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20-8-15 09:42 编辑
战备移防进山西住大庙 (7) 大庙真名玉皇庙
山西高平秦庄村的这座庙,我们住在那的时候随着村里人习惯称它为“大庙”。高平农村这样大庙几乎村村有,应了“里必有社,社必有庙,庙必高建台榭,为演剧之所。”的老话。为了和其他村大庙区别开来,大家还称自己所住大庙为“秦庄大庙”。但无论称“大庙”还是称“秦庄大庙”,都是俗称而不是真名。秦庄这座大庙的真名叫玉皇庙。
图1 秦庄大庙南门处,有政府列为保护文物的石碑,上面刻着“玉皇庙”。
在山西高平,建有大庙的村很多,但多不是那种有和尚的佛教寺庙,而是民间自发建成,主要用于祭祀、供奉圣贤、神灵,凝聚村民精神的场所,还是庙会集聚之地,兼作村民自治议事场所等。秦庄玉皇庙里就办过义学,村里孩子在这里读书识字。北院遗有一通民国初刻制的石碑,记载办义学之事。
图2 秦庄大庙北院西厢房外走廊处有一通石碑立在连部门口南侧,记载民国初期村里玉皇庙办义学。旁边还有一通倒伏的石碑,记载明代修缮玉皇庙。
玉皇庙坐落秦庄村西北角高丘上,位于村中最高处,居高临下,远处看很气派。庙北道路通向邻村沟北,庙东、庙西都是庄稼地,庙南是村里公共晒场,部队来了在这里集会、早操、看电影。 玉皇庙坐北面南中规中矩,两进院落一北一南、一上一下、一高一低,上院在北建在高丘顶,下院在南建在丘南,比上院低5米多。整座庙东西约9间房宽,南北近20间房长。南北2个院子加起来有几十间大小不等的房屋。 上院在北是正院,建筑比下院规格高,典型的正四方形院落。北面有建在砂岩台基上的正殿和东西耳殿,正殿和耳殿外都有前出檐。东、西两面有厢房,房外有砂岩石柱走廊,这种带外走廊的厢房在北方村庙建筑中不多见,显得是更讲究一些的村庙建筑形式。南面有二道山门及南厢房东西两侧房。正殿前方有正方形庭院,稍小于下院庭院,但庭院地面一水的青砖铺就,中间栽有2棵柏树。
图3 玉皇庙平面示意图。(自绘) 上院大殿的屋顶、屋身、台基比例协调,庄重大方,面阔三间,进深六椽袱,砖木结构,五脊悬山顶。屋顶大脊(正脊)为琉璃脊,中间有楼阁状琉璃脊刹,两端鱼龙型琉璃吞脊兽,四条垂脊上各有3个蹲脊兽。青色筒瓦及瓦当、板瓦及滴水交错覆盖屋顶。大殿前出檐宽阔,与东西厢房外走廊相呼应。前出檐用四根檐柱及柱顶上的五踩斗栱支撑,柱头斗栱无翘,用双层昂直接出跳,上施如意耍头。檐檩补间斗栱同柱头斗栱一样,但耍头呈昂嘴形。殿前檐柱为方形砂岩石材,柱础为浅伏盆状,柱子收分较大,并带侧角。这种斗栱形式和柱子有明代早期建筑主要标志,流露出的元代风格也十分明显。可以认为建筑风格颇具元风,但斗拱以上部分似明代大修过,其余建筑基本上为清代。 当年我们住在玉皇庙时,大殿里没有塑像、画像,也没有供奉神灵的痕迹,我连2排住在里面。
图4 秦庄玉皇庙正殿,宽阔的台基,由方形石柱、额枋、五踩斗栱、檐檩、内缩的南墙构成较大面积殿前出檐部分,以及殿门、窗户等。
大殿前出檐形成的廊厅宽大,每逢下雨下雪连队集会就在廊厅,其他季节集会时则人员坐在院子空场上,面向廊厅,石台基就是主席台。 大殿两旁有耳殿,耳殿进深小于大殿,缩进部分形成两条通道。东耳殿是秦庄大队配电房,房前通道向外设院门,可以进出上院。西耳殿是连队枪械室、储藏室,存放轻武器和个人“三分四定”战备物资,以及连队其他公用物资和训练器材。 上院东西两侧均有带外走廊的厢房,我们住在大庙的时候,东厢房的西墙移到外廊柱处,屋内面积增大许多,北头隔出一间房给连队技术员住。西厢房保留外廊柱和走廊,房间小一点,连部和炊事班住。 上院南面是二进山门和厢房,二进山门是个小三开间过道型房屋,连队用作炊事班烧火间和操作间。东侧厢房住我们3排,也是个三开间房子,中间开门,进门这一间空着,砌了个取暖的砖炉子,两侧通铺各睡一个车人员。西侧厢房不在外面开门,在二道山门里面开门,三间的前两间是粮库,里面隔出来一间作为司务长住房。
