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42|回复: 8

岳劲峰:悍将粟裕 1-20集

[复制链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1-8 2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悍将---粟裕篇
作者: 岳劲峰


悍将粟裕(一)
要说林彪是早早就冒尖了,那粟裕可一直是不被特别待见的,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林彪好歹上了黄埔,粟裕呢?和老毛一样是个师范生,在叶挺独立团的学员队待过几个月,军事的学历就这么多。林彪南昌起义时是连长,同年生的粟裕呢才是班长。南昌起义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坎,差点要了他的命。事情是这样的,在南昌起义军失败后剩下的部队跟朱德往湖南广东边界跑的路上遇到了国军。一阵乱枪粟裕中弹,而且是穿头而过(三块碎片留在脑袋里直到五十七年后粟裕去世才从骨灰里发现)。粟裕当场就不行了。排长过来把粟裕的枪拿走,对他说粟裕同志我管不了你了。就带队走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换上一般人,松一口气就死了。其实战场上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死掉的。可粟裕就是不肯松这口气。他明白如果继续躺在这里,敌人回来打扫战场他必死无疑。就是敌人不回来他继续躺着也活不了。感觉稍微好点就挣扎起来往大部队撤的方向走。还真运气不错,傍晚时候追上了,才又活过来了。
特别详细写这些是想说,有时候努力一下子或者不努力一下子恐怕就是生死之别了。粟裕后来的表现和他这一次面对死亡的表现是一致的,他以后的军事生涯无数次遇到生死关头,都是这样挣扎着就是不放弃。而那些松一口气的就挂了,在历史上连点浪花都不起。
和林彪一样,粟裕也是小个子。在林彪成为红军中的战鹰时,粟裕基本上是陪衬。和毛泽东林彪一样,他也不善交际。毛泽东被朱德陈毅刘安恭在前委军委之争赶下台时,林彪派粟裕带一个连去警卫毛泽东。粟裕尽心尽责,保毛泽东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光。毛泽东复出后,对粟裕患难时那份感情在,虽然没有像重用林彪一样重用他,但也很快把他提拔成师长。林彪当军长打张辉瓒,毛泽东诗里“前头捉了张辉瓒”,而抓住老张的就是粟裕当师长的那个师。就这还是不起眼。他不善于表现自己,仗是林彪指挥的,粟裕属于跟着干。没人注意到他。后面的经历就更不像话了,上海的一堆中央要员一来江西,属于毛泽东重用的干部,除了军事上非依靠的林彪彭德怀,基本上都在边上凉快去了。粟裕当来当去一直是个师级干部,还干的是参谋长。直到1934年7月,粟裕摊上事了。
悍将粟裕(二)
弃子成活
摊上啥事呢?他被任命为七军团就是抗日先遣队参谋长,上级要求他们,离开江西苏区,开往福建浙江方向。
背景是江西已经在上海来的中央要员的折腾下混不下去了。想撤出江西又要老蒋介石军队别跟着,大领导想出这么一个馊招:派出一只部队往老蒋的统治中心浙江去,打算吸引蒋军主力跟这只队伍走。
这算啥呢?下棋就是弃子,军事上就是准备牺牲掉的炮灰。军团长是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还有一个坐镇的中央大员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也是一个军事天才。可这只队伍安排人事上已经种下了麻烦。政委和中央特派员不懂军事,偏偏他们有最后拍板权。这只六千多人的队伍就这样糊里糊涂杀向福建浙江。他们不知道在大领导的安排里,他们是战争的弃子。
这只弃子的队伍还轮不到粟裕主事。寻淮洲是个厉害角色,就这么六千人居然一度逼近福州,几个月后跑到闽赣浙交界处和方志敏会师了。
历史上两只军队会师往往不太平。水浒里晁盖上山就火并了王伦。其实红军历史上的许多会师也是很多麻烦。朱毛会师后的也是经过两年的融合才消除了开始的摩擦,造就了朱毛合作的佳话。朱毛红军到江西后和当地红二十军的矛盾,导致了富田事件的悲剧。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四川会师那些折腾我在毛泽东的领袖篇里说过了。这次红七军团会师方志敏部,一句话,麻烦就来了。
两军合并成十军团,七军团长寻淮洲只安排了个十九师师长。粟裕呢,还好,平调当十军团的参谋长。军团长是谁?周恩来从中央苏区派来的资历牛掰的黄埔一期加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独臂将军刘畴西。
但是地但是,本事和学历是两码事。最怕的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和平时期还好混事,战场上,没本事的就不但把自己搭进去,还连累了千千万万条生命。五次反围剿的中央大员是这样,刘畴西也是。
这时候博古李德和周恩来已经退出江西走在长征的路上。留在江西是项英主事,他命令方志敏杀向浙江逼蒋介石把围困江西的主力调回去。偏偏老蒋压根不理这个茬。主力不回,继续进攻长征的红军,还清剿江西中央苏区项英部。对于进入浙江的红十军团,他准备了一个厉害角色:黄埔三期的山东人王耀武。
黄埔军校培养的共产党这边最牛的是四期的林B ,老蒋那里就是三期王耀武了。果粉念念不忘张灵甫,其实张灵甫是王耀武一手栽培出来的。王耀武的能耐凭这够说明问题了。蒋介石要是毛泽东的本事,把王耀武和前面说的刘士毅这几个用好,他还真不见得会到台湾乘凉去。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王耀武的本事。他是补充旅旅长,这个七千人的德械旅是N个安排去消灭方志敏的队伍中的一只,虽然名称上只是补充旅,实力却非同一般。
刘畴西哥几个一商量,咱们先找弱的打吧。听着补充旅名头不响,估计容易对付,王耀武只是黄埔三期,不如老刘黄埔一期加伏龙芝牛掰 。那就打吧!刘畴西没想到的是,王耀武和他的补充旅根本不是弱鸡。王耀武可是坚守宜黄二十四天顶住林B 攻击的干才,补充旅也是老蒋少有的德械旅。
就这其实也不是毫无机会。可惜的可惜,这时候的军团长不是寻淮州而是刘畴西了。伏击王耀武的计划一出来,寻淮州就说这要坏事的。为啥?这个十军团虽然号称一个军团下面就只有三个师,总人数比王耀武的部队多不了多少。三个师里真正能打的是寻淮州的由七军团整编的十九师。剩下的二十师和二十一师恨不得一半是拿梭标的赤卫队。这种半吊子的部队起哄架秧子还行,遇到真家伙了是万万不work的。但是不管寻淮州怎么坚持,刘畴西就是把他嫡系二十师和二十一师放到了最关键的位置上,让寻淮州的部队打替补。
1934年12月14日,决定王耀武和刘畴西谁把谁当垫脚石的谭家桥伏击战打响了。伏击地点,perfect。消息一点也没有走漏。就等着王耀武部队进入伏击圈就开打。可还没等王耀武的部队进来,刘畴西放在关键位置的二十师有人太紧张走火了(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是平时训练养成的)。
王耀武一听枪声立刻判断红军是想打他伏击。遇到一般的蒋军也许就开跑了,可王耀武从枪声密度就判断出对手不行,马上下令部队改成行进中攻击。二十师和二十一师没有战斗力,几乎立刻就被王耀武打垮。
这时候寻淮州的十九师上来了。这是红军中九死一生拼杀出来的精锐。几千人轮番向王耀武的部队攻击。几次给王耀武的感觉是要顶不住了。就在这时,王耀武突然发现对方枪声稀疏下来。他马上判断对方没子弹了。那这还有什么悬念呀。王耀武立刻命令攻击。最后的时刻,王耀武在望远镜里看到一个红军年轻军官挥舞手枪指挥抵抗,很快这个军官就被击中。在他倒下以后,周围人立刻抢了他的尸体,掩护着往下撤退。这个人就是寻淮州。
悍将粟裕(三)
弃子成活
下面怎么做?王耀武并不知道红军还有没有实力。继续追击还是就此罢手。换上一般酒囊饭袋的国军将领,恐怕又没辙了。王耀武不一样,他从俘虏那里得知打死的是寻淮州,立刻派人去找他的尸体,结果真找到了。王耀武亲自去看,这一看就看出问题了。原来寻淮州是裸体下葬的。这说明红军是山穷水尽了,连死了的寻淮州的衣服都扒去穿了。王耀武立刻下令全力追击。红十军团进入浙江不成,转向退回闽浙赣苏区。刘畴西原来大胆冒进。谭家桥失败后转了180度,就是遇到小股蒋军也畏惧不敢打。完全没有军事将领的果敢迅猛。几只蒋军围追堵截,一直追到了怀玉山。
这时候十军团剩下只有三千人了,退往怀玉山的一路王耀武等是毫无顾忌地追击。他知道这时候只要一松红军就跑了,只要跑了红军就能活过来。他不知道这些被他打到如丧家之犬的残兵败将里还有一个叫粟裕的,而这个粟裕就是最后干翻他的那个人。要是这时候王耀武消灭了粟裕,后来的历史一定不一样了。
红军跑到怀玉山已经精疲力竭,王耀武的追击部队也是精疲力竭。但是,不但是王耀武,其他老蒋的部队也聚上来了。
1935年1月的一个夜里,方志敏刘畴西和粟裕到了怀玉山下一个村子里。他们只带了几百人,剩下的主力两千多人还在路上。粟裕是参谋长,在此之前所有决定都是刘畴西做的,粟裕只能眼看着部队垮到了这一步。这时候天降大雨。粟裕敏感地觉得老蒋的部队在逼近。这种直觉让他感到从来没有的危险。他建议不能在此停留,立刻连夜冒雨(一月的冻雨呀)往外走。
刘畴西不同意。战士们太累了,走下去要垮了,而且主力还没有到。一贯服从上级的粟裕就像林彪发现朱德战场指挥还不如他一样,发现这个黄埔一期加伏龙芝的刘畴西也就这么回事,这次坚决不让步了。刘畴西和粟裕当着方志敏的面大吵。一个要留一个要走。最后方志敏和了稀泥,让粟裕带着已经到了的几百人先走,他和刘畴西留下来等主力来。粟裕说我先走可以,你们等到了主力不能停也立刻走。刘畴西说好的好的。粟裕就这样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等到下半夜,刘畴西等到了大部队,可他没有听粟裕的建议,而是留下来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他面对的就是德国装备的王耀武七千人加上其他老蒋军队。怀玉山打了七天。刘畴西全军覆没。自古慈不掌兵,为了休息一天就是苦战七天全军覆没呀。方志敏刘畴西被俘后被杀。
刘畴西到死都保持了一个军人的气节。可惜他太没本事了,白白搭上几千人的性命。方志敏最了不起的贡献是同意粟裕先走了,还留下了不朽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
王耀武呢?他的补充旅就是后来老蒋最厉害的74师的前身。在孟良崮被粟裕消灭。而粟裕那跑出去的几百人,后来成了华野十万大军!这是后话。
悍将粟裕(四)
弃子成活(下)
要是说当年打穿脑袋的那颗子弹是粟裕的第一个坎,这个坎让他学会了不咬牙坚持一下就要死,那么这次怀玉山失败他死里逃生就是他的第二个坎。带着几百人逃了出来,他谁也靠不上了。
几百人去哪里?怎么活下去。粟裕是湖南人,带的兵多数是江西人。到了浙江南部连语言都不通。我这几年去过浙江丽水两次,就是现在胡大公子当老大的地方,那地方现在还吃财政补贴,当地话是一句都听不懂的。想想也是这么个地方突然来了一只连话都不通的队伍,还是反政府的,当地老百姓会怎么反应?肯定是不会搭把援手的,不告发你就不错了。这就是1935年初粟裕面对的怎么活下去的问题,还不包括打仗。
而且的而且,粟裕还有一个上级,就是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这个人死于1942年,儿子是刘锡荣,当过中纪委领导。这是后话。
按照党指挥枪 的原则,他是粟裕的上级。按理这几百条命,包括刘英的命都是粟裕争回来的,他应该感谢粟裕才对吧?不,没那回事!刘主任缓过劲来就对粟裕指手画脚了。人的忘恩负义也是天性吧!
