召开国民大会,要过把当总统的瘾。 国民党最光荣的传统就是搞内斗了。国大选举,蒋介石当总统没有悬念,副总统就有讲究了。李宗仁和孙科为了这个副总统那是啥招都使。蒋介石明里暗里支持孙科这个任他摆布的木偶。看看李宗仁和孙科选情胶着,就这么个节点上孙科情妇蓝妮小姐的事恰恰好被小报抖落出来,中山先生的哲嗣立刻气短。反正那个热闹就和台湾现在的选举一样一样地。民主好不好?好!可一个个在民主的正义大旗下都干的是塞进自己私活的勾当,老百姓不过是民主旗下被耍的猴子,那这个民主肯定被玩坏了。 其实那哪是个选总统的时候呀,战场上打成这样,还嫌不够添乱呀。蒋介石没有选择在内战开打前两年开国大而选这时候开,骨子里大概是觉得共产党一天天壮起来,这天下真不见得是他的了,还是完蛋前过把总统瘾吧。 国大正开着,好家伙,河南省府开封丢了,河南国大代表能干吗?跑蒋介石那里跪着痛哭,那架势就是蒋介石要是收拾不了,我们都指望共产党了。拜粟裕所赐,南京选副总统的热闹彻底让位给河南丢省府的热闹,一地鸡毛。到了这一步,蒋介石彻底没辙了,下死命令:三天收复开封。 要是陈士榘坚决抵抗,扑过来的邱清泉等就是给他三十天也收复不了开封。可那样打肯定不是共产党的路数,粟裕才不会傻到在开封城和老蒋拼消耗呢。 占领开封,陈士榘还搞了个入城仪式,老百姓一看,哎呦,哪是老蒋说的匪军呀,纪律严明,气势磅礴,比蒋介石的军队牛多了。说共产也只是掠了老蒋的洋捞,普通市民秋毫无犯。开封市民对共产党好感大增。 陈士榘耀武扬威一番后,带上俘虏和缴获撤出了开封。在开封几天?五天!就是不让老蒋三天收复。陈士榘前脚走,邱清泉后脚从东边开到了,立刻向蒋介石报告收复开封。蒋介石报纸又又又开封大捷歼敌无数了。当然一贯这样吹牛的结果是:三年累计消灭共军一亿转进台湾。这套路和大跃进亩产万斤是一样一样地。其实呀,大跃进亩产万斤的主一个个都该到老蒋那里去,那才是吹牛的祖宗。 蒋介石心里明白,开封那是共产党主动放弃的。要是留着这伙共军在中原不走,那蒋总统觉都睡不着哇。所以蒋介石一边在报纸上吹牛,一边严令追击撤出开封的共军,务予全歼。 悍将粟裕(四十五) 豫东战役 粟裕忘了他来中原干什么地吗?没有。他来中原是搅局的,哪能打个开封就走?他还没打够。 陈士榘占领开封五天就退出开封往南边跑,邱清泉呢,轰轰烈烈收复开封也紧跟陈士榘往南边去。这时候,区寿年兵团冒出来了。 开始说的,中原大地上没有区寿年兵团呀。没错,这是一个新兵团,底下两个整编师加一个整编旅五万人马,被派往开封方向参加打群架。 区寿年,早年可是跟过共产党呀。南昌起义是营长!要是跟朱德上了井冈山,那绝对是元帅的资历。但是历史没有但是,他是跟更加牛掰的舅舅蔡廷锴的,南昌起义的主力师长蔡廷锴,在出了南昌后很快就投到蒋介石那里,反手把起义部队干翻。这就和共产党结下梁子了。 区寿年这个外甥帮舅舅那是义不容辞,从此和共产党道走两岔。 区寿年最牛的事是当师长在上海 128 事变和日本陆战队开打,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现在蒋介石命令增援开封,给了区寿年一个兵团司令当当,他慢悠悠的也来凑热闹了。 为什么说慢悠悠?他本质上不是蒋介石嫡系。早年跟共产党那段经历在,舅舅这会儿已经和蒋介石闹掰在搞第三势力,要区寿年再跟他走。这次区寿年却回答自己不搞政治,婉拒了舅舅。也是的啊,这舅舅总把外甥往沟里带。要是南昌不叛了共产党,那他是林彪的上级;这时候要让他放弃蒋介石这里兵团司令那么大的官,去整国共都不待见的第三势力,听着就不靠谱!对于蔡廷锴和区寿年舅甥这点事,蒋介石心里没数吗?怎么可能!蒋介石心里和明镜似的,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小九九。只是还在打仗,不好翻脸发作罢了。区寿年呢?当然也知道蒋介石知道他那点事,积极性肯定赶不上嫡系的邱清泉。 都是往开封方向,陈士榘前脚离开开封,邱清泉后脚就进了开封。慢悠悠的区寿年还在百里之外。那还有啥说的。下一个打的就是他了。 陈士榘出城对着区寿年迎头就去,前面在陈士榘攻城去打阻击的叶飞这时候挑了大梁。利用邱清泉和区寿年之间的四十公里的空隙,把区寿年围在了铁佛寺。陈士榘呢?转头阻击跟上来的邱清泉。 看看共产党的军队,叶飞陈士榘攻击阻击角色转换那是无缝连接。这样的军队想不打胜仗都难。 这里又有一个管理学的原理:不能协调一致的系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供应链管理,怎么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你得让你的供应商和你的文化完全一致才行。否则供应商一定不能生产你需要的配件,就整个抓瞎了。当年燧发枪时英国红龙虾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什么?就是军队内部训练成一个人一样。到了战场上根本不跟你玩套路,就是排队枪毙的模式,一个个铁青着脸排队往前走,敌人打到谁就是谁,没打到的继续补上。走到足够近了一起举枪就轰,两轮下来,再厉害的对手也都鸟兽散。这样见一个灭一个,靠的就是皮靴踢屁股整出来的统一文化。 而失败的呢?毛病也在于此。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大东沟海战失败,总结有这样一条“勇者过勇,不待号令而争先;怯者过怯,不守号令而退后。此阵之所以不齐,队之所以不振也。”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一个团队里文化都没能统一,那还有不失败的?孟良崮死的张灵甫看着急呀,死前十天给蒋介石信里还说“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把失败的北洋水师和蒋介石一比,那毛病是一样一样地:内部没有统一文化,打起来狼上狗不上! 这次蒋介石军队老毛病又犯了。邱清泉努力向前,区寿年裹足在后。中间四十公里的空隙就露来了。 粟裕呢?一分钟都不带犹豫的,在陈士榘退出开封第二天就指挥叶飞包围区寿年,陈士榘阻住邱清泉。区寿年两个军分布在龙王店和铁佛寺,叶飞一个师愣是插到这两个军中间把他们隔开。