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
1月6日,粟裕率第1师第3旅第7团及300余地方干部到达浙江长兴的仰峰岕,与16旅会合。 成立苏浙军区,1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由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统一领导指挥苏南、浙东各地党政军工作。同时,对南下部队和原苏南、浙东地区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 16旅奉命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参谋长陈铁君,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后刘文学)。下辖3个支队:48团改为第1支队,支队长刘别生(1945年6月牺牲),政委罗维道;46团改为第2支队,支队长吴泳湘,政委丁麟章;47团改为第3支队,支队长黄玉庭,政委王直。主力部队共8270余人。(《24集团军简史》172页) 第2纵队由浙东游击队改编,司令员何克希,政委谭启龙,副司令兼参谋长张翼翔,政治部主任张文碧。下辖3个支队:第4支队(原3支队)支队长周瑞球(后蔡群帆),政委林达(后钟雨官);第5支队(原5支队),支队长王胜,政委邱相田,政治处主任汪志华;第6支队(原金萧支队),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参谋长彭林,政治处主任彭林。全纵队7000余人。 第3纵队由南下的第1师第3旅改编,司令员陶勇,政委阮英平,副司令兼参谋长彭德清,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下辖3个支队:第7支队(原3旅7团),支队长贺敏学(后谭知耕),政委张日清,政治处主任蒋新生;第8支队(原特务4团),支队长程业棠(后张云龙),政委谢云辉,副支队长兼参谋长舒雨旺,政治处主任姚力,副主任周密;第9支队(原特务1团)支队长俞炳辉,政委李彬山,副支队长黄胜,政治处主任钟春山(后陈烙痕);纵队直属特务团,团长姚建,参谋长顾柏。全纵队7000余人。 苏南地方部队成立两个军分区,第1军分区系茅山地区,辖独立第1、第3团和7个县总队;独立第2团仍归1纵指挥,团长杨洪才(《新四军组织发展实录》339-340页,另一说“黄光裕”《24集团军简史》172页),政委林胜国。第2军分区系太滆地区,辖独立第2团(归第1纵队指挥)和7个县总队。(《新四军组织发展实录》339-340页,《24集团军简史》172页) 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浙江长兴槐花磡举行成立大会。 10日,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从浙江长兴槐花磡出发,向莫干山地区进军,沿途战胜安吉、梅溪等地日伪军的阻拦,至2月12日控制了武康、三桥埠等地,开辟了莫干山地区。同时第3纵队7支队进至皖南广德以南地区。 天目山第1次反顽战役,2月14日,国民党第3战区所属苏、浙、皖挺进军总部,即令第28军第62师主力和忠救军1个团,浙江保安部队1个团,共5个团兵力,由62师师长刘勋浩指挥,从孝丰北上向掩护我1纵东进的第3纵队7支队发起进攻。16日,1纵奉命留下2个营于莫干山地区,打击日伪,主力挥戈西进参加自卫反击,经递铺出观音桥攻击顽军第62师侧背。当晚我1纵和第3纵队全线出击,顽军第62师184团和185团被我分割包围,部分就歼。17日,顽军向南溃逃,我1纵乘胜追击。凌晨,我1支队在孝丰以北塔山地区歼184团残部,并猛追185团于孝丰城北隘口、塔山岭和城西太阳山一线,重创该团,我军乘胜解放了孝丰城。18日上午,我1纵2支队进占报福镇,1、3支队配合第3纵队歼灭忠救军一部于西圩市、鱼溪口、大小杭坑地区,残顽向南逃窜。至此,我军全部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第1次反顽战役遂告结束,是役共歼顽1700余人,(《24集团军简史》174页,另一说“歼俘顽军3000余人”《新四军重建江南大营》135页),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40余挺、长短枪600余支。 鉴于苏浙军区初步站稳脚跟,一战打开天目山局面,2月24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我军江南大营应常设在苏、浙、皖交界地带”,以利将来反攻。这是诸多往来电报中首次出现“江南大营”这一概念。(《新四军重建江南大营》136页) 28日,毛泽东又指示华中局:“粟部占莫干山后,应巩固现地,勿再主动前进,如顽来攻则反击之。” 天目山第2次反顽战役,顽军重新集结第52师、第192师各1个团、第62师及忠救军、挺进1纵、浙保4纵等部共12个团的兵力,由第28军军长陶柳指挥,分4路向我孝丰地区进击。3月3日前后,进占白水湾、施儒村、统里庄、报福镇、上市村等地,逐渐形成对我孝丰地区的三面包围态势。 5日,顽军先以忠救军及第52师156团向我孝丰西北之牛山、八挂山阵地进攻。6日,猛攻我坞桥,其余各路顽军同时向我孝丰正面猛烈进攻,第62师攻我草明山,挺进1纵及浙保4纵猛攻坝山。我3支队1营击退了顽军的反复攻击,守住了坝山阵地。当日,顽忠救军占领西圩市,进抵渔溪口附近。 3月6日夜,我1纵和第3纵队全线出击。我1、2支队向进至渔溪口、西圩市的忠救军实施钳形夹击。7日,在第3纵队配合下,我1、2支队继续向第52师156团、第192师118团侧翼出击,歼顽军1个团,顽军全线溃逃,我1纵乘胜扩张战果,分3路猛烈追击。8日拂晓,我3纵进至报福坛镇附近之黄泥冲时,与顽第52师之第156团遭遇,经激战,将顽156团全部歼灭。12日,1、2支队又出击突破东、西天目山南麓一线阵地,进占一都,击溃192师,歼其2个连。3支队向东扫荡,在施良村歼敌一部,并乘胜进占东天目山及临安城,从而控制了东、西天目山和浙西广大地区,取得了第2次反顽战役的胜利。是役,共歼顽军4700余人,俘顽军副团长以下1000余人,几乎将顽军第28军打残。缴获迫击炮8门,轻重机枪90余挺,长短枪897支。至此,我军控制了浙西纵横各100余公里,包括广南、安吉、孝丰、武康、德清、吴兴、余杭及临安、于潜、长兴等10个县的广大地区,解放了100多万人口。 11日,中央军委为了加强苏浙军区的军事力量,巩固新开辟的根据地,决定新四军第1师副师长叶飞率部南渡长江。 4月7日,叶飞率教导旅3个团及地方干部300余人,从苏中靖江地区渡江,经丹北地区南下苏浙边区。(注:1944年12月30日,华中局将1师1团、特务2团、特务3团编成第1旅,又称教导旅。(《新四军组织发展实录》338页) 23日,叶飞率部到达浙江长兴,与苏浙军区会合,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教导旅等部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曾如清,下辖3个支队:第10支队(原教导旅1团),支队长谢忠良,政委孙克骥,参谋长谢有才,政治处主任朱启祥;第11支队(原教导旅2团),支队长余光茂,政委张孤梅,参谋长方铭,政治处主任姚念;12支队(原教导旅3团),支队长廖昌金,政委贺国华,参谋长杨绍良,政治处主任陈虹。4纵队主力到达浙西孝丰以东白水湾地区。 24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由盱眙县黄花塘迁至千棵柳。 5月19日,苏浙军区4纵队11支队南渡富春江,在中埠与