和林彪一直当一把手不一样,粟裕这一辈子上面都是婆婆,还遇到些争功逶过的婆婆。这还不算,有的回头还坑粟裕一把。一位当年的婆婆到1958年批粟裕时说粟裕阴。粟裕辩解说自己把司令都让掉了。可领导说了这更加证明你阴。有的领导后来满世界说是自己指挥了淮海战役。粟裕怎么办?只能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一个字都不写淮海战役!
话说回来,1935年九死一生后面对的刘英这个婆婆,粟裕头疼呀!比那脑袋上的一枪还痛!
好在闵北还有一块红军游击区。刘英粟裕到了浙南和闽北这一代,就和当地的游击队有了接触,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靠了当地游击队才有了初期活下去的可能,就和五月花那些人过冬靠土著接济一样。强龙不压地头蛇嘛。
但是,这初期的热乎劲一过,矛盾就来了。你天天要人家接济人家还怎么过日子?再说了,到底谁是头呀?水泊梁山火并过王伦,红军历史上那些动不动的错杀不少很多也是大大小小的火并。和当地游击队的矛盾闹大了,刘英居然琢磨把对方火并算了。命令粟裕把当地游击队的头,后来大名鼎鼎的上将叶飞做了。粟裕不干,最后勉强同意把叶飞抓起来。
怎么抓?搞了个鸿门宴。酒过三巡粟裕掷杯为号,伏兵出来绑了叶飞。叶飞警卫拔枪反抗被粟裕一枪打死。这是粟裕一辈子最大的错误。他不能封帅,和这事有直接关系。抓了叶飞,手下押着去见刘英的路上正好遇到国军,双方交战时叶飞趁机滚下山坡捡了条命。要不然见到刘英估计也得挂了。
这事情一出粟裕和刘英也掰了。两人再也尿不到一个壶里了,各自带人马分别行动。还好,都挺到了国共合作改编成新四军的那一天。
悍将粟裕(五)
弃子成活(下)
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红十军团短短两个多月上万军队损失掉了,几块大大小小的根据地也丢光了。粟裕觉得事情也太不对劲了。难道中央安排他们往浙江方向赶真不知道注定要失败?六千人的孤军,脱离根据地作战,合并从十军团后又是脱离根据地作战。就是侥幸战胜了王耀武,后面还有多少个张耀武李耀武在等着他呢。其实在遇到王耀武以前,他们不也是战胜了一串敌人吗?通往浙江的路看来就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知道要失败,为什么上级要非要他们这样往浙江去?要是粟裕自己做决策是不是能更好些?
从和方志敏会师到失败,刘畴西和寻淮州的争论在他眼前反反复复重现。他和刘畴西的争论也是反反复复在他眼前重现。没有听寻淮州的,全军失败寻淮州牺牲;他粟裕的话听了一半,按照他的做的几百人活了下来,没有照着做的,哪怕官大如方志敏和刘畴西,也都牺牲了。和刘英搭班子也是一样麻烦,居然对自己的同志也动不动就要动刀子,怎么听有些领导的就是从失败走向更加失败呢?
粟裕终于想明白了一个真理:领导很可能是错的,而他粟裕的判断和决心常常是对的。在毛泽东林彪甚至寻淮州手下,他当参谋长是把首长的决心安排执行到位就够了,可是如果这个首长是刘畴西或者刘英,他要是继续执行首长的决心,搞不好自己也折进去了。既然刘畴西刘英是错的,会不会周恩来朱德把七军团派出来也是错的?会不会项英把十军团派去浙江也是错的?周恩来会错,毛泽东会不会也会犯错呢?既然领导都有可能犯错,而犯错的代价是死人,死千千万万的人,那么当发现领导决定是错误的时候,他粟裕就绝不能执行哪怕大领导的错误决策,而必须据理力争。
他和刘畴西吵架才捡回来一条命,不对,是几百条命,和刘英力争才没杀叶飞,看来他这个受过伤的脑袋比那些没有受过伤的领导的脑袋还要好使。这个几次三番力争才死里逃生的独一无二的经历让粟裕成为历史上特别的将领:他特别能咬牙坚持,他对领导绝不盲从。哪怕后来面对毛泽东,他都敢于斗胆直呈,改变毛泽东的决策。
1935年1月到1937年底下山整编成新四军,不但对粟裕,对所以坚持南方游击战的人都是炼狱。为了对付在浙南闽北粟裕和其他几股小小的游击队,老蒋用了七万正规军!几乎每个石头缝里都撸了一遍。对比之下,江西留下的项英陈毅两万人马没几天就搞到只有百十个了,死了的有瞿秋白何叔衡等一串牛人,叛了的有龚楚(红军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他和毛泽东朱德名字并列)等一串牛人。叛的还带着国军挖地三尺要消灭还不肯叛变的红军。真苦,真可怕,每天都和脑袋挨了一枪似滴。
这时候粟裕的天才领导才能彻底发挥出来了。他是真有本事!不但能搞到吃的活下去,也不是光东躲西藏,还能时不时干老蒋军队一下子,搞到老蒋军队觉得比他还头痛。粟裕还总结了一套反袭击的办法,滑的和泥鳅似滴让老蒋的队伍从来没有抓住过他。哪怕就这么几百人,还是他打别人别人打不到他。先打垮地方地主武装,接着粉碎敌人两次围剿,有时候一天打七仗,而且时不时团灭国军百十人。打到国军几百人不敢单独出来清剿。一度差点进攻蒋介石的老家溪口,逼到蒋介石调动三个团去保自己老家。对比江西苏区,红军主力长征不假,可留守部队有近两万!可领头的项英放弃部队躲了起来,把那块毛泽东朱德打下来的地盘丢到干干净净。所以,根本不是什么条件好坏的问题,而是看谁来领导的事情。
而且地而且,粟裕还能做到不变成土匪搅乱地方。游击区里不能打土豪分田地,他一样能争取群众支持,逼着地主老财一个个乖乖交钱,还能把游击区里老蒋政权的乡长都变成暗里给红军提供给养通风报信的两面人。愣是在老蒋统治的腹地,发展出千人的队伍和几个县的游击区。
1937年10月,遂昌县长林树艺向第九区保安司令部报告粟裕率部自门阵开赴浙南的情况时称:该股赤匪于本月二十日由本县苏村至北界,二十一日转白水、应村,二十二日抵湖山镇,沿途纪律甚佳,毫无骚扰行为。这个记录可以证明粟裕部队纪律含金的成色了吧!
1937年底,粟裕下山,兵比怀玉山出来时还多。近三年的历练,这个粟裕已经是脱胎换骨的粟裕了!
悍将粟裕(六)
弃子成活(下)
那么毛泽东呢?从粟裕1929年当他的警卫队长,到1930年就当师长,看得出毛泽东心里喜欢粟裕。可毛泽东1932年就被周恩来任弼时项英夺了权,粟裕直到1934年才给了个去当弃子的军团参谋长,新领导不待见粟裕是显而易见地。
毛泽东在寻淮州和粟裕被新领导派出去时候只能干瞪眼。长征路上,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寻淮州方志敏刘畴西都死了,派出去的七军团加入十军团后全军覆没,看来粟裕也是死了 。毛泽东伤心透了。毕竟粟裕是在他落难时警卫过他的人。毛泽东长征到陕北后重新获得指挥权,他安排在1937年5月隆重举行了悼念共产党先烈的祭奠仪式,先烈名册上第一位是最早在北大提携毛泽东的李大钊,粟裕排在第三十四位。
七个月后,毛泽东从新四军周子昆那里听到粟裕还活着,欣喜若狂。但他想不到的是他们再次见面还要等上十年!更加想不到的是这个粟裕后来会成为共产党打下天下的最重要的俩把宝剑之一,而且在1946年6月到1947年5月整整一年里,几乎是共军胜利的唯一样板!