中原大地炮火连天。消灭区寿年的大战开始了。 悍将粟裕(四十六) 豫东战役 邱清泉区寿年相隔四十公里,一个马拉松的距离。榴弹炮能打二十公里,就是说两边炮火相连。可中间杞县插了陈士榘,那时候国军士气还在,中原大地是蒋介石的地盘,粟裕来砸场子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邱清泉鲜衣怒马不是装样子的,没能救下开封的李仲辛已经一肚子火了,这会儿就这么点距离还是平原,要是救不下区寿年他还能在江湖上混吗?于是排炮狠砸要把陈士榘打走。 杞县桃林岗上宋时轮的十纵硬是咬着牙顶着,纹丝不动达七天,还歼敌五千!心高气傲的邱清泉三鼓过后气短!从此老蒋军队传言: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天下闻名! 1969 年中苏关系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毛泽东急调南方两军入北京军区护驾。一个是全军攻击能力第一的27军,另一个就是这个排炮不动的华野十纵——28 军。 邱清泉啃不动陈士榘,中原其他几个蒋介石的兵团被粟裕和刘伯承算无遗策都阻住了,收拾区寿年该没有悬念了。结果出事了。黄百韬杀到了。 黄百韬,不是前面没有提他吗?没错,真杀到的还就是他。 事情是这样的。豫东正好是处于徐州剿总和武汉剿总辖区交界处。徐州剿总和武汉剿总这可是相当于现在的两大战区呀。黄百韬属于徐州剿总的,本来不是在这个方向上。按照计划,他应该在山东对付许世友才是。事实上,许世攻打兖州,黄百韬本来是去增援兖州的。走到半路上突然接到顾祝同的命令,要他置危机万分的兖州不顾,带三万人杀到豫东,打垮警戒的共军数千人,进到离区寿年只有数公里远的帝丘店。 这神来之笔,不但搞傻了粟裕,连蒋介石也傻了: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勇的部下:三万人就敢轻兵独进一下子就插到粟裕的死穴上。 这里又有一个管理学的原理:虽然顾客的需求不见得改变,但是满足需求的手段却不断改变。 口香糖销量下降不是因为别的口香糖公司,而是微信普及。顾客排队等付账时不时买块口香糖慢慢嚼着,而是看微信。干掉柯达胶卷的不是富士胶卷,而是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玩不转了不是别的数码相机更火,而是手机普及。一样,林彪打锦州时,蒋介石东西两路增援,林彪就发愁准备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人。粟裕这会儿呢?啥都算计到了,却杀出个想不到的黄百韬。跟不上技术变化的公司就得死,处理不了突发事件的将军就得崩盘。黄百韬突然杀到,粟裕一下子面对区寿年的两坨加上黄百韬一坨。还得抗击北边邱清泉的攻击。南边胡链也越过中野阻击轻装带两个团突击过来,而且后面的大部队也在源源不断渡河过来了。要知道那时候蒋介石的军队也是嗷嗷叫的。 悍将粟裕(四十七) 豫东战役 这时候就看本事了。粟裕就是一条:先解决区寿年。 本来收拾区寿年还要费点事,这时候区寿年自己犯错误了。本来他要是严防死守,粟裕还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可他看黄百韬赶到,气势壮了,离开固守阵地,对粟裕反突击。粟裕还在琢磨怎么突破国军的防守地盘。区寿年一出战,正中粟裕下怀。一天一夜打垮区寿年在的一坨,从坦克里揪出区寿年。 区寿年被抓后要是老实点也罢了,看他偏偏很傲气地对抓他的战士说:带我去见粟裕,我是他朋友。当兵的一听火大了,觉得这家伙在侮辱粟裕,立马暴揍他一通。边打还边说我们粟司令没你这样的朋友。区将军忘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白挨了一通揍。 见到粟裕后,粟裕问他有何见教?区寿年告诉粟裕见好就收,否则必败。粟裕没听他的。区寿年不肯跟舅舅搞第三势力,可被俘后还是靠蔡廷锴和共产党说项,早早放出来回了广东。1957 年去世。老爷子养了个孙子叫区楚良,国足门将。爷孙不分国共,对外都是效力中国。值了。粟裕呢?多出黄百韬这坨照样不为所动。愣是从万军丛中揪出区寿年。 抓住区寿年,也仅仅消灭了区寿年兵团的一半,就这,粟裕也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什么?在老蒋的地盘上连续作战两个星期,只有消耗没有补充。陈士榘兵团攻开封,后来打阻击对付邱清泉;叶飞兵团开始阻击邱清泉,后来主攻区寿年。两个星期下来,战斗力减半。老蒋呢,豆腐渣还源源不断送上来。开始是区寿年,再是黄百韬,现在胡琏也摆脱刘邓一部的阻击,突破颖河。前面已经没有共军阻击,剩下的就是行军几天以后从南边加入战场。对粟裕来说,南边也变得不安全了。 摆在粟裕面前就三条路:1.按区寿年的说法撤;2.继续围攻区寿年部没有消灭的那个整编师;3.打黄百韬。 这里又有一个管理学原理。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问题是百分之二十的原因造成的。解决这百分之二十的原因就解决了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比如美国总统选举,说是五十个州,其实谁能赢了那么几个关键州就赢了。而且这关键州还不是选票最多的加州和德州。因为那两个一个铁杆民主党一个铁杆共和党。关键州是那几个摇摆州,选票不会超过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可拿下来就当总统了。所以总统候选人天天跑就这么几个关键州,别的地方去都懒得去。就是抓百分之二十。 公司也一样,销售和利润的百分之八十往往是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经营产品贡献的。乔布斯在九十年代一回到苹果,就把在研的项目大多数都砍掉,集中在最有希望的几个产品上,后来几乎个个成了精品,让苹果公司咸鱼翻身,成就了一个商业传奇。无他,也是抓住了百分之二十的关键。 