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大雪节气的前一天。 这一天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精心挑选了整整两箱子图书,其中有托尔斯泰、高尔基的作品全集。 毛泽东之所以特地挑选托尔斯泰、高尔基的作品,是因为他当天傍晚就要出发,去访问两位大作家的国家——苏联。 早在1947年,毛泽东就有了访问苏联的想法,但双方已经谈到了苏联派飞机来哈尔滨迎接的程度,斯大林却以毛泽东的离开对作战不利给推掉了。 1948年4月26日,因确实有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问题请教,毛泽东在河北城南庄再次致电斯大林,又提出了访问苏联的请求。3天后斯大林回电同意,但几天后却找借口将时间推到了11月底。 到了11月底,因为三大战役已经开始,毛泽东发电将访问时间延后到12月底,斯大林又一次找借口拒绝了。 斯大林接连拒绝毛泽东访问苏联,其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他一时还看不清中国内战最后的结局。 当时,国共军队隔着长江对峙,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划江而治的论调不翼而飞。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虽然写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盖世气魄,早在淮海战役时就盈满了胸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仅两个小时,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电传到了中南海。 此时,毛泽东还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呼 喊:“人民万岁!” 斯大林第一时间承认新中国,这令带领 中国人民艰难站起来的毛泽东,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 已经看清了新中国曙光的斯大林,没有也不会再找什么 借口了,于是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时间定在了中方主导的12月6日。 这一次访问苏联,名义上是庆祝斯大林70大寿。为此, 毛泽东亲自选定了足有两火车皮的礼品。 除了湘绣斯大林像,江西景德镇陶瓷,上海红双喜香烟,浙江西湖龙井,贵州茅台,毛泽东还挑选了产自山东的胶东大白菜、章丘大葱和莱阳梨。 所有的礼品清单中,只有章丘大葱和莱阳梨令人费解,但这两样特产,一个生阳,一个败火,历来都是民间的良方。 苏联的列宁时代对中国革命多有帮助,但斯大林时代也做了许多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事情,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双都有一肚子气。由此看来,章丘大葱和莱阳梨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而毛泽东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访问不仅仅是去祝寿送礼,也要为新中国送上一份礼物:废除苏联过去与国民党旧政权签订的条约,订立新的中苏友好条约。 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 傍晚时分离开丰泽园的毛泽东,虽然戴着高腰的皮帽子,裹着厚厚的棉衣,但心里已是春意盎然了。 晚上8时30分,毛泽东由中南海丰泽园出发,从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了远赴苏联的专列。 专列是解放军的胜利品。当年美国送给了蒋介石,而蒋介石从没坐过,虽然车内设施十分豪华,但过山海关以后暖气管就冻坏了,一路经停沈阳、长春、哈尔滨、博克图,直至到了国内的最后一站满洲里也没有修好。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还说胜利品呢,还是美国出的。美国的东西就那么灵?我历来不相信,有些人迷信洋货,怎么样,结果害了自己。” 而这并没有影响毛泽东原本就异常活跃的思维,思考解放台湾和海南岛,思考进军西藏,思考大西南和大西北剿匪,思考侦破潜伏敌台,思考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车到山海关车站,毛泽东走下专列,说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我们就要出关了,到此岂有不下之理。 于是,毛泽东开始找沿途党政负责人谈话,在绥中县了解土地改革、农民的收成,在锦州了解市民过冬物资。到了沈阳、哈尔滨,专门找铁路负责人了解铁路运输生产、管理、职工生活。 一路走下来问下来,毛泽东的心情有喜悦,但更有沉重,尤其是自沈阳开始走的长春铁路,令他心里格外沉重。 长春铁路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起初,沙俄强行修建的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迄大连,全长2400余千米。日俄战争后,日本又霸占了长春至大连段,改叫南满铁路。1935年,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单方面将全路卖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才有了中国长春铁路的名称。 