共产党的将领为什么能打?因为长期一直处于下风,里面混事的不能打的都被蒋介石消灭了,留下的都是哪怕逆风都能打胜仗的。蒋介石帮共产党把最厉害的将领选出来,推上去。而蒋介石一直力量大,将领中滥竽充数的也淘汰不掉。最后到了国共力量此消彼长,基本平衡时,共产党这里净是九死一生活过来的将领,蒋介石那里却是鱼龙混杂。所以最后被干掉的是蒋介石了。
这段话我也有专利
悍将粟裕(七)
韦岗初试手
1937年底,国共合作,粟裕下山。
八省游击队拾到一下搞成新四军,共一万零三百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四个支队长是陈毅,张鼎丞,张云逸(兼),高敬亭。前三个支队各有两个团而四支队有四个团,因为其他支队只有各不到两千人,而四支队有3100人,是别的支队的两倍!
新四军成立仅仅一年半后的1939年6月,高敬亭被项英叶挺杀掉。原因之一其实是他兵最多还不那么听话。而且杀高敬亭时毛泽东从延安发电报阻止都没用。又过了一年半的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因为这个前前后后都牺牲了。
为什么在这里不厌其烦滴把这些年月数字和姓名写下来?是给大家看看,那时候就是在新四军里,粟裕上头也是婆婆太多。可就这些婆婆们在战争年代也是朝不保夕,不知道能活几天。话说回来,要不是这些头头们的大部分皖南事变牺牲了,粟裕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后来也未见得轮到他施展。
粟裕加入新四军已经到了1938年3月,任二支队副司令。有一个说法,本来安排粟裕当支队司令的,结果叶飞把粟裕搞鸿门宴抓他还杀了警卫员的事情兜出来了,二支队司令只好换人,而且把叶飞放到三支队当团长,不和粟裕在一起。所以呀,做啥事都有报应。粟裕这一辈子就这一个大错,要是没这事情,新四军初创就是支队司令,可能就不会一直是副职。他元帅没当上多少和这事有关。
新四军刚成立军部在江西南昌,部队散落在从江西安徽福建浙江一带。1937年12月,日本鬼子占领南京。1939年5月,南昌失陷。所以就是新四军军部其实也没有安稳觉可以睡。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错了就完蛋,对了就活了。陈毅打仗不如粟裕,可胆子挺大,提出往南京方向发展。靠谁呢?居然是另一个支队的粟裕!
1938年6月17日,粟裕组织镇江附近的韦岗伏击战,三十多鬼子包括一个少佐挂了。
这仗打的特别有意思,粟裕看准了鬼子比国军傻多了,第一辆汽车来了,打掉!还在原地等,第二辆汽车 来了,再打掉!再等。第三辆,再打掉,还不走。一共这样干了五辆!为什么?日本鬼子压根想不到在它占领的腹地居然有人敢这样干它。也是粟裕艺高人胆大,换上一般的,打了一辆赶紧跑了(水平就这样看出来)。陈毅呢?打仗放心让粟裕干就对了,他在边上写诗。韦岗一战他是这样写地:
《韦岗初战》:
弯弓射日到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酋顽。
真心说,这诗不赖。
这样算是在江南扎下来了。扎下来就没闲着。1939年1月,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几仗下来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
看看粟裕,他那时一共才几个兵?再看看他干事的效率,要是把蒋介石军队的资源和他换换,他一定比蒋介石那些不争气的将领干得好太多了。我的科研工作做涉及优化,优化有约束条件,粟裕就是能在约束条件非常苛刻的情况下总能给你最优解的哪位!好事者曾经把粟裕抗战时期的事情排列了一下,发现他一直在日本鬼子最敏感的江苏省,日本鬼子为了消灭他折腾了N次,居然没有一次能袭击到他!他折腾最东边的居然到了上海浦东(我妈妈的两个亲舅舅就是那时候从浦东跟了新四军,一个1944年牺牲在日本人手里),还袭击过虹桥机场,搞到大上海鸡飞狗跳的。他指挥的没有一次吃亏,最大的车桥攻击战(1944年3月)一次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这仗很难打,为什么?日本人占领区打这样大的据点,其他地方的日军很快就聚来了。要是吃不掉可就走不脱了。就这,可粟裕居然干成了。
车桥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感慨之余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从小兵成长起来的粟裕以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毛泽东看人的眼光真毒。
悍将粟裕(八)
决战黄桥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抓不到眼皮子底下的粟裕?道理很简单。他可是从三年游击战里活过来的。鬼子打正规战行,清剿的本事是赶不上蒋介石的,红军主力长征后留着苏区打游击的,本事不济或者不够小心的,早被蒋介石在三年都抓完了。活下来的都是人精。鬼子抓不住粟裕当然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地但是,和陈毅诗里“日夜喧嚣敌胆寒”不一样。南京是汪伪政权首都,日本鬼子卧榻之侧。日伪军连别人在旁边酣睡都不成,还容得了你日夜喧嚣吗?我们这代人都看过发生在常熟的《沙家浜》,那就是粟裕部队在江南的事情。打仗就有伤亡。死了的也罢了,伤了的要是没个地方养伤,那比死了还难受。《沙家浜》告诉我们新四军找个养伤的地方太不容易了。到了1939年底,日本鬼子全力压过来,镇江附近的茅山根据地腾挪空间有限。江南还有国民党冷欣的忠义救国军压迫,江南新四军主力撤离苏南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去哪里?苏北。
苏北大片土地还是老蒋的,至少名义是。其实抗战挺有意思,战线已经到了江西两湖,可老蒋在苏北还有个江苏省政府在坚持抗战,手下居然有嫡系五六万,非嫡系再加几万。省主席是韩德勤。
抗战中蒋介石留着敌后这些军队基本上是废物。为什么这么说?观察一下非洲大草原吧,那里两种动物,食草的和食肉的。食草的哪怕个头再大,也不会去进攻食肉的,而是待着专心吃草。要是遇到食肉的来了,食草的第一反应是跑。跑不了了就顶一下子。要是食肉的抓住了其中的一个食草动物,其他食草的很少去救,而是安心继续吃草。
蒋介石和他的军队对日本鬼子时就是那食草的!那么多资源基本上从来不攻击日本鬼子,更别说收复失地了。这个鬼样子就是南宋模式。老蒋敌后军队最后就三条路,被迫撤了、被消灭或者投降当伪军。
但是,对名义上自己人的新四军,他们狠着呢。
国共合作,按理粟裕退到苏北,那里的国军该拥抱才是。差一点的也该收留一下礼送山东去。可哪有这样的好事。粟裕先遣一个团过去几乎立刻被杂牌围殴。结果来围殴的反而被虐。电影《东进序曲》就是拍的这一段。新四军摆平了杂牌,韩主席的嫡系出场了,陈毅粟裕也过来了。大家都在找场子,准备开练。
韩德勤说你们退出姜堰(那是钱粮之地)。陈毅说好的,俺们退。但是这是最后的底线不会再退了。陈毅是玩统战的高手。把姜堰交给国军杂牌就不交给韩德勤。这样杂牌就没有配合韩德勤打新四军的兴趣了。新四军已经退出姜堰了,韩德勤要是懂事就这么算了,历史也许就不一样了。可惜人都是贪婪的。韩德勤一看陈毅从姜堰退出去了,又紧逼到黄桥,这是真来砸场子了!1940年10月,黄桥战役正式开打。
七千对三万,这种仗怎么打?看电影小说总有这样的段子:坚守阵地等待援军。come on。粟裕手里就这七千人,多一个都没有。坚守阵地等不来援军肯定死路一条。老韩一出动就是三万!周围呢?还有看热闹的国军杂牌。这会儿看着不动,要是粟裕败了,他们肯定上来群殴。那粟裕连跑的地方都没有,会连渣子都不剩下。
延安的毛泽东一看这样,也真急了。那时候毛泽东有几个七千人呀。要是让老蒋一口吃下去这一块,毛泽东非吐血不可。离这里最近的是远在山东的八路黄克诚部。毛泽东下令黄克诚立刻赶往黄桥。实力不济只能拼命交涉。黄桥战役开打前一天还联系何应钦说韩(德勤)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德勤),希望别打了。
黄克诚部有两万,是够韩德勤喝一壶的。可是韩德勤一看地图就乐了。你来不及了!黄克诚还在几百里外,等你到了,估计能赶上替陈毅粟裕收尸。毛泽东心里也明白,他的黄不攻韩也是吓唬人的,心里盘算这七千人得挂了。陈毅粟裕要能活回来,也只能指望奇迹了。类似西路军失败的一幕看起来避免又要在黄桥发生了。
悍将粟裕(九)
决战黄桥
但是地但是,指挥这七千人的是粟裕而不是不争气的刘畴西,而国军那里不是王耀武而是废物点心的韩德勤。这样,本来是毫无悬念一边倒,变成了毫无悬念往另一边倒。
粟裕怎么打的?他打了一个时间差。
手里只有七千人吧。只留陶勇一个团一千人防守黄桥,顶住韩德勤主力李守维89军一万两千人。用六千人去伏击国军最强的翁达旅的三千人(据说一水的花机关枪)。
按理一千人防守黄桥太冒险了。可粟裕算准了89军李守维胆子不大,对黄桥守军实力不摸底,不敢全力压上。这就给他防守争取了时间。要是李守维是个愣头青,一开始就全军压上,放在黄桥的一千人哪怕三头六臂也是抵挡不住滴。
既然李守维瞻前顾后,粟裕就敢赌这一把。把主力放在另外一个方向,张开口袋等翁达旅上钩。
翁达也是很狡猾的,看到李守维在黄桥已经和新四军打到枪炮声一片了,才姗姗出动。心里盘算着粟裕怎么也没法分兵来对付他,那就等着捡洋捞了。没想到全旅一头扎到粟裕的伏击圈里,三千人马抵抗了几下就交待了。翁达自杀。
粟裕斩掉这个旅后,立刻全军回师攻击李守维的89军一万二千人。本来89军人数远多于粟裕全军,可进攻黄桥遇到坚决抵抗正在胶着,听到翁达旅被歼立刻胆寒,再看到周围粟裕部围上来,正好江南又过来新四军一个营。新四军这边大喊江南援军到了。李守维胆寒。进退选择上主将一犹豫,89军立马土崩瓦解,李守维逃跑落河淹死。黄桥战役,粟裕伤亡900,韩德勤军伤亡一万。共产党不但在黄桥彻底翻盘,还一下子冒出来个能打林彪都打不了的战役的粟裕。
看看粟裕怎么打仗的。在国军将领高喊给我顶住的时候,粟裕七千对三万还是进攻!愣是每一次都是创造局部优势把对方攻垮。这种本事国共双方里绝无仅有!