悍将粟裕(四十八) 豫东战役 仗打到这份上,粟裕面对关键的百分之二十是谁?是黄百韬! 如果选择撤退,黄百韬和邱清泉会不打磕绊的立刻追击。敌前撤退搞不好就是崩盘。 如果打区寿年剩下的那个整编师,黄百韬会毫不犹豫继续救援。 而打黄百韬,区寿年那个被围的整编师因为已经怕到家了,肯定窝在包围圈里不敢出来。不把黄百韬打趴下,粟裕是撤也撤不掉,攻区寿年剩下的那个整编师也攻不动。这么一看,怎么着黄百韬就是那关键的百分之二十。 看准了关键,粟裕立刻调三个军,在抓区寿年的第二天就开始围攻黄百韬! 但是,解决这百分之二十还有一个限制条件:时间约束条件。留给粟裕攻黄百韬的时间不多了。要是在胡琏赶到前不能解决黄百韬,邱清泉又突破了陈士榘的阻击,那粟裕面临的就是崩盘。 国军那边呢?压根没有判断粟裕会改变攻击目标为黄百韬。正常的思路就是如果粟裕不撤,也该继续攻击区寿年剩下的那个整编师才对。就和没搞清楚前面攻击开封是粟裕主要目标一样。蒋介石等了一天才发现粟裕攻击目标是真变了。等蒋介石明白过来,黄百韬前沿阵地几乎全部失守,主力被压制到帝丘店附近狭小地区。 看看黄百韬要被消灭了,粟裕的麻烦来了。什么麻烦?没弹药了。 共军打不起消耗仗!从红军起就这样。打开封缴获一批,是在陈士榘手里。陈士榘这会儿打阻击,叶飞攻击部队不但人困马乏,而且弹药慢慢跟不上了。为了解决弹药,修整一天。就这一天,黄百韬缓过来了。第三天再打就困难多了。可是就这样,粟裕叶飞也把黄百韬打到几乎崩盘。 换上一般将领,估计早缴枪了,黄百韬毕竟是老蒋手下少有悍将,居然烧毁文件,杀掉俘虏,带队乘坦克冲锋,把粟裕击退。国共内战,兵团司令带队冲锋仅此一例!可杀俘虏应了杀俘不祥,四个月后兵败身死和这有关。 邱清泉呢,那是真急了!这家伙可自带光环上场的,结果救谁谁完蛋。开封李仲辛死了,龙王店区寿年俘了。要是黄百韬再没了,蒋介石非把他活剥了。情急之下,居然干出了国军将领里几乎没人敢干的事情:撇开陈士榘的阻击迂回穿插占领叶飞兵团的后勤基地。 这下子轮到粟裕鸡飞狗跳了。这时候粟裕就两个选择:继续围攻黄百韬,或者撤退。 如果选择继续围攻黄百韬,无非两种可能:干掉黄百韬或者干不掉黄百韬。 如果干不掉黄百韬,粟裕下场不言自明。就是能干掉黄百韬,也要两到三天时间。这时候胡琏也到了,区寿年剩下一个整编师还没有解决。东边整编 74 师也上来了。粟裕不得不继续和邱清泉胡琏缠斗。以疲惫之师和老蒋五大主力中的两个继续斗下去,胜利的可能几乎没有。撤退也走不了。所以无论如何,选择继续干下去的结果应该是:我们现在谈历史是蒋介石的转折点是 1948 年 7 月 15 日豫东消灭粟裕。 悍将粟裕(四十九) 豫东战役 前面说过一个军事原则:勇敢只有在必须勇敢的时候才勇敢,否则那是二杆子。 作为对比,张灵甫上孟良崮就是当了二杆子。粟裕要是继续攻击黄百韬估计也是二杆子的命。 看到邱清泉黄百韬胡琏三个都一齐人品爆发表现神勇,粟裕当机立断,立刻撤出战场。 7 月 8 日,黄百韬准备困兽犹斗迎接最后战斗时,发现他等待的粟裕最后进攻没有出现,战场一片寂静。派兵搜索前进,粟裕这边撤了个干净。黄百韬一阵狂喜,可冷静下来,只是感到一阵阵地后怕和觉得幸运。再也没有追击的勇气了。 追击的是谁?邱清泉。 邱清泉火气没泄,一下子追到黄河边,抓了粟裕没来得及撤走的几千伤员和后勤人员。这是老蒋难得的几次批量抓俘虏的胜利,也是豫东战役少有人提的原因之一。 但是地但是,粟裕主力是彻彻底底撤了个干净。等邱清泉发现粟裕主力修整地时,已经是一个星期后。邱清泉那股死追不舍的勇气也已经彻底没了,感觉只有一种战场上死里逃生的后怕和凄凉。他和黄百韬都心理残废了。 悍将粟裕(五十) 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至此结束。 成果是什么?粟裕大军近二十万,进入中原一个月,连续作战二十天,伤亡四万。灭老蒋一个兵团部加两个整编师共九万军队。抓兵团司令一枚,整编师师长一枚,毙整编师师长一枚。 一年前刘邓挺进中原损失过半,连带导致粟裕三路分兵三路失败。 可这次不一样。粟裕不但证明了可以在蒋介石地盘上大规模消灭国军主力,而且连带后果是,山东许世友攻克兖州灭敌三万而且孤立济南;苏北韦国清攻克涟水灭敌一万;刘邓下山了:攻克襄樊灭敌一万。 粟裕入中原,不但没有带其他方向入坑,还把老蒋军队吸引后让其他方向全面利好,处处开花。 更加有意思地是,打完这一仗,部队心态变了。 共产党起家,艰苦卓绝。毛泽东总是画大饼充饥,可打了二十年天下还是蒋介石的。啥时候轮到共产党掌权?没有人敢真想。 可豫东战役结束,粟裕总结的问题里有这样一条:“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因前方战斗剧烈,伤亡甚大,而见到后方环境安全舒适,革命又快要胜利,极想保存自己,以享受和平生活,但不知自己何日报销,故团以下干部保命思想较普遍)”。 这说啥呢?是大家觉得共产党真的快胜利了!不想死是为了享受胜利果实了! 蒋介石方面,打完这一仗那心态全变了。共军以前靠山地水网地带地形优势伏击,不敢在平原和国军主力死磕。以前邱清泉整编五军出动,共军必撤,蒋介石内部得意称共军逢五不打。这次不但打了,而且死战不退,邱清泉还一点辙都没有。豫东战役结束,邱清泉前线部队很多一个团只能编一个营了,普遍沮丧。 以前共军吃不了蒋介石一个兵团,现在吃了。两个整编师的小兵团已经不安全,真不安全了,就只好再整大,再整大就更加臃肿,只能窝在几个点上不能动弹。而且地而且,豫东战役粟裕是谁来救援就打谁。这一仗结束,蒋介石军队再不敢救援友军,连坐也没用。 蒋介石还干了件蠢事:赏罚不明。给了黄百韬最牛的青天白日勋章加第17 号觐见总统证,那是啥荣誉都有了。而拼死拼活干粗话的邱清泉不但奖赏啥都没有,还得了蒋介石一顿臭骂。从此邱清泉黄百韬心生嫌隙。这一切问题仅仅两个月后的济南战役和三个月后的淮海战役就集中爆发。这时候还活跃的蒋介石的将领们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不完蛋的。老蒋也只能去转进台湾了。 有一个问题:不是毛泽东说好粟裕要消灭邱清泉的吗?这次邱清泉没有被消灭啊。 这里又有一个管理学原理了: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是不需要派任务的。