但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的苏联,依据出卖中国的《雅尔塔协议》,不仅接管了中国长春铁路,而且凭借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派军队进驻了旅顺口和大连湾,并对旅大实行了军事管制。 一个刚刚向全世界宣布已经独立的国家,其最长也最具军事和经济地位的铁路权还在别人的手里,最优良的深水不冻港也驻扎着别的国家的军队,你说新中国站起来了,谁信? 不说那些巴头探脑窥视新中国利益的西方列强,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也没有几个真正地相信。 接近零下温度的车厢里,心潮起伏毛泽东对访问苏联有了有了大体的构想:既好看,又好吃。 好看,是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中苏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好吃,不仅是取得苏联的经济援助,更要拿回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其大连原本就属于中国的权益。 而与斯大林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的想法,毛泽东没有告诉任何人,即便是陈伯达、叶子龙、汪东兴以及随身翻译师哲,也无法洞察都形影不离的伟人的心思。 12月16日,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的当晚6时,只带了翻译师哲去克林姆林宫的小会客厅见到了斯大林。 斯大林握着毛泽东的手热情地说:“你很年轻,很了不起。” 毛泽东也十分真诚地说:“见到了斯大林同志十分高兴!” 斯大林继续赞赏着毛泽东:“伟大,真伟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我们祝你健康!” 这天的斯大林,一身笔挺的军服,神采奕奕。他不仅破格地站在了客厅门口迎接毛泽东,而且让苏共所有的政治局委员也列队欢迎,更十分罕见地是,斯大林竟然没带苏联翻译,只让师哲一个人全程翻译。 接下来的正式会谈,斯大林与毛泽东海阔天空,由中苏关系到国际形势,从军事战争到经济建设,再由土地改革到群众工作,以及新条约的可能性、中方借款和台湾等问题,无不情意恳切,但在涉及中苏旧约问题上,斯大林却有意避开了话题。 斯大林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泽东表示:“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同志的70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又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毛主席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充满了哲理和幽默的话,师哲考虑如果直译出来,斯大林肯定不明白,所以翻译时加了一些解释:“好看就是形式上好看,要做给世界上的人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有内容,有味道,实实在在。” 斯大林不理解东方人的智慧,但依旧沉着而婉转地询问毛泽东说的“既好看又好吃”。 见斯大林再三询问,毛泽东只好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惊讶地问:“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要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显然,斯大林不但不想还给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和大连,而且已经是高高在上,失去了两国领袖之间应有的礼节。 毛泽东没有再回答,与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见也随之结束。 5天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应邀出席苏方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祝大会。 苏方特意安排毛泽东坐在斯大林的旁边,并在外国领导人中第一个发言。毛泽东热情洋溢的祝寿词受到了盛大欢迎,三次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 祝寿活动后,斯大林又同毛泽东举会谈。毛泽东趁机又提出中苏旧约问题,但斯大林考虑到雅尔塔协定,一旦改变会给美英借口,动摇苏联战后从日本手中取得的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合法性,从而不愿意废除旧的中苏条约。 此后,斯大林一直避而不见毛泽东,毛泽东压抑在心底的火气,终于爆发了。 一天,前苏联驻华代表科瓦廖夫来驻地,询问毛泽东有什么希望和要求,休息得如何。 毛泽东不客气地说:“我能休息好吗?你们把我叫到这里来,什么事也不办,什么事情也不谈,难道我是来这里天天吃饭,天天来拉屎、睡觉?” 毛泽东的火气,远远胜过了送给斯大林的山东大葱。 几天后,英国路透社发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访问苏联的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 斯大林顿时紧张了,于是急忙派人来与中方面商量,怎样对待这条哗众取宠的消息。 这时,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出主意说,以毛泽东个人的名义发表一个答记者问,这样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毛泽东欣然同意,自己的火气出了,又让已经火冒三丈的斯大林,吃了一个败火的山东莱阳梨。 