陈毅呢,战前把三年游击战都没舍得丢的书都埋了,准备这次就打败了可以跑快点,否则就折进去了。结果不在粟裕面前指手画脚而是放手让粟裕干,人家就愣是给你个奇迹看一看。从这时候起,陈毅明白一件事,粟裕打仗他在边上看就对了,写写诗下下棋啥的也比他去打仗强。以后粟裕打仗陈毅下棋就成了陈粟的标配。粟裕呢,知道上面会安排个婆婆,那陈毅这种不管他的婆婆就是个好婆婆(还记得我前面说过的吗?hire the best people and leave them alone)。
仗打完了,黄克诚也终于赶到了。长征分开的朋友见面,陈毅一得意写了下面这首诗:
十年征战几人回,
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这是反诗呀 。但是地但是,有了粟裕,大概造国民党的反能行。
有时候想想,毛泽东说的路线方针是个问题还是有道理的。新四军也就是这一只往苏南,后来又去苏北发展的出息了,不敢深入敌后的后来都成了陪衬。八路也一样。115师和129师都是深入敌后变大了几十倍,而贺龙的120师待在山西不动,最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干什么都记得关键的因素是人,要有能干的人!
悍将粟裕(十)
从曹甸到天目山
黄桥战役打完了,战损比是1:12。在装备不占优势、人数仅仅是对手1/4的情况下,这无论如何是个奇迹。
陈毅乐坏了,把埋的宝贝书挖出来不算,还要放眼江淮。韩德勤是吓傻了,连再动一下新四军的念头都没有了。胜利一方唯一一个不高兴的是谁?居然是粟裕。
为什么?他发现这只部队比红军时期的差远了。红军时的部队,只要有口饭吃,长途跋涉跑到目的地就能开打。可现在的部队,路都跑不动。
黄桥战役在干掉翁达旅后,粟裕指挥全军回头进攻李守维的89军,两地不过二十几里路,使使劲就是两个小时的事,可这军队半天跑不过去,慢吞吞的让粟裕要死的心都有了。89军一万多攻黄桥,守黄桥的陶勇一千人几乎崩溃,陶勇挥舞大刀拼命抵抗。也幸亏李守维胆小,而89军又太面。国军要是指挥的换上个二杆子猛打猛冲,黄桥要是一丢下面的仗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粟裕主力跑到黄桥,气喘吁吁的连一次冲锋的力气都没有。粟裕直担心要坏菜。多亏89军太怂,一看新四军援军上来心里动摇,刚一接触就垮了。才有了这样一个奇葩结果。粟裕明白,这种好事遇到真正的强敌是万万不work的。能从胜利中看出问题,这是真本事。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粟裕到江南才千把人,打鬼子的义旗一举,一年多就发展到七八千,发展太快鱼龙混杂,素质自然下降。老美这叫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呀。这就和到了1948年底一样,瞎子都能看出共产党赢定了,各色人等纷纷入伙,自然啥心思的都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还偏偏把很多打仗不行的放到地方上。而1949年打完仗后,地方反而更重要了。地方上干部,优秀的当然不少。可因为打仗不行从去地方的也不少。打仗不行去地方,指望换个也一样不行。五十年代起地方上那些奇葩事情的根子就这么种下了。大跃进后三年灾害哪里出事多?仔细看看,都是当地干部胡来的地方。再看看那些地方大员和小员的经历,老新不算,净是战争年代没干成一件事而从军队里踢下来的主。
所以,干什么事情,都需要真正能干的人。列宁说过,在革命的方针确定以后,需要的是能干的干部,否则所有决议就是肮脏的废纸。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就是这个道理。要是遇到干不成一件事的,对不起,千万不要给他安排下一件事!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人干不成事,不坏事就不错了。
让谁干事?就是那个一直能把事情干出来的人。马太效应其实就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
面对军队素质不齐,粟裕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练兵。他还真把一直特别能走路的部队训练出来了。以后粟裕部队的优势往往是靠腿走出来的。这是后话。
黄桥战役大胜还有一个后果:有人飘了。谁?刘少奇和陈毅。
一句话,要说黄桥战役前是国民党的韩德勤飘了,想借压倒力量一举消灭江北新四军,那么黄桥战役以后,共产党这边飘的就是想灭了苏北的国军韩德勤。
韩德勤飘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了。要是陈毅粟裕退出姜堰韩德勤就收手,黄桥上他是不会被打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那么刘少奇和陈毅飘什么呢?
黄桥战役后,新四军和南下八路黄克诚会师。苏北共军素质不说,就人数也和韩德勤几乎相当。刘少奇恰好这时候来苏北主持工作,一来就想搞个名垂青史的大事件(后来大跃进亩产万斤飘了也是这样)。一看自己这边兵强马壮的,而韩德勤已经被打蔫了。那么消灭韩德勤,一统苏北也就指日可待了。陈毅呢,坚决支持
有没有不同意见?有。谁啊?粟裕和黄克诚。
还有远在延安的毛泽东。
悍将粟裕(十一)
从曹甸到天目山
毛泽东反对的理由是,日本鬼子大敌当前,国共合作是主轴。黄桥战役是蒋介石军队破坏统一战线,道义上不占理。可要是主动出击消灭韩德勤,成了我军不占理了。
此外,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泾县,蒋介石军队环伺在侧。蒋介石已经几次下令新四军军部北渡长江,毛泽东也催促新四军军部早日离开那个四战之地,可新四军当家的项英就是不愿意。毛泽东担心,消灭韩德勤,会给蒋介石消灭新四军军部口实。所以,毛泽东不同意。
粟裕和黄克诚呢?更多考虑的是不能打赢。
按说才打了黄桥战役,韩德勤已经胆寒,消灭韩德勤应该容易了吧。有着对军队深刻理解的粟裕和黄克诚可不这么看。两军刚刚会师,联合指挥需要磨合。苏北水网地带,易守不易攻。而且黄桥战役时军队表现的素质不高粟裕看在眼里。不能总靠侥幸决定战争的决策。
按理说,反对意见来自上级和下级两个方面,而且地而且,这个上级和下级都是身经百战有无数次正确实践决策的,刘少奇应该给予重视吧。没那回事!就是刚刚独当一面,想一下子搞个大成绩,刘少奇认准了自己意见,谁的话都不听。给毛泽东电报里,他解释留着韩德勤,西面的汤恩伯和北边的东北军一压过来,苏北共军也要处处被动。不如先下手为强。电报末尾还忘不了加一句,要毛泽东三天内给他答复,否则不等批准,自己开打。真是气壮山河啊。
看看反对没用,毛泽东只能修改刘少奇的决定。规定可以出击韩德勤,但是不能消灭韩德勤。留着韩德勤,蒋介石投鼠忌器,不敢对皖南新四军军部动手。
1940年11月29日,曹甸战役打响。
兵力双方几乎一样。一打起来。粟裕黄克诚担心的问题全部出现。水网地带,兵力无法展开。韩德勤一万两千人攻击黄桥时无法展开兵力,现在轮到共军无法展开兵力了。共军打法是飘忽不定,游击战运动战是拿手好戏,攻坚战立刻暴露短板:既无攻坚的装备和火力,也无攻坚经验。加上韩德勤军队已经退无可退了,只能拼死一搏。共军的攻坚眼睁睁踢到铁板上。加上两军刚刚会师,协调极差,粟裕指挥叶飞一度攻入曹甸,可黄克诚哪边没有配合,结果很快就被韩德勤反击出来。曹甸战役历时十八天,一无所获。
曹甸战役的更加严重的影响是:蒋介石立刻总结出来,第一,共军在苏北没有消灭韩德勤的力量。所以无论他对新四军干什么,共军都无法报复,奈何不了韩德勤。第二,新四军进攻韩德勤,这个道义上的短板他能够立马用上。直言新四军是叛军,一个月后,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消灭新四军军部,抓了叶挺,打死项英,宣布取消新四军。
回头看看,刘少奇这个决策完全违背了管理学原理。在战略上错误、技术准备上条件不具备时,搞政绩工程,而且对有经验的领导加部下意见置若罔闻。这样搞法,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其实曹甸战役近二十年后的大跃进和后续的饥荒,几乎是曹甸战役的翻版。战争中的经验教训,都有管理学上的意义。用在建设时期,几乎无不应验。
悍将粟裕(十二)
从曹甸到天目山
黄桥战役完胜,曹甸战役技术上平手,可战略上完败。可看看这里面的人物,其实还真有一贯正确的,就是中央的毛泽东和战场上的粟裕。所以啊,要是以前一直正确的人反对一个决定,这个决定错误的可能性还真大。别不服气,真是这样。
在韦岗初试一节里提到一个人,国军在江南的冷欣。
冷欣是个干才,是个有短板的干才。
抗战不久,冷欣是国军江南行署主任。就是负责整个江南地区国军力量的一把手。他在抗战初期,带出来一只国军精锐,第52师。粟裕手下三只虎之一的王必成评价52师,认为一个团对52师一个团,新四军无法取胜。这个战斗力在国军里够恐怖的了。
冷欣初到江南,和活跃在溧阳附近的新四军关系良好。双方不但互访聚餐,还互派文艺队慰问演出。国共要是一直这样团结抗战该多好啊。可惜,这样的好事就是昙花一现。国共从蒋介石绑上江浙财团和给英美列强跪下那一刻起,后来的412到十年剿共就是避免不了的。抗日让国共联手共赴国难,日本的威胁只要一减轻,翻脸其实是早晚的事。
到了1940年,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冷欣一反合作姿态,对江南新四军挤压进攻。陈毅粟裕北渡长江去苏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冷欣的变化。
黄桥战役,韩德勤部89军军长李守维落河淹死,留下特别漂亮的夫人。冷欣早就对这个美人垂涎三尺,趁机把李守维遗孀娶回了家。
现在看看这事算不得啥,可偏偏蒋介石口口声声礼义廉耻表现道德洁癖,有人本来就看冷欣不顺眼,趁机把这事告了蒋介石。蒋介石盛怒之下,把冷欣打入永远不重用之列,这么一个干才就一直边缘化打酱油了。所以,粟裕就是想报当年的仇,拔剑四望,在战场上再也没法找到他了。可粟裕还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气,就是在天目山,收拾了这个冷欣打造的国军52师。
皖南事变时,包围新四军军部的是国军六个师。其中进攻最活跃的是四个师,而52师又是这四个师里最积极的。攻占茂林新四军军部的是它,抓叶挺的还是它。算得上和新四军是血海深仇了。
时间到了1944年底。日本鬼子失败已经是定局。国共双方都在为日本投降后布局。粟裕奉命带王必成陶勇的三个团再下江南,进入皖南浙江,开辟根据地。
这时候日本鬼子已经没了抗战初期的心气,粟裕过江,只要不去攻打大城市,日本鬼子也就待在城里看着不管。
可蒋介石的军队不干了。好不容易把新四军从皖南赶走,怎么又来了。于是,调集五万人马,围剿粟裕。战区司令顾祝同,副司令上官云相,前线指挥是李觉。五万人马里,打头的就是这个52师。
顾祝同和上官云相,都是新四军皖南事变的仇人。李觉呢?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他是湖南军阀何健的女婿。指挥湘军!