指定粟裕消灭邱清泉,可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压根不用管他,给他所有支持和放松约束。人家就把意想不到的结果做出来了。 豫东战役没有消灭邱清泉的八万,但是干掉蒋介石主力军队九万,留下心理受伤的邱清泉和黄百韬。他们都在嘀咕蒋介石怕是撑不住了。国共局势,彻底逆转!毛泽东呢?其实压根不在乎是不是干掉邱清泉,对粟裕就是一句话:不必请示。这个粟裕军事生涯最难打的战役就这样干出来了。 悍将粟裕(五十一) 从济南到淮海 一直有争论,济南战役是谁指挥的?我的结论是:济南战役是粟裕筹划的,却是许世友指挥的。所以济南战役放到悍将许世友里再写。这里只讲粟裕如何筹划济南战役。 整个大势是什么?山东许世友带三个纵队从胶东开始,半年内一套组合拳,巧攻周村,强攻潍县,突袭兖州,切断了山东省府济南和青岛徐州的联系,济南成了孤城。但是,再下一步,没有巧仗可打了。 粟裕整合华野后主要有两个选择:再入中原或者强攻济南。在两个可能的选项里,粟裕没挑已经干过一次的攻河南,偏偏选择了攻击坚城济南。为什么这是最优解? 管理学上怎么分析呢?任何决策,永远考虑收益和风险的交换(trade off between return andrisk)。如果风险一样,当然追求期望收益大的。反过来,如果期望收益一样,那一定是追求风险小的。 管理学里期望收益是用均值(mean) 来描述,而风险是用方差(variance)描述。方差是什么?方差就是不确定性!方差一大,不确定增加,这在任何一个决策里都是要命的事情。投资把钱存银行吧,收益肯定不高啦,可风险几乎是零。投资比特币,那玩意期望收益可能乐 翻,可一天跌个一半也能吓死人。 这打仗也一样,挑一个收益大但是风险也大的,按照现在和未来的态势把作战方案订好了,结果一开打不确定大概率发生 了:没预料到的最不喜欢的敌人出现在最不希望的时间和最不希望的地点。后果是什么?搞不好满盘皆输。 所以,在比较方案里,必须不但考虑期望收益,还要想到潜在风险。再入豫东会是什么样?豫东战役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咱们再回顾一下豫东战役的过程。本来过黄河打算消灭邱清泉第五整编军,结果蒋介石其他军队围上来;攻打开封,邱清泉等连跑带颠就拱到开封城下,还冒出来原来没有的区寿年;打区寿年,邱清泉排炮开路拼死救援,又从东面杀来个没想到的黄百韬;围攻黄百韬,南边胡琏杀过来不算,没想到东边又赶来个重新组建的整编七十四师。这一串的没想到就是体现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一大,粟裕军队越打越少,蒋介石军队倒是源源不断,到了后来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好在粟裕见招拆招(管理学上这叫危机管理),总算在敌长我消到翻盘的临界点抽身走人。这说明进入豫东的风险太大!那里是老蒋徐州剿总和武汉剿总两大战区结合部,粟裕一去,捅的是蒋介石这俩大马蜂窝,蒋介石两大战区一起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不确定会意想不到地冒出来。收益呢?四万换了九万。如果再入中原,收益风险应该还是这个水平。总之是收益可观但风险极大。 打济南呢?豫东战役前就不是选项。道理很简单:那时候兖州还在蒋介石手里,济南和徐州连着,打济南没有胜算。也就是不管风险如何,收益可是负的。这压根不是可行解。等粟裕咬牙打了豫东战役,同时吸引本来安排救援兖州的黄百韬去了豫东,许世友趁机占领兖州,蒋介石的济南和徐州剿总中间三百公里就掐断了,打济南就变成了一个选项。 风险呢?因为只要面对徐州剿总一个战区,老蒋能增援的部队可以预料,不确定因素几乎没有,所以方差很小,风险可控。 悍将粟裕(五十二) 从济南到淮海 强攻济南的收益呢?那时候攻下济南对共军来说几乎不可能。道理很简单:共军从来没有攻破重兵把守坚城的记录。各位会说共军在河南还是攻破过开封和洛阳的。没错,可开封守军不过是被消灭后组建的一个整编师(军),实力大打折扣,师长是没啥经验的小白脸李仲辛。洛阳呢?只有一个师(不是整编师)加地方部队一万人,守将邱行湘能打可也架不住共军这边陈士榘陈赓十几万人一起上呀。 但是,遇到老蒋真正重兵固守坚城的,共军就是碰一个败一个,一点辙都没有。华东这里有山东兵团打下潍县、夺了兖州(这个放到悍将许世友里再说),可那都不能算“重兵把守”。而南麻临朐遇到攻坚都败了。其他战区只有东北试过攻击坚城。47 年冬林彪集中三个军十万人攻击陈明仁三万固守的四平,铩羽而归。眼下又用三十万大军攻击国军十万人固守的孤城长春,还是两次攻击失败只能长期围困。而华野粟裕能够集中的就是三十万,还要对付徐州剿总北上增援,不可能全部用在攻击济南。而济南守将是蒋介石第一悍将王耀武带领的十一万人。共军可能在国军增援到来前攻下来吗?完全没有把握。所以,粟裕计算收益是基本上用豫东攻击区寿年模式:用济南做诱饵,利用徐州到济南三百公里超长距离多点设伏,消灭部分甚至全部增援。安排兵力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14 万进攻济南,18 万准备打援。上次说江南不去了,这次是河南咱不去了。只要把援军打掉,收益和再入中原相当,而风险小一半(只面临一个剿总战区)。这当然是唯一的最优解。 蒋介石那边呢?因为一开始就选择了斯坦伯格博弈的后手,只能猜粟裕该怎么行动了。这就是当后手的悲哀:总得跟别人的节奏走。怕粟裕再入河南,就得打造黄河河防,河南野战兵团也不敢挪窝;防粟裕攻击济南,就得加强济南守备。处处兵力不够。 蒋介石的将领里判断出来老共要攻击济南的是谁?王耀武。 我不止一次说过,王耀武是老蒋第一悍将。这个系列写完共军悍将后会专门给王耀武写上一篇。蒋介石要真是把华东完全交给王耀武去怼粟裕,那我写这段历史就更好看了,当然双方的血也要多流。从这个角度讲,感谢蒋介石无能。 对王耀武的使用,能看出来老蒋是真无能呀。红军时期王耀武就守过宜黄,干翻过刘畴西,活捉过方志敏,是少有和红军打仗没有吃亏的将领。