图5 秦庄玉皇庙二道门内侧(北侧)。2000年前后,原坦克35团战友们结伴回第二故乡高平,也来秦庄大庙里看看。这幅照片就是战友们从下院通过二道山门上到上院来。拍摄角度是从上院向南(下院)看去,屋顶正脊、垂脊、瓦、出檐毁损严重,但砂岩石柱、梁、枋、檩、门楣保留下来,门楣上的文字和图案被掩盖。屋里面已经拆去灶台、北墙等,恢复原有山门样子。左边漏出一扇窗户的南厢房,就是我所在坦克7连3排住房。
图6 秦庄玉皇庙二道山门外侧(南侧)。这是从下院向北看的玉皇庙山门,明显经过维修,修复了琉璃正脊、垂脊、吞脊,恢复门楣“玉皇庙”。门东(面对右手)的窗户就是我们3排所住房子。
上院二道山门向南下去就是玉皇庙下院。下院比上院大一些,大在南北长,感觉狭长通透,东西厢房为二层看楼,戏台子在院子最南边,戏台子两旁有东西南厢房,也是二层楼。
图7 站在上院二道门处向南看下院,正南是戏台子,戏台子东西两侧各有二层南厢房。进南厢房二楼要先上戏台子,再从戏台子里的台阶进去。
秦庄玉皇庙戏台子为厅式建筑,面阔三间,青灰正脊、垂脊,青灰筒板瓦布顶。登台台阶在一侧。和别处不一样的是戏台子下没有通向院外的山门,不是那种“上演歌舞,下通神道”的建筑形式,舞台下方三开间的房子朝外开门,像是庙外空间嵌入庙内,也是一种庙内外相同的形式。我们住在秦庄时是大队饲养室,养着大队的牛等大牲口。下院东南角另辟院门通向院外。 戏台子面向院内,住在下院的坦克8连将它用作小礼堂,集会、上大课都在上面,刮风下雨下雪都不怕,条件比我们7连好多了。有地方文艺团体前来慰问演出,也在这个戏台子上。全营集会也在下院,那年高家善烈士追悼大会就在这里举行。 下院东西两侧是二层看楼改的厢房,墙壁上还有黑板是8连留下的遗迹。院中铺砖,连队活动、观众看戏都可以席地而坐。戏台子两侧南厢房也是二层楼,上楼要绕道戏台子的台阶上去。南厢房东面一层是连队炊事班、事务长住房和伙房。 从南面第一进院子去北面第二进院子,要经过20多层台阶上去,先进二道山门,才能进到北院去。但因为两个院子分别住两个连队,一般这个二道山门不开。也因为7连上面的院子比8连下面的院子面积小许多,这个二进山门有三开间那么大的空间被改造成伙房,设置2个锅台,也不便作为通道使用了。
图8 玉皇大帝画像。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玉皇大帝是昊天上帝,汉族民间俗称“老天爷”、“天公”,认为他是天庭的最高领导人,在汉族民间信仰中是众神之最,除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天神佛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秦庄人说,过去玉皇庙上院正殿里供奉着玉皇大帝,东西耳殿、东西厢房供奉着观音菩萨、太白金星、送子娘娘、药王、马王爷、哼、哈二将等诸神塑像。南厢房东西两侧都是每年例行祭拜仪式做事人员歇息用膳的地方。 玉皇庙下院主要演戏、看戏,戏台子面向上院正殿,也有演戏酬神的含义。每逢三月三是秦庄庙会,会场就在下院,也是每年最热闹的时候。现在逢年过节还有自发的神事活动,群众在庙里烧香叩首鸣放鞭炮以求保佑平安。 离开高平后,只要有机会就会回高平看看去,每次都要去秦庄,看看认识的人还在不在,民兵连长炮旦,大队书记、大队电工、大队妇女主任秦花,还有那么多脸熟但叫不上名字的乡亲们。每次都少不了要去看看这座大庙,在没有人的庙里到处转转看看。 我们部队从秦庄离开以后,大庙就没人居住,只有毗连上院的大队部还在使用。但大庙上院院墙和房屋很完整,院内也没有什么杂草,大殿和其他房屋门窗没有丢失,屋顶平整,没有坍塌危险,保存得很好,只有凄凉没有破败,可以说村民对它还是认真保护的。下院情况差一些,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人收拾打扫,开始显出一些破败的景象来。 最近听说玉皇庙已经由高平市文物局管理,近期准备报申省级文物单位,这些措施都会加强这座村庙的保护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