从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就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觉已经是湘军里扛把子的人物了。败在他手下的红军将领有:白色起义红七军的邓小平张云逸,湘西的贺龙肖克。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湘江战役。那几乎是中央红军的滑铁卢。湘江战役最关键的脚山铺,指挥湘军四个师攻击一军团的就是李觉,一度打到林彪指挥所的。那也是和红军血海深仇啊。
李觉抗日一样是条汉子。长沙会战就他指挥的湘军19师最为惨烈。打到日本的大阪师团伤兵互相祝福不再是为天皇效忠,而是好好活着回日本。
李觉是怎么到战场来的呢?顾祝同怕前线指挥不力,特意把他从福建调到浙江,让他指挥全军对付粟裕。这次和粟裕迎头相撞的,可都是狠角色了。
悍将粟裕(十二下)
从曹甸到天目山(完结篇)
大战开打前,粟裕已经在天目山区和国军保安部队打了两仗了。这种小碎碎自然不在粟裕话下。可看到国军积极调动,大战一触即发,粟裕立刻意识到部队不够。要求调其他主力过江作战。开始新四军军部否决。粟裕坚持必须如此。最后军部终于同意把叶飞部调入江南,统一归粟裕指挥。
事后看,这是天目山反击战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只生力军,搞不好粟裕的江南部队就被打爆了。
这里的管理学原理是什么?
是一定要把力量集中起来,不能平均使用力资源。新四军在广大区域里往来驰聘,各处都需要部队。可总有重点。要是不能抓住重点,不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关键时间使用在关键地方,必然误事!
叶飞部到江南后,粟裕有两万部队。敌人呢,那个区域有超过十个师,直接用在围剿粟裕的就超过五万。这样两万对五万,在天目山怼上了。不过和黄桥战役比,粟裕的腾挪空间大了很多,可选的方案也多了很多。结果呢,也精彩很多!
粟裕到江南,其实非常困难。两万部队离开根据地行动,给养和补充都很困难。长征中那么危险,就是离开根据地的结果。所以,长征时红军主力能做的,就是尽量躲着敌人主力。这次粟裕呢?一样远离根据地作战,一样人生地不熟的供给困难,可他琢磨着是要吃掉对方。
怎么吃?他分析敌军看着比自己多不少,其实各个部分没有协调(和共军打曹甸一样),对付新四军上积极性不一致。只要他们不一致,打起来一定狼上狗不上的,短板多多。
前面说了,李觉是个干才,糊弄他可不像糊弄韩德勤那么容易。要李觉上钩,就得把功课做足。
粟裕怎么做的?两个字:示弱。
拼命买粮食,给李觉一个印象:新四军已经断粮了。小股部队一打,就一触即溃。几次下来,李觉判断新四军前两次战斗虽然赢了,可损失太大,加上来天目山后旷日持久,粮草不济,实力大减。李觉于是信心大增,指挥大军兵分两路,直扑粟裕驻军的孝丰县城。
粟裕怎么干的?和努尔哈赤指挥萨尔浒之战一样,随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总兵力国军占优,可局部新四军总能占优。先打谁?就是那个最狂的52师。
52师是喊着再打一个茂林(皖南事变关键一仗)的口号上的战场。粟裕呢?压根不给它半点机会。趁着52师冒进,和其他部队拉开了一天的距离,指挥主力叶飞部包围52师两个团。血海深仇摆着呢,双方都杀红眼了。一天时间,团灭52师,击毙两个团长。
接着,故意让出孝丰县城,诱使另外一路国军深入。出奇兵切断敌军后路,主力压上,两天消灭第二路主力。
天目山战役开打前,华中局判断粟裕抵挡不住,已经做好粟裕部溃败的打算了。结果呢,粟裕打出个国共双方都目瞪口呆的结果,愣是在敌人腹地连打两个歼灭战。共军历史上,虽然也打歼灭战,可基本手法是依托根据地打伏击。粟裕呢,偏偏打的是脱离根据地,用奇兵奔袭分割包围的打法,这是共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模式。这仗一打,共军只能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模式就算破了。一年以后,粟裕在华中,几乎一样的放大版,打出了七战七捷。
管理原理上的启示是,要不断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才能拓展业务和领域。
天目山战役胜利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李觉这个国军的悍将,废了。整个解放战争,他几乎没有作为。而且地而且。李觉在1949年选择了起义。成了解放军的兵团副司令。
悍将粟裕(十三)
英雄孟良崮(前奏)
转眼到了鬼子投降,国共内战开始了。老蒋最关注的是哪里?当然是首都南京所在地华东了!卧榻之侧嘛!要是华东的老共不消灭,老蒋在南京能安稳吗?双方是真刀真枪玩命了。
共产党在华东的安排是陈毅当山东军区司令。那是共产党唯一一个几乎全省都占下来的地盘。这时候粟裕在苏中。
有件事情必须交待清楚。总有一些人说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好像粟裕离开陈毅就不会打仗似的。come on,哪是那么回事啊。三年游击战,陈毅没和粟裕在一起。江南抗日,也是粟裕先去江南的,陈毅晚了几个月。黄桥战役两人配合极好。生死存亡的时候,都爆发了极限的能力。陈毅负责统战,和周围国军杂牌拉关系、给好处,让粟裕只对付韩德勤嫡系就够了。曹甸呢,两人想法不一样,结果就和陈毅希望的满拧。1943年,新四军爆发了到现在还是罗生门的黄花塘事件。刘少奇当时在新四军安排的亲信饶漱石把陈毅赶去了延安,完全管不了新四军的事了。而粟裕消灭日本鬼子的车桥战役和创造奇迹的天目山战役都是这时期打的。后来我们还能看到,解放战争时粟裕最出彩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还有淮海战役,都是陈毅不在华野时由粟裕单独指挥的。这说明什么?对于粟裕这样的军事天才,没有婆婆,他一样能干好,甚至干得更好!
管理学原理上讲,怎么领导这样天赋极高的人?就四个字:言听计从!协调把他需要的资源配齐就好。斯大林管朱可夫是这样,毛泽东管粟裕还是这样。这我们以后还会讲到。
话说抗战胜利后,国共都在调兵遣将。陈毅回到华东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带叶飞张震两个纵队,加上山东原来的八路,成了全国共产党力量最大的一股。两个纵队加两个独立师就有七万人马。山东八路,特别是胶东许世友和鲁中的王建安,手下也各有数万人枪。而粟裕呢?只有三万人坚守华中。陈毅粟裕这一分手,是骡子是马就看出来了。
按说这时候饶漱石去了军调处,不在华东,陈毅没了掣肘的,该大展鸿图了吧。结果呢,刚刚上任,没去整合山东部队,许世友王建安都不带,就急忙开打。选择进攻泗县。战前不但手下主要将领都反对(只有他从延安带来的宋时轮支持),连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都不赞成。可他偏偏要打,还是打了最不擅长的攻坚战。结果泗县城下被桂系军队大败,突入城中的八百将士被截断消灭。打泗县前信心爆棚,泗县失败后又180度转弯,决策上犹豫不决,进退失据(是不是有点刘畴西谭家桥失败前后的样子?)。结果,两淮失守,打了六仗,失败五次。输到山东盛传陈毅不会打仗,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给毛泽东发密电,直言陈毅误事。毛泽东也真急了,准备把徐向前派往山东,临阵换将。正好赶上徐向前生病,这事只能作罢。
而粟裕呢?就三万人马,在蒋介石卧榻之侧的苏中,七战七捷,灭老蒋五万!
毛泽东一看,得,徐向前去不了,不是还有个粟裕嘛。命令陈毅和粟裕合一处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粟裕副司令。可明确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陈毅说那我的角色是啥?毛主席说:协调好后就去喝茶下棋,找人聊天。
这就是用人!
但是地但是,老蒋那边厉害的角色出场了!