抗战八年,从师长升到老蒋四个方面军之一的司令,带出老蒋第一王牌 74 军(后来的整编 74 师)。内战开打后,王耀武几乎每次判断都是对的。可他那些坑爹的婆婆一次次把他否了。蒋介石呢?还是一次次把坑爹的婆婆加到王耀武头上。抗战结束时王耀武是方面军司令带甲二十万(实打实的野战军呀),可内战打了两年,他只带十万人还净是杂牌。相对比的是粟裕。内战开打只带兵三万,现在是三十万野战大军的统帅!毛泽东和老蒋优劣一目了然了! 王耀武是啥时候觉得不对劲的呢?1948 年 4 月,豫东战役开打前。周村潍县相继失守,王耀武跑到南京面见老蒋。王耀武来了,蒋介石那是一个热情呀。宋美龄亲自下厨炒菜请王耀武,面子是给的足足地。可是王耀武提出济南早晚不保,建议移兵兖州为徐州屏障时,蒋介石一口回绝。为什么?济南是山东省府,放弃了有碍国际舆论。可看看毛泽东怎么干的?延安也是说放弃就放弃,哪管什么国际舆论是不是给好评,打仗赢了才是硬道理。 就在蒋介石拒绝王耀武撤离济南的同时,毛泽东听了粟裕建议不下江南,才有了豫东战役。而蒋介石否定了王耀武撤至兖州的建议,后来就处处漏风了。 试想如果蒋介石接受王耀武的建议放弃济南而把十万大军撤到兖州,加上兖州三万军队,与徐州剿总一起向南可以击破韦国清的苏北兵团。到粟裕发起豫东战 役时,不但韦国清打不了涟水,许世友攻不破兖州,而且地而且,救援区寿年的黄百韬带去的就不是区区三万人了,而是至少八万!有了这八万人马突然出现在粟裕东面,能救出区寿年,还能重创粟裕。如果粟裕被重创,王耀武不会在济南失败,淮海战役也不会发生。就是林彪席卷东北华北,蒋介石还有划江而治的本钱。但是,当毛泽东听了粟裕的时候蒋介石否了王耀武,蒋介石的下场自然是转进台湾了。 悍将粟裕(五十三) 从济南到淮海 1948 年9月16日中秋夜,济南战役开打。 攻城的许世友十四万大军,守城的王耀武带十一万人马。 王耀武心里那是郁闷透了。仅仅三年前他带甲二十万时哪会把许世友放在眼里?时过境迁,这会儿许世友要来终结他了。 让蒋介石、毛泽东甚至粟裕都没想到的是:八天以后许世友攻破济南,成为共军历史上第一个消灭蒋介石十万人的悍将。而徐州剿总的增援人马还没有完成集结。蒋介石怎么都不相信济南仅仅八天就失守,派飞机到济南上空仔细侦察,发现到处都是红旗,枪炮声都已经平息。不得不咽下济南失守的苦果。 而粟裕没想到的是,他准备了十八万人马打援,结果连蒋介石增援部队影子都没见到。这说明什么?豫东战役时蒋介石部队拼命救援的勇气已经不复存在。上上下下的气势已经全变了。 王耀武假扮商人跑到寿光,通过民兵检查站时突然要拉屎。扮成伙计的警卫服务周到,立马递上雪白的卫生纸。民兵哪见过这玩意,立马抓了王耀武。王耀武被捕后秒怂,在电台上现身说法号召国军顺应大势起义,气到蒋介石摔了收音机。 济南一完,蒋介石在山东只剩下青岛、烟台两个据点。不等许世友大军靠近,这两处的国军飞快地从海上撤走。山东全境尽入共军之手。 而且地而且,美联社记者的报道能够反映不带偏见的对局势的看法:长江以北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挡住共军的攻击了。 真正理解这个结论意义的是谁?是毛泽东还有粟裕。 当林彪屯兵锦州城下面对两路增援在是否打锦州犹豫不决时,毛泽东命令毫不犹豫打锦州,开启了辽沈战役的关 键一仗。无他,在毛泽东看来,许世友十四万人能攻破济南,小小锦州就是加上两路援军是挡不住林彪五十万大军的。 果然如毛泽东所料。林彪愣是在塔山打到蒋介石援军寸步难行。攻击锦州,就是31小时的事。锦州一破,东北蒋介石军队崩盘,华东开打淮海战役,接着平津入毛泽东囊中,天下彻底易手。所以说,济南战役就是老蒋崩盘的多米诺骨牌那倒下的第一块。 对于许世友,毛泽东的评价是:陈毅在华东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诚如是也。 悍将粟裕(五十四) 从济南到淮海 济南被共产党占下,老蒋是真怕了。可火烧眉毛的事情已经变成东北了。是为辽沈战役。 共产党起家,艰苦卓绝,到东北算是翻盘了。为啥?辽沈战役开打前东北共军已经有七十万大军,碾压老蒋的五十五万!已经占领东北百分之九十七土地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老蒋军队压缩成三块:长春郑洞国十万、锦州范汉杰十五万、沈阳卫立煌三十万。三块各自慌成一批,都觉得共军要来攻自己。看出共产党和老蒋差别了吧?共军从来都是进攻,老蒋呢?防着被进攻。进攻的琢磨攻哪里好,防着被进攻的那是觉得哪里都会被攻。所以呀,对战争大师如林彪粟裕来说,战争只有一种模式:进攻!偶尔防守也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许世友攻济南同时,林彪五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共军历史上啥时候能集中五十万大军呀。这是第一次。那是肯定要给老蒋一点颜色看一看了。 等到林彪切断北宁线占领义县灭敌五万,老蒋才明白原来林彪的目标不是北边的长春和中间的沈阳,而是最南端的锦州。这是要关门打狗把东北的国军一勺烩呀。 老蒋飞抵北平和沈阳,严令华北剿总和东北剿总两路救援锦州。这是啥?不就是粟裕在豫东遇到过的情况嘛:同时面对两个战区敌人一起来。 林彪呢,当年打四平打长春不克的阴影压迫下也慌了整整一天。毛泽东从许世友八天占济南看明白了老蒋就是两个战区也挡不住林彪,严令攻击锦州。毛泽东命令没到,林彪一天后就恢复成正常的林总,电告毛泽东继续攻锦州。塔山阻击天崩地裂,攻击锦州地动山摇。二十五万大军入猛虎入羊群直扑范汉杰剩下的十万人,总攻31个小时占领锦州。是为第二个灭敌十万的战役。 锦州一倒,东北老蒋军队六神无主,完全不是正常发挥了。林彪横扫千军不到五十天,以六万伤亡灭老蒋四十七万,战损比一比八。辽沈一战,林彪封神。 锦州丢失前老蒋在沈阳对东北将领们说再不听话让共产党一个个把你们都捉了去。老蒋将领们呢?私下里说搞不好要去哈尔滨扫厕所了。辽沈战役失败是因为将军们不听老蒋的话吗?扯,是因为太听老蒋的话了。解放战争开打国军和共军数量是三比一,历史不是没有过他们机会,可他们都随了老蒋不思进取,在力量足以打垮共军时还是抗战时那副消极防守的鬼样子。