领教了毛泽东性格的斯大林,这才同意周恩来赴莫斯科,也同意签订中苏新约、废除中苏旧约。而毛泽东则冒着零下40多度严寒,开始了苏联各地的参观访问。 元旦过后的1月15日,毛泽东参观列宁格勒后,又执意驱车前往波罗的海的冰面上,参观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喀琅施达得要塞。 陪同的苏联官员说,此时波罗的海的冰层厚度大约一至一点五米。毛泽东听罢笑了,说自己的愿望是要从海参崴——太平洋的西岸,走到波罗的海——大西洋的东岸,再从黑海边走到北极圈,那时才可以说,把苏联的东西南北都走遍了。 此时,豪迈而气势非凡的毛泽东,眼里和心里又是一派春天的气象。 因为就在毛泽东56岁生日的前夕,见风使舵的美国出台了一个《宣传政策文件——台湾》,供政府有关机构掌握涉台问题的宣传口径。以便在台湾可能为中共军队攻陷时,尽量减少对美国威信和其他国家士气的损害。 这份文件强调台湾从历史上、地理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纯属中国的责任范围,与美国无关,应消除认为中共占领该台湾对美国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以及美国有责任“拯救”台湾等“错误印象”。 这等于美国“弃台”的声明,也让斯大林明确支持中共在适当时机解放台湾,并同意拟将给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最需要的海军装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毛泽东一贯的军事作风。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共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不仅第一次提出要解放台湾,还提出了解决台湾国民党军队的办法——“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3月14日,中央研究成立华东局,当谈到华东局的管辖范围时,毛泽东说:“还要加上台湾。” 3月15日,新华社发表经毛泽东修改后的社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将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至解放台湾、海南岛等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5月23日,上海战役接近尾声时,毛泽东电示第3野战军:部队应当迅速准备提前解放入闽,争取于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 6月14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第3野战军,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战问题。 6月21日,毛泽东再次致第3野战军:不占领台湾,则国民党海、空军基地不拔除,时时威胁上海及沿海各地;不占领台湾,则数十万吨船只不能通行,沿海沿江贸易时时受制于外商航业界。 而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既没有渡海作战必须的制海权,也没有更关键的制空权,毛泽东只好将解放台湾的时间改在访问苏联之后。 而如今有了美国的“弃台”声明,又有了斯大林十分明确的态度,毛泽东立即朝国内发出了指示,解放台湾的空军、海军由中央军委负责,陆军由第3野战军负责,并点名宋时轮的9兵团担任主攻,计划1950年夏天,等第4野战军攻下海南岛后,再一举解放台湾。 此时的第3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还同时兼任上海市市长。可这个市长实在是不好当。 上海虽然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但维持市民生计的60%粮食和棉纱依靠进口。投机商们乘机囤积粮食、棉纱,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扬言:“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是0分。” 潜伏的国民党特务也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粮棉),就可以置共产党的上海于死地。于是,一场由陈云策划、陈毅和曾山具体实施的上海粮棉大战,在毛泽东访问苏联之前的11月25日开始了。 11月25日,上海粮棉市场一开市,投机商们争相抢购,储备了大量物资的市政府粮棉公司立即抛售,且隔一小时跌一次价。 不惜拆借高利贷疯抢之后,投机商们这才如梦方醒,也跟着抛售囤积的货物,结果越抛价格越跳水。仅仅这天,上海的粮棉价格下跌了平常的一半。 为了不给投机商任何喘息机会,陈毅和曾山连夜决定,所有国营企业的现金一律存入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资本家贷款;私营工厂一律不准关门,而且照发工人工资;立即加紧征税,如不按时纳税,按3%的税额处罚。 三管齐下过后,投机商叫苦不迭,一方面价格下跌亏本,另一方面还要支付高利贷利息。几个回合下来,许多投机商纷纷破产,再也不敢兴风作浪,持续了整整13年的通货膨胀终于被降服。 收到毛泽东来自苏联的电报时,上海粮棉大战刚刚胜利结束,陈毅又与粟裕一起布置9兵团的20军、26军27军,抓紧演练武装泅渡和滩头攻击,只等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攻打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