悍将粟裕(十四)
英雄孟良崮(前奏)
曾经说过,1946年6月到1947年5月这整整一年里,粟裕简直就是共产党唯一的希望。
为什么?容我慢慢道来。
日本鬼子投降前后,国共双方都在抢鬼子投降留下的地盘。蒋介石和毛泽东重庆谈判,共产党方面是做了让步的:撤出了一些根据地。比如粟裕,就从江南撤回了苏中。思路是南防北攻。特别是集中力量占领东北。内战开打前共产党战略上就这么几块:陕北(彭德怀)、晋冀鲁豫(刘伯承)、晋绥(贺龙)、晋察冀(聂荣臻)、山东(陈毅)、东北(林彪)、中原(李先念王树声)、和苏中的粟裕。国共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整合资源,是战是和,抢个先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一个月后,蒋介石和毛泽东重庆谈判还在进行,山西就爆发阎锡山晋绥军和晋冀鲁豫刘伯承部大战的上党战役。接着就是从华北到华东的平绥战役、平汉战役和津浦战役。接着是博弈东北的前奏争夺山海关。基本上都是共军先占了那里,国军不服打进来。共军反击打垮进犯的国军。而且地而且,大多数是爆发在共军和国军国军地方势力杂牌之间。无论胜负,对共军和国民党地方势力都很重要,可对蒋介石不重要。就是杂牌被灭了,蒋介石也不心疼:省的他以后还得费劲收拾杂牌了。
1946年1月,不包括东北的停战协议生效。
1946年3月,东北停战协议生效。只管用了四天,国军开始进攻。
1946年4月17日,历时一个月零两天四平保卫战开始。共产党集中全国力量的十万精锐,因为进入东北后种种不力(领导问题),就是有战神林彪指挥,一样被蒋介石嫡系军队打垮。林彪四平失败后,被杜聿明一路赶过了松花江。双方隔江叫板。才有了后来三下江南(松花江南),四保临江。
这仗结束,蒋介石信心爆棚。力量对比是国军四百万对共军一百万。共军最厉害的战神林彪挡不住他的美械嫡系。那还有啥说的?打呗。他觉得对共产党就和他当年412时一样,用枪杆子说话吧。四平保卫战结束一个月后,关内全面内战正式开打!
蒋介石内战第一刀是砍向中原。蒋介石五虎上将第一位的刘峙对手是中原共军李先念和王树声。刘峙那会儿的表现还不是一头猪,表现处处漏风的是李先念和王树声。为了掩护自己往西边跑,安排一只七千人的弃子皮定均旅往东边突围去吸引敌人。结果刘峙不上当,紧追着往西边跑的中原军区主力,把共军中原的五万人基本打垮。事后清点,成建制跑出来的只有弃子皮定均。1955年共军大授衔。毛泽东一看名单,皮定均是少将。这不对劲啊。大笔一挥:皮有功,少晋中。换成中将。皮定均墓前就刻着这六个大字,还有中将将星。
蒋介石这第一刀就砍掉了共产党一个大区。
内战接着是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和晋绥军区贺龙两大元帅组合围攻大同集宁。共军选择这个方向反击是有道理的。大同集宁是阎锡山和傅作义交接部,远离蒋介石精锐嫡系。国军人数和装备都落后,共军是国军数倍!结果呢?共军指挥失误掉链子,傅作义一个反击让贺聂崩盘,张家口也丢掉,跑的时候队伍都收拾不起来。更严重的是,此战后晋察冀边区地盘缩小到只有百万人口,无法支撑大军的供给。这个战略大区到平津战役前一直被国军碾压。
傅作义呢,此战后狂到给毛泽东写信叫板,声称如果共产党能赢他愿意给给毛主席牵马坠蹬当最低的职员。毛泽东大怒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蒋介石的下一刀砍的就是华东。山东陈毅六战五败,打不赢蒋介石嫡系不说,打桂系都不赢。郁闷到自己说还是去搞文化工作比较合适。
陕北的麻烦要等到1947年3月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晋冀鲁豫的刘伯承邓小平的大动作,则是在1947年6月。这里按下不表。
这样看来,从1946年6月到1947年5月,唯一给毛泽东提气的就是粟裕。苏中七战七捷三万人灭老蒋五万,整个一个天目山战役放大版。怎么干的?还是靠腿!老蒋军队十几万分成几堆,粟裕就三万人还是迈开两腿一个个找上去进攻,有意思的是居然用上汽船,那时候绝对是高科技了。不过这时候和他对阵的是李默庵,算不得国军悍将(吹牛倒是一把好手,晚年回忆录称粟裕不如他)。打的国军部队也是良莠不齐,基本上结果都在情理之中。在其他地方一片溃败中,粟裕成了共产党毛泽东唯一的希望。
但是老蒋厉害角色出来了!谁?统帅是薛岳王耀武,干将是张灵甫!
薛岳是谁?红军长征路上最头痛的就是这个薛岳纵队。好不容易才在四渡赤水后甩掉他。抗战时期他在万家岭几乎灭鬼子一个师团,是消灭日本鬼子最多的中国将军。老蒋把他派到了华东战场上。
王耀武呢?消灭方志敏漏掉了粟裕的事前面八过。抗日的事以后再八。别的不说,这哥们八年抗战从师长升到方面军司令(老蒋一共只有四个方面军),实打实的全是靠战功。在我眼里,这是蒋介石第一悍将。也到了华东战场。
再就是国粉最痛心的张灵甫。带着老蒋第一主力整编74师正式亮相。好戏开始了。
悍将粟裕(十五)
英雄孟良崮(前奏)
要是蒋介石真懂管理,把这几个用好了,粟裕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是地但是,老蒋人是派对了,可位置没弄对。
给薛岳的部队有几十万,可大多数不是他的老部队,命令执行起来就得打折扣。共军是令行禁止的风格,而国军呢?各个部队打仗本事不一样不说,积极性也不一样。都是军阀底子,只要不是自己主子指挥,就磨洋工。抗战时薛岳指挥过74军(编成整编74师),到华东的整编74师就成了薛岳的主要打手。薛岳上任,也是眼花缭乱的一通操作,打下两淮和涟水。这里出力最多的就是整编74师。一串胜利后,薛岳信心爆棚。兵分四路,每路大概两个整编师。准备切割山东陈毅和苏中粟裕,分头消灭。
共军这边,陈毅粟裕合兵一处,粟裕琢磨狠狠干一票大的。打谁?粟裕还是老办法: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考虑丢两淮失涟水后士气不振,合兵后第一仗不打强敌,不打攻坚战,而是突袭三个旅都是临时凑一起的整编69师。效果和粟裕想的一模一样!一记右勾拳打上去,整编69师各旅互不相救,两万人团灭,师长戴之奇自杀。
薛岳难受了吗?没有。整编69师本来就是个弱旅,丢了就丢了。他既定方针不变,进攻共产党山东中心临沂。
粟裕呢?这次不找弱旅了,找强的打。消灭整编69师和部队士气起来了,所以打厉害的。他瞄准突入鲁南的何应钦嫡系整编26师加快速纵队,1947年1月2日开始攻击。一记直拳加右摆拳,不但灭了整编26师,还捎带灭了原来东北军底子的整编51师(大部投降)一共五万人。两位师长马励武和周毓英被俘。要命的是里面的快速纵队是老蒋的机械化部队。突围时正好天降雨雪(粟裕一定想起了1935年他在怀玉山突围时也是天降雨雪),道路泥泞。鲁南的道路一下子成了泥坑。机械化部队全部陷在路上动弹不得。24辆坦克、48门美制榴弹炮、475辆各种汽车被粟裕一锅端。这下子粟裕也有了硬家伙了。
鲁南战役丢了整编26师加快速纵队,就不是薛岳难受的事了,而是蒋介石震怒。薛岳只能卷铺盖卷走人。摆平薛岳这个悍将,粟裕就打了三拳。可怜的薛岳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就被蒋介石赶下台了。这么一个厉害角色,下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在三年后的海南岛了。事后看看,薛岳虽然打败仗,可还是比后任的那几个好多了。蒋介石不但用人不当,还往往用不对地方。
王耀武呢?更是瞎安排。没有用在指挥野战部队上,却安排去当山东省主席。抗战胜利前他当方面军司令时曾经指挥的五个军,去山东只让他带了一个73军,给他其他的部队都是各地调来的杂牌军,包括伪军改编的吴化文。而且地而且,王耀武上面总有婆婆,还是王耀武不能不听的婆婆。相比之下,粟裕上面也有婆婆,可毛泽东说了战役指挥就是粟裕。婆婆管不了粟裕打仗这事情。蒋介石这样安排,让王耀武整个解放战争都毫无作为,生生地把王耀武这么一个悍将浪费了。
我曾经查过老蒋为什么安排王耀武去当山东省主席而不是指挥野战军。弄了半天是因为一群家伙都想当省主席而蒋介石不想把这个位置给杂牌出身的人,所以用了黄埔出身的山东人王耀武。可仗没打完,这个少有的悍将是最宝贵的财富。当省主席就是浪费。蒋介石光想平衡派系之间的人事安排。他就没有搞明白,管理里面还有一个原理是公平公正但不搞平衡。搞平衡的是谁?都是不敢担当的,以为排排坐吃果果就摆平了。其实怎么干的都是按倒葫芦起了瓢。你真敢担当不搞平衡了下面反而没废话了。
唯一给粟裕造成麻烦的是北大帅哥张灵甫!这个人老蒋位置没安排错,至少开始是这样。
悍将粟裕(十六)
英雄孟良崮(前奏)
张灵甫的事情网上八的太多了。比如坐火车勇斗歹徒,写了一笔好字于右任都赞赏。打仗不但点子多,还胆子大,常常干点出其不意的事情。毕竟是混过北大的。
蒋介石手下将领不搞钱的不多,说白了,尽是些不是靠工资过日子的。可张灵甫是个另类。他一心打仗不经营私产。当军长了还穷到没钱了居然去问上司王耀武要(王耀武特别有钱,这以后再说)。搞到王耀武说他都是当军长的人了,总得给自己弄点钱吧。怎么看着好像是共产党这边的人的风格吧,可偏偏对蒋介石忠贞不二,算是铁血汉子。
他最大的诟病是杀妻。他最后一个老婆一直瞎哔哔说被他杀掉的前妻是共产党地下党,偷了张灵甫的文件才被杀的。这是扯淡。为啥?那时他不过是个团长,也掌握不了啥机密。而且就是有啥机密的,他离开汉中的部队休假。怎么可能带机密文件回老家西安呢?为什么杀妻?说白了还是他个性使然,怀疑妻子出轨。张灵甫聪明胆大不假,可也多疑善妒,胆大妄为,做事不计后果。后来死在孟良崮上,也是他胆大妄为的结果。