这一副死不进攻的样子对付鬼子可以。鬼子人少,灭老蒋速度有限。老蒋只要抓壮丁超过被鬼子消灭的速度,最后一定撑死鬼子。八年下来还真让他熬赢了。可这招对付共产党不成,共产党的基础是土改后的农民,任何一地只要共产党扎下去,必然星火燎原。老蒋抓壮丁吧,共产党能把老蒋好不容易抓的壮丁俘虏过来直接变成了共军。东北共军和老蒋看着是70万对五十五万,不过是1.3比1,可加上支援共军作战的农民,那可远远多于1.3比1。所以呀,只要共军多于国军,那根本不是僵持而是碾压了。辽沈战役一完,老蒋128个将军被俘要是真都送哈尔滨,那里的厕所不够他们扫的了。 悍将粟裕(五十五) 从济南到淮海 但是地但是,华东战场上共军数量还是下风。而且地而且,老蒋没有退路了。东北失败是将军们去扫厕所,华东要是败了,去扫厕所的该是老蒋了。他豁出去赌上最大的本钱:最后的主力徐州剿总七十万,以徐州为中心,东西沿陇海铁路,南北沿京浦铁路成十字架状排开,加上武汉剿总可能增援的部队,准备真刀真枪玩了命了。 粟裕怎么考虑的? 管理学上讲,所有计划的基础是预测,而预测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和经验。现在商学院都要训练学生做预测。无非就是预测工具,比如回归啦,计量啦,数据挖掘啦,还有时髦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工具都是琢磨怎么从过去的数据中发现规律。虽然工具上可以越来越花哨,本质上就一件事:从过去数据和经验里发现规律。不能发现规律的将领,那是会分分钟被秒成渣地。 粟裕分析的当然是最近的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他的结论是: 第一 ,豫东他能二十万在老蒋统治区硬抗老蒋二十五万,还干掉老蒋九万走人。现在他也不必等到兵力超过老蒋再打。 第二,济南战役粟裕准备围城打援,结果援没打上城就破了。这说明许世友的部队特别是华野九纵等主力纵队的攻坚能力已经无坚不摧了,就是遇到老蒋重兵集团坚守也不必犹豫,必能击破之。 第三,豫东战役险象环生是惹了老蒋两大战区。济南战役顺风顺水是只面对一个。只要战役的方向还是一个不是两个,老蒋已经挡不住他了。 综上原因,粟裕向毛泽东建议立刻对老蒋发动进攻。攻击方向不进河南,不是徐州西部,而是徐州东部两淮海州一线老蒋集团二十余万,是为淮海战役!或者叫微缩版淮海战役! 毛泽东是啥人呀?从粟裕的建议里立刻看到更大机会:既然豫东战役粟裕可以二十万在老蒋占领区对老蒋二十五万,那么就是老蒋最后主力八十万全来,共军有六十万兵力就够全面开打。而且地而且,济南战役中老蒋两万人倒戈,东北老蒋节节败退,就是华东老蒋军队还困兽犹斗,心态已经全不对了。所以毛泽东的目标是立即攻击徐州十字架上全部老蒋军队,一举解决长江以北问题,是为大淮海战役! 但是地但是,粟裕手头华野只有四十万,离六十万野战兵力还差太远。剩下靠谁?只能靠中野刘邓加陈赓。而刘邓刚出大别山的实力太差。豫东战役粟裕没有干掉黄百韬最主要原因是中野没阻住胡琏。这次要干大的,中野必须把武汉剿总压过来的部分阻住才行。 事后看看,这也是淮海战役成功的关键。要不是二野打下宿县阻住武汉剿总增援来的黄维兵团,这个兵团投入到救援黄百韬,那么淮海战役连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都做不成。也就是拿下徐州东面的海州两淮而已。 可问题是要中野打阻击这种吃力不讨好还特别危险啃硬骨头的事,非得中野下拼死一搏的决心。而三巨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一个个资格巨老,粟裕哪能安排他们干活呢?要让这三位大神去心甘情愿阻击住武汉剿总的增援,得让他们觉得是他们指挥了粟裕才行。于是粟裕给毛泽东写了决定淮海战役成败的第二封信:建议让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进行大淮海战役!毛泽东照准。 这信直接影响到淮海战役的成败。可后来的解读却成了罗生门。毛泽东死后,谁指挥了淮海战役成了问题了。其实好在历史是最不能胡来的。谈历史的事,可以分析,推演,可不能戏说甚至玩闹。所以,淮海战役谁功劳最大?还是毛泽东那句话吧: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悍将粟裕(五十六) 淮海战役 退运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这话放到哪里都合适。 济南战役吴化文带两万人投共,预示老蒋这颗树要倒,猢狲们各有各的算盘了。粟裕写信给毛泽东,要陈毅邓小平两位大神统一指挥两大野战军,蒋介石这边也没闲着,他也在琢磨整合徐州武汉两大战区对付共军。 蒋介石抠门一辈子,最不能容忍的是别人插手他的军队。可这会儿顾不上了,咬牙把两大剿总都交给白崇禧这个非嫡系统一指挥。白崇禧大喜过望应承下来,可回去和副总统李宗仁一合计又立刻反悔。为啥?这两个桂系大佬琢磨要是徐州战败把老蒋嫡系败光了,他们能把老蒋拱下台由桂系独掌大权。都啥时候了,还内斗第一。国民党似乎永远有危机越深内斗越烈的光荣传统。到如今在台湾政坛上继续发扬光大。无他,蒋介石的圈子靠的是银票。风光时候没事,真遇到事了银票圈起来的队伍肯定是狼上狗不上啦。 大军阀如此,小军阀一样各打算盘。算盘怎么打的,一会儿再说。 粟裕大军出动对军队动员的口号是在淮海地区奋战一年。粟裕为什么提这个口号?就是怕军队觉得容易了遇到困难顶不住,可他心里已经盘算蒋介石的队伍要掉链子了,当然链子掉在哪里这时候都是未知数,可只要链子掉下来,能一把扯住的就是粟裕。 结果呢,蒋介石各怀鬼胎的部下开战头三天就开始掉链子,而且掉的稀里哗啦。 蒋介石有没有预测粟裕会从哪里进攻?当然有,而且认定最大的可能是从徐州东北部下手。 徐州东边两个主力兵团,离徐州近的是李弥,远的是黄百韬。而放在东北方向掩护这两个兵团的是杂牌冯治安,只要战役开打,明摆着是他们首当其冲当炮灰。 看看华野进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蒋介石的应对是放弃海州连云港,把主力李弥黄百韬两兵团收缩致徐州。 