那时国共双方都有将领军人杀妻(或者女朋友)的事情。可对比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怎么处理手下爱将杀人就知道谁能得天下了。张灵甫杀妻,蒋介石仅仅把他关进监狱,到抗战爆发就借口用人之际放了出来。毛泽东呢?黄克功杀女友就斩立决,黄寿发杀妻也是枪毙。要知道黄克功的相对位置比张灵甫当年高多了。现在关于黄克功以前事情记载极少,只有邱会作回忆录里谈到黄克功在抗大是和他一起对付许世友等四方面军将领准备逃离延安事件的。这显然是毛泽东嫡系的嫡系,出了杀女友的事情就被死刑了。蒋介石呢?留了一个杀妻的张灵甫,其实是昭告天下他是搞团团伙伙的。当他面对毛泽东时,天下归心不会归到他那里。
话说回来,张灵甫为什么厉害?他手上有王耀武一手调教出来的老蒋第一王牌整编74师。这是一水的美式装备一水的总打胜仗的百战老兵。而且张灵甫是真有本事!前面说老蒋的将领净是防守的主,偏偏王耀武带出来张灵甫能和和粟裕一样,就是爱进攻。
张灵甫内战第一次亮相是进攻淮阴。前一篇谈薛岳是说到薛岳一通神操作打下两淮涟水。没错,薛岳倚仗的就是张灵甫整编74师。薛岳怎么神操作的?佯攻北方沭阳,暗藏最强大的整编74师突袭淮阴。陈毅粟裕两路根本人马救援不及。而张灵甫呢?居然用一个营,伪装成共军增援部队,从共军俘虏口中得到口令,骗开城门混入城中,然后中心开花,一举占领城池。看看这个主动性,国军中少有。
一打涟水,更是典型的张氏风格。打了一天大家都累了,觉得怎么着都要歇会儿明天再战吧。偏偏太阳落山前,张灵甫在共军最核心的地方突然突击,这一手完全出乎共军意料。防守的成钧已经无兵可用,正巧遇到饶守坤带一个旅赶到,包围灭了突入城中的一个团,把张灵甫反击出去。张灵甫这次黄昏时突然中心突破的打法,让当年的参战共军老兵印象深刻,几十年后都念念不忘。
涟水城下,整编74师吃了第一个败仗,损失了六千人。但是粟裕的爱将10纵司令谢祥军牺牲了,这是共军解放战争死在战场上的第一个正军长。
谢祥军,曾任红军师长,第一次涟水保卫战被狙击手击中头部牺牲,年32岁。葬涟水板桥,后迁往芦蒲。全国解放后,南京军区要将他的棺廓迁往南京烈士陵园,但是当地群众为了永远纪念他,不同意搬迁。哪位朋友要是去芦蒲的话,请去祭拜谢祥军墓吧。他不死的话,可以成为中将甚至上将的。
第一次进攻涟水失败。可要是张灵甫就这么算了,那就不是他张灵甫了!一个月后张灵甫卷土重来,把粟裕主力的王必成六纵打残,六纵损失六千,苏北丢失,只能往山东跑了。
张灵甫内战一亮相,风头盖过薛岳王耀武,绝对开高!结局呢?下回分解。
悍将粟裕 (十七)
英雄孟良崮(前奏)
换下薛岳,换上陈诚这个红军时期和红军作战就没占过便宜的庸将,蒋介石脑子是进水了还是积水了我不知道,但有水我是看出来了。薛岳好歹还指挥张灵甫等主动进攻,夺了两淮涟水。后来被粟裕打懵在宿北、鲁南两仗丢些部队算扯平了。老蒋能容忍陈诚打一系列败仗,偏偏不能容忍薛岳打一点败仗。无他,因为薛岳是粤系的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要是蒋介石能看到后来,他一定能发现后来换上的陈诚等人连薛岳的脚趾头都赶不上。这就是用人的本事!以后看到毛泽东在粟裕败了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是个人就能明白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差距。
陈诚底下呢?最重要的是汤恩伯和王耀武,一个指挥野战兵团,一个坐镇山东省主席。但是,指挥最重要的野战兵团的不是王耀武而是汤恩伯,去当神主席的不是汤恩伯而是王耀武。这整个用人用颠倒了。有时候想要是老蒋没有把薛岳换掉,指挥野战兵团的是王耀武,主攻三个军(整编师)由张灵甫指挥,能有后来的孟良崮吗?真不好说!
这用人哪,看着一点瑕疵而已,最后导致满盘皆输。西方有一个歌是这样唱地: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一个马掌钉子都不能忽视,可蒋介石偏偏有这本事把这几个悍将都用错位。蒋介石特别喜欢骂这个那个的,好像手下都错了他倒是一脸无辜。其实把事情办坏的恰恰是他用人的本事太差。
到了山东,热闹不怕大的果然看到了。共军明白要是输了那就死无葬身之地,汇合了退到山东的新四军和鲁西八路,准备鱼死网破。蒋介石呢?把牛掰的部队包括中央军和桂系除了去东北的,能用上的都压了过来,势在必得。主力是南线汤恩伯欧震指挥以张灵甫为主打的近三十万野战大军,北面王耀武指挥的只有不到十万杂牌为主的辅助军团,前敌指挥李仙洲。设想挺好:南线主力目标和共军决战。北线弱些,但是足够堵住共军北撤。
南线打头阵的还是老蒋头号王牌整编74师。这张灵甫一战淮阴两打涟水,也已经领教了共军的厉害,而且这几仗共军真正的主角粟裕都不在战场。老张内战开打那股包打天下牛劲已经泄了一半,变得谨慎起来。汤司令安排每个军(整编师)距离不超过两天行程,粟裕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从下口。你打任何一个,其他的都围上来,你吃不掉只有跑。而且,围三阙一,留下东面让共军跑,正合兵法。山东往东走越走约窄,最后把共军赶进东海喂鱼。看看这算盘打的,多好。
共军这边陈毅粟裕华野不到二十万人慢慢被压缩到山东西部南北三百里的空间里。如果不去东边,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躲都躲不了了。怎么办?粟裕的干法和薛岳夺两淮几乎一样。薛岳是佯攻北线沭阳,实取南线两淮。粟裕呢?是佯守南线临沂,实攻北线李仙洲。陈诚判断共军不能放弃共产党在山东的首府临沂,粟裕就顺着他的思路走。南边只有两个纵队在陈士榘带领下打阻击。自己带着包括鲁西和胶东杀出的生力军八纵和九纵,直指北方的李仙洲。
陈诚终于接到前方战报:国军占领共军山东首府临沂,消灭共军十六个旅!陈诚还真信了。真要是十六个旅被灭了,共军在山东基本上就废了。但是地但是,近代吹牛的祖宗是蒋介石。这消灭共军十六个旅的报告给老蒋和陈诚挖了个大坑,很快就能看到,这坑大到把老蒋的心头肉彻底埋了进去!
这里得说一个管理学原理: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必定是垃圾。决策的基础是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数据的质量。如果数据不能真实有效,决策必然是垃圾。所以,数据上绝对不能造假,企业造假就得破产,军队造假就得被消灭。大跃进吹亩产万斤的地方都饿死人,蒋介石吹牛消灭共军达一亿必然“转进”台湾。开这个远离玩笑的最后肯定笑不出来!
陈士榘放弃临沂,军队压根没损失。粟裕呢?还和黄桥战役一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边陈诚在欢庆胜利占领临沂,那边粟裕带七个纵队逼近北方李仙洲。
要是王耀武是整个战区的统帅,结果应该完全不一样。但是这时候他只能管北边。不对,北边他都管不了!粟裕北进,蒋介石方面唯一一个感觉形势不对的就是王耀武。就像他在围剿寻淮州时突然发现共军子弹稀疏一样,他很快感到共军在南边的活跃程度降低,他判断原因根本不是消灭了共军十六个旅,蒋介石军队里骗来骗去的把戏糊弄得了陈诚可糊弄不了他。共军去哪里了?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往东边大海跑,一个奔北边李仙洲去。而飞机侦察到胶东许世友都在往西边动,他立刻判断粟裕不是要退往大海边上的胶东,而是集中力量要对付他手下北部集团李仙洲。
悍将粟裕(十八)
英雄孟良崮(前奏)
上节说了,王耀武看出华野大军其实是向北集结,目标是他的李仙洲部。从1947年2月10日粟裕挥军北上,到20日完成对李仙洲部包围,中间有十天时间够他们调度的。王耀武看出粟裕意图后,15日就命令李仙洲集团三个军向北收缩后撤。这样一来,粟裕实际上已经扑空了。粟裕部下有人建议立刻发起攻击,逮不住李仙洲主力,也能切掉他的尾巴。粟裕呢,异常冷静,坚持不动。为什么粟裕这么大胆?他知道王耀武说了不算,只要他继续示弱,陈诚一定会跳出来帮他的忙。
果然如此。看到李仙洲撤退,陈诚火大了。在陈诚眼里,占领临沂已经消灭共军十六个旅了,剩下的共军去哪里都是送死,就怕共军不来打,要是共军选择打,还去躲他们不成?李仙洲撤退后粟裕没有攻击其后卫,更加坚定了陈诚的判断:共军已经溃不成军了,而王耀武下令撤退是胆小如鼠、贻误战机。两人一通乱吵直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呢?把王耀武一通乱骂。
要说也怪,陈诚的本事是永远在几个方案里选择对共军最有利的那一个,这次也不例外。从效果来看,谁才是共产党潜伏国民党里最大的余则成?是陈诚呀。
在陈诚这个无比威风的婆婆面前,王耀武只能干看着。已经撤退的李仙洲部,在陈诚的命令下两天后停止北撤,再次转向南下进入新泰和莱芜。这一通神操作后,这么一个已经逃离粟裕口中的李仙洲部,又被活生生送回到粟裕嘴里。而且地而且,李仙洲部再次北进时混乱无比。灾难的根子就这么种下了。
又过了两天,到了19日,粟裕攻击李仙洲的意图已经明显。王耀武见势不妙,管它蒋介石还是陈诚的,他得让李仙洲逃命才行。还是两条:收缩加北撤。命令在胶济线的73军77师赶紧归建,在新泰的46军赶紧往北跑到莱芜和李仙洲73军会合,然后一起北撤。
晚了!