可这么干的前提是冯治安必须顶住共军进攻三天。只要冯治安坚持三天,李弥黄百韬收缩就能成功。共军进攻就不能把李弥或者黄百韬与徐州的联系截断。就是败了,顶多是牺牲掉,崩盘是不至于的。等李弥黄百韬撤回徐州,又是一个新的equilibrium。真这样了,共军和国军在淮海地区耗上一年半载是可能地。 但是地但是,蒋介石的安排太晚了,他干啥都太晚,也只能退到台(太)湾(晚)。 粟裕九月份就开始筹划淮海战役,蒋介石到十一月粟裕进攻前才开始收缩,已经犯了敌前运动的兵家大忌。这个错误和莱芜战役时李仙洲在粟裕进攻时撤退是一样一样滴。而且地而且,当粟裕开始在徐州东北进攻时,在大别山区委屈了一年多的刘邓中野突然人品爆发,连发好棋,从徐州西边甚至南边向徐州发起进攻。蒋介石不是喜欢防守吗?淮海战役刚刚开始,徐州剿总属下各地国军都遇到共军进攻。而各处国军,哪怕遇到共军一个连骚扰,都报徐州剿总遇到是老共主力。都那么没出息。 复习一下以前介绍过的管理学原理,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收益是百分之二十产品的贡献。社会学和军事学无不如此。 二战初期苏联天才将领朱可夫正和记者说话,突然一个参谋慌慌张张跑来说附近发现德国军队。其他人都哆嗦了,朱可夫轻描淡写地命令警卫部队去把德军干掉就得。一阵功夫过去,参谋来报,是德军伞兵,已经消灭了。记者问朱可夫为什么这么自信?老朱回答:凡兵动必有迹象。这时候这地点,德军大部队不可能来,出现的只能是小股部队,警卫部队收拾他们足够。这是啥?就是判断了这里来的压根不是德军的关键百分之二十。这就是水平! 而徐州剿总的刘峙呢,那就是完全两个层次的人了。其实华野目标就一个:徐州东部;中野目标也就一个:占领宿县切断徐州和蚌埠联系。其他的都是佯动,其他所谓到处开花的进攻,不过是几个连跑到各个国军据点附近乒乒乓乓一顿乱枪而已。就这,国军各地都慌成一批。刘峙呢,压根判断不出来共军真正的主攻方向,也就是判断不出来哪里才是关键的百分之二十,那他也就只能想一件事,赶紧把军队撤回徐州保他的命!等他回过神来,中野占了宿县。更要命的是徐州东部在粟裕打击下不可收拾了。 悍将粟裕(五十七) 前面说过,老蒋在徐州东部前有冯治安挡着,后面是李弥黄百韬两个兵团,按理不至于出大的问题。可一群军阀混在一起,啥烂事出现都不奇怪。 话说开打前,黄百韬这天在兵团司令部里,突然一个商人求见,说刘峙要黄百韬带他一起退往徐州。黄百韬半信半疑。怎么他这个兵团司令都不知道撤退,一个商人都知道了。商人前脚走,后脚他就接到徐州刘峙发来的放弃连云港和海州西撤的命令。黄百韬气得半死,感情在刘峙眼里,他这个兵团司令还没有一个刘峙商业伙伴来的重要。 撤退还命令黄百韬等最东部的44军,这一等就是两天。 这还不是罪过分的。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既然安排黄百韬等两天,那么黄百韬西边的李弥也应该等黄百韬才对吧?没有!李弥压根没等黄百韬,早早往徐州跑了。这样本来黄百韬和李弥一环连一环,和徐州是连着的,李弥一跑,就断了。 这管理学上怎么看?一个系统要发挥最大效益,系统中的每个部分必须服从系统的最优化选择自己的行动。只要有一个部分没有服从系统最优化,必然使得系统崩溃。 什么是最优解我们以后再说。但是至少一个系统解应该做到在黄百韬等东边的军时,李弥在运河以东不撤等黄百韬。而实际上黄百韬忠实执行命令服从系统解,而李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而不是对整个系统最有利的行动撤往徐州。老蒋这个系统崩溃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就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冯治安还能顶住共军三天,一切还不至于崩溃。可最大的纰漏出在冯治安部了。啥事?底下两个副司令带队投了共军了! 悍将粟裕(五十八) 淮海战役 冯治安部两位副司令投共,是为贾汪庄起义。 说贾汪起义,必须谈谈冯治安。这是冯玉祥部下五虎将之一,1936年就是河北省主席。918后日本占领东北,蒋介石不要脸的居然让何应钦搞了个和日本人的何梅协定,允许日本驻军华北。1936年华北局势错综复杂,山雨欲来风满楼,各色人等都揣着自己的小心眼,后来阎锡山都说他是在蒋介石、日本人、还有共产党三股力量的刀尖上跳舞。 可冯治安没耍花样,他是头一号的抗日派。卢沟桥事变他的师打了抗日第一枪,台儿庄战役他出生入死,几乎把自己填了进去。 和他老上司冯玉祥这个三姓家奴不一样,他这一辈子就没叛变过。可在老蒋那里,混到淮海战役开打,不过带兵四万。无他,不是嫡系。 他混成这样是那个忠诚的性格使然,忍气吞声也罢了。可手下看着没出路,早就各打算盘了。两个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暗地投共,中下级军官中共产党的卧底也不少。谁让老蒋不把杂牌不当干部的。一个多月前同是西北军出身的吴化文在济南投了共军,偏偏这里又是杂牌的冯治安部放在台儿庄,那是抵挡粟裕进攻徐州的第一线。当年打日本鬼子就是杂牌也拼命大家都认了,这时候还是台儿庄,安排李弥黄百韬收缩回徐州而不救台儿庄,这冯治安部明摆着是去送死,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蒋介石是把冯治安部当弃子了。军心暗流涌动那还能跑吗? 其实只要蒋介石计划变一下,结果很可能不一样。如果粟裕有进攻台儿庄的动向,就让李弥北上进入台儿庄,黄百韬放弃海州连云港收缩,然后堵住东线共军,大家全力汇合一起抗击粟裕。只要李弥北上进入台儿庄了,冯治安部能投共吗?何基沣张克侠就是卧底也没戏呀。蒋介石算计别人一辈子,那别人逼急了往共产党那里一跑,最后被算计的是他蒋介石。吴化文这样,何基沣张克侠也是这样。 十一月六号淮海战役开打,十一月八号何基沣张克侠投共,李弥撤往徐州,黄百韬等东边一个军耽误两天,撤退过运河又没有架浮桥,十万大军只靠一条运河铁桥通过,这又耽误一天。粟裕呢,开始压根没指望抓住黄百韬,现在一看何基沣张克侠投共,磕绊都不打的立刻指挥三个纵队穿过冯治安防区插到了黄百韬和徐州之间。这和孟良崮六纵飞兵占垛庄如出一辙。如果晚半天,黄百韬就堵不住了。蒋介石那是啥?不就是退运黄金失色呗。 共产党这边呢?不可思议的事也发生了。淮海战役开打第二天,十纵司令宋时轮和政委刘培善的吉普车居然跑到冯治安部阵地上,立刻被俘。国军士兵押他们去见营长,这营长居然是个卧底地下党,一看和华野主力连接上了,还抓了华野纵队司令政委,立刻宣布战场起义,带全营投共。于是宋时轮毫发无损还带了一个营回来了。想想要是他运气差遇到老蒋死忠,那淮海战役第二天共产党就丢一上将军,后果就难说了。这是啥?不就是时来铁也生光呗! 悍将粟裕(五十九) 淮海战役 但是地但是,这些时来和运转哪是什么巧合,是问题积累到极限的必然结果。 蒋介石太不公平。社会不公平农民就跟了共产党,军队不公平杂牌就琢磨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但凡有点公平,农民不会跟共产党跑,杂牌不会投八路,李弥黄百韬还和冯治安并肩作战,宋上将军就连个渣都剩不下了。哪怕粟裕再有本事,那截断黄百韬的机会是不会给他落下的。 黄百韬呢?在继续突围和固守上像极了张灵甫。不过呢,张灵甫是自己决定上的孟良崮,而黄百韬是被部下逼着固守碾庄。 黄百韬是什么人?他出身居然也是杂牌。确切地说,广东人,却当北洋军阀的兵。投蒋介石后谨小慎微,每战必死命当先,不敢稍稍懈怠。要是说有多少天赋可能谈不上,可杂牌地位决定了他真努力,一直吭哧吭哧干活,早年当过北洋兵的标签,他必须用后来的努力才能冲淡。 黄百韬抗战时给顾祝同当战区参谋长,成为顾祝同的左膀右臂。消灭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作战计划就出自他手,整个六战区浙赣会战对日作战计划还是出自他手。后来他独自掌管25军,人生从此开挂。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最困难的邵伯一战就是对的黄百韬。后来孟良崮战役黄百韬救援张灵甫拼死进攻天马山,要不是廖政国抓一个别的纵队过路的营堵上去,张灵甫就被黄百韬救出去了。粟裕南麻临朐两仗失利都是拜黄百韬拼死救援所赐。豫东战役,又是黄百韬插到帝丘店的神来之笔,差点让粟裕翻车。整个国共内战,兵团司令带队冲锋的也就他黄百韬一个。此仗过后,蒋介石终于被感动,给了黄百韬青天白日勋章加总统觐见第十七号通行证,恩宠超过黄埔亲信。给了他三个军成立了大兵团,淮海战役开打前又加了两个军,成了有五个军十二万人的超级兵团,黄百韬一时风光无限。可毁灭的根子就这时候种下了,而且结果比想象的来的快。 大战当前一下子管五个军,五个军各有各的算盘,他黄百韬压根没时间整合。军队这玩意不是简单的堆砌,必须整合的和一个人一样它才管用。 1946年林彪指挥四平保卫战,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八路新四军各部到东北还没来得及整合,英明神武如林彪也没有办法。等林彪退过松花江把部队整合好后,就所向披靡了。 黄百韬管五个军,却一下子失去了他带25一个军那种左右腾挪的灵气,超级兵团不假,可这兵团变成臃肿失灵的庞大怪物。为了把五个军都带出来,只能牺牲撤退速度,可就这,新加入的各军还不领情,都打自己的小算盘。 粟裕通过冯治安防区截断黄百韬和徐州联系,一下子华野七个纵队出现在黄百韬周围。黄百韬且战且退,一退就到了碾庄。再一清点,十二万大军稀里糊涂的只剩下七万,剩下的都是自以为聪明悄悄跑路却没有一个不是被共军干掉的。小军阀的智商也就这么回事。 悍将粟裕(六十) 淮海战役 碾庄,这是李弥原来的驻防地,有精心修筑的永久工事。可李弥却早就跑回徐州了。黄百韬心里是五味陈杂,欲哭无泪。十二万人马的大兵团司令,撤退一路丢一路,没有给共军造成损失,一个星期就打回原形只剩下七万。早知道这样,干嘛还等东面那个44军呢?准确地说,现在更糟,四面受敌,兵陷绝境。 黄百韬的青天白日勋章是靠一次次拼死救援友军挣来的,可他现在这样四面被围,能指望那些同僚能和他当年救别人一样拼死救他吗?这实在是没底的事。两天前当李弥撤到曹八集时,黄百韬部队还在急着过运河,他赶去那里见了李弥一面。黄百韬苦苦哀求李弥留在曹八集等他部队撤过来,可李弥干笑两声,以刘峙命令把他顶回去了。而粟裕三个纵队现在就是在李弥撤离后占领着曹八集,卡住他西去的道路。徐州方面为了救援黄百韬,还得进攻曹八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撤出去呢?没别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们都是吃草的,只想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情,超过自己利益的打死他们都不做。 既然救援靠不住,他只能靠自己往西打,固守待援失败张灵甫的例子摆着呢,他琢磨就是损失再大,也得往西边突围,他可不想当张灵甫。 可他说了算吗?这时候已经由不得他了。国防部密件到了,对他撤退途中损失部队严加痛斥,虽然说下一步行动让他自由处置,可放下话还是要他整顿好了再走。大敌当前,哪里有他整顿的时间?再者,要是继续西去,损失是免不了的,那么就是突围到了徐州,这区区七万人马还能剩下多少?老蒋饶得了他吗? 还有,就是在这个兵团里,他说话也不算数了。因为军阀的队伍压根不是谁是上司谁说了算,而是谁有实力谁绝对真理。别看黄百韬是兵团司令,可看家的家底就一个25军。而25军一个师留在宿县修整,结果阴差阳错的被刘邓攻破宿县时吃掉。包围圈里这七万人马属于他黄百韬的不多,实力最大的是64军军长刘镇湘,这是个没在共军这里吃过苦头的主,还觉得自己能和三国演义里赵子龙式的单骑救主。黄百韬要继续撤,可刘军长说了,他不想走,要留在碾庄和粟裕打一仗,看看到底谁厉害。黄百韬心里那个酸爽呀,被逼无奈也只能同意留下来赌一把。 决定国共淮海命运的碾庄战役,就这样开打了。 41一60集 总80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