2月20日,粟裕部队集结完毕,全军北上后消灭李仙洲的莱芜战役打响。电影《南征北战》里那段凤凰山的总攻,就是讲的消灭李仙洲。差别是,电影里打的是李军长,而实际上,干的是一个兵团。
其实这次进攻莱芜一线的李仙洲部,共军方面也是状况百出的。集中的七个纵队水平参差不齐,执行任务的决心和能力都不一致。攻击几个要点都打成僵局,消灭77师提前打响,46军一看不好,突破共军堵截拼命退往莱芜和73军会合。分割李仙洲成几块然后分别消灭的计划其实已经失败。
这时候王耀武也犯了自己军事生涯唯一一个大错误:看到共军八纵九纵不到一天把77师全部歼灭,估计莱芜也守不住,就下令已经会合到莱芜的李仙洲两个军继续撤退。
事后复盘,在莱芜战役开打前撤是绝对正确,可粟裕已经和李仙洲打上了,再撤就是灾难。如果不撤,共军有的是硬骨头啃。红军时林彪围困宜黄,那时候王耀武只是团长。旅长要撤可王耀武解决不肯,说服旅长留下来坚守,才创造了守宜黄二十四天击败林彪的奇迹。可在莱芜城,王耀武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或者是看到77师被秒灭慌了一批,居然同意了李仙洲部侧敌撤退。而且地而且,如果撤退而是王耀武直接指挥,说不定还能撤出来。但是战场是李仙洲在指挥撤退,这就彻底悲剧了。李仙洲部两个军前脚撤出莱芜城,共军一个师后脚就占领莱芜,让李仙洲退无可退。近五万人马在野外很快变成了在粟裕大军面前的崩溃。五万大军一天全部被俘。整个莱芜战役国两军战损几乎10:1。王耀武说放五万头猪让共军抓上三天也抓不完呀!没错,共军一天抓了他五万人,因为人不是猪,猪会乱跑可人到了枪对准脑门时那才叫一个听话呢。一个狮子带一群羊会变成狮群,而一群狮子被羊带着只能是一群羊。陈诚是猪,而英明神武的王耀武在最后一刻也做了猪一样的决定。两人联手送给粟裕那么个奇迹的战果。
莱芜战役王耀武唯一一个带到山东的73军被歼,王耀武彻底废了。
陈诚终于知道什么消灭共军十六个旅是骗赏金的勾当。这群老蒋里面坑爹的货和共产党后来吹牛亩产万斤的货其实是一路地,都是坑起自己人来比敌人的效率还高。李仙洲成了被抓的第一个兵团级将领。共产党对他挺好,他90岁高龄时还出席纪念活动说自己就是李仙洲。他活到94岁仙逝。想起我说什么来着?用能干的人还得用在正确的地方。蒋介石的无能看他怎么用人就知道了。
悍将粟裕(十九)
英雄孟良崮
解决了北线的李仙洲,粟裕回了南边。老蒋一条线上摆着八个军(整编师),粟裕永远是一次打一个。那么打谁靠什么决定?情报也就是信息!
这又涉及到管理的一个原理:信息和信息的实时化是决策的基础。世界上所有商学院都有信息系,中国所有的财经大学都有信息学院,就是干这个事地。
有人一直说共产党赢了是因为潜伏在蒋介石高层有共谍。有共谍不假,但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潜伏蒋介石高层的共谍根本不可能给前线的粟裕提供实时化的情报信息,而滞后很多的情报对战场决策的影响是零。
粟裕真正依靠的情报是在他野战军总部的四支队,就是他倚为关键的情报信息中心。这个四支队把无线电监听和其他手段结合在一起,半小时给粟裕一次敌情更新。这才是粟裕做出战场判断的依靠。所以,永远不能依靠左道旁门!得靠实力和努力。这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
欧震和汤恩伯计划不错,每两个军相距不过两天路程,一线就是八个军,要直捣共军山东的指挥部坦埠。粟裕指挥节节抵抗,节节撤退。这种打法可是蒋介石喜欢的节奏。要是这样下去肯定没有悬念,共军真要去东海洗澡🏻 了。但是,粟裕要一直这样打那他就不是粟裕了。他一直在看蒋介石那里谁是出头鸟。他终于发现桂系主力的七军离开集团,勉勉强强可以打,于是下令几个纵队向七军围拢。
命令已经下了,但是四支队的情报还是半小时一次飞往粟裕指挥部。就在收拾好东西搬离指挥部的时候,突然四支队根据无线电监听和前线报告的敌情更新送到粟裕面前:张灵甫整编74师突出了,再一看,两边是没啥积极性的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都隔开了超过一天的路程,而且共军几个主力纵队就在附近,不必像打七军那样去远距离攻击。
粟裕立刻判断这个机会比打七军好多了。是到了收拾老冤家的时候了。
粟裕命令把地图重新挂起来。他激动到两手不停哆嗦,这次终于不是张灵甫打他,而是他要主动打张灵甫了!
那个被放掉的桂系主力第七军呢?粟裕再也没有打它的机会,而是活到两年后被林彪腰斩。
悍将粟裕(二十)
英雄孟良崮
逼上孟良崮,这是张灵甫的命。逃不了的命!
国军计划挺好:每个军(整编师)相距不超过两天路程,互相保护,齐头并进。
但是地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军的执行起来全不是那么回事。两天的路是人走的,有人一天就走到,有人十天还走不到,就看他想怎么走了。
74,25,83三个整编师(军)的头分别是张灵甫,黄百韬,李天霞。最能打的无疑是张灵甫,可但他资格最浅。第二能打而且资格最老的是黄百韬,可他是粤系。最不能打的是李天霞可他既是张灵甫过去的上司还是黄埔嫡系。结果安排临时协调指挥三个整编师的居然就是他!张灵甫在争74军军长时和李天霞结了梁子,他们有仇。所以张灵甫是一百个不愿意被李天霞指挥,自然种种不服。李天霞知道张灵甫心里不服,对张灵甫也就别别扭扭。计划走一天的路,李天霞三天都走不完就不奇怪了。
剩下一个黄百韬,他倒是非嫡系,而且早年当过北伐时要打倒的北洋军阀的兵,心里有阴影,一直小心谨慎的总想好好表现。三个主要将领这样各怀鬼胎的,狼上狗不上就这么出来了。
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系统设计太复杂一定会造成混乱,结果必然引起猜忌和效率低下。
蒋介石这样安排一个战场临时指挥官都搞这么复杂,不出事情才怪。最好的办法就一个:谁最能干就派谁,别人别废话。事情就简单了。
共军这边也有整合问题。新四军和山东八路会合后的协调问题,在打莱芜战役时就有反应。胶东和鲁西来的许世友和王建安,能不能和新四军将领合得来也是问题。粟裕在新四军里的威信不是问题,但是这会儿对许世友这样的骄兵悍将可没有后来的权威。
粟裕决定放弃攻击第七军转头打张灵甫,许世友已经带队出发在赶往攻击七军的路上。粟裕打电话命令许世友掉头打张灵甫,许世友大大不开心,电话里对粟裕说你们当官的就会在地图上卡卡卡,不知道路都要战士一步步走出来的?把粟裕噎到说不出话。旁边陈毅一看不对劲,抓过电话对许世友说,你这是的跟谁说话呢?粟裕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我的命令就是粟裕的命令。你牛啥,老子上在井冈山牛的时候还轮不到你呢。这一通好骂让许世友闭嘴。毛泽东留着陈毅的作用这时候就看出来了。有陈毅在,华野内部所有对粟裕的挑战都堵回去。战役指挥权又归粟裕,那么最后的决策还是最厉害的粟裕说了算。看这多简单。这样做的结果是,共军这边牢骚归牢骚,让他走一天的路他还是不会走两天。两军差距这就看出来了。
粟裕安排进攻张灵甫的是华东一(叶飞),四(陶勇),八(王建安),九(许世友)四个纵队(军),其他部队打援。有人说张灵甫一开始就准备上孟良崮搞中心开花来着,这是瞎扯。因为张灵甫发现侧翼出现共军部队,他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停止攻击坦埠赶紧原路撤退。他这时候根本没有上孟良崮的意思。走了一天累了。四周一看,虽然几个方向都发现共军活动但是都不活跃,正后方垛庄周围没有发现共军,而垛庄还有他一个后勤团,对付小股共军绰绰有余。看来共军就是打算把他压回去,谅他粟裕也没有生一副能吃了他的好牙口。他还有的是时间从从容容撤出去。
其实这一切都是粟裕做给张灵甫看的。粟裕就是要张灵甫觉得没有消灭他的意图,故意留下垛庄这个豁口。张灵甫也就彻底大意了。一看垛庄没有敌情,就选择了撤退途中休息一晚上。就和方志敏在怀玉山下休息一晚上把命丢了一样,张灵甫还没等天亮,就发现全都不是那么回事了。怎么了?垛庄丢了!
以上1一20集
全文80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21-11-9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劲峰,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运筹学方面的研究。岳劲峰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任九兵团27军电台台长,后任通信处处长。虽然写军史只是岳教授的个人业余爱好,但岳教授本人却是地地道道的军史研究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9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709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1-11-10 0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518

帖子

9345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34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1-11-11 1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军史研究专家让人服气,给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88

帖子

709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9
发表于 2022-4-24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为何只有打友军的战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88

帖子

709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9
发表于 2022-7-17 15: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桥敌军原本有兵力3万,但靠陈老总的“伐交”手段,去除了1.5万,还能说粟是7千打3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714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14
发表于 2022-8-11 14: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舰船过客 发表于 2022-7-17 15:59
黄桥敌军原本有兵力3万,但靠陈老总的“伐交”手段,去除了1.5万,还能说粟是7千打3万吗??

伐交也是战争的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88

帖子

709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9
发表于 2022-8-12 0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无锡 发表于 2022-8-11 14:20
伐交也是战争的手段

不错,但不是粟的手段,所以操盘的是陈,粟不过是陈手中的军事棋子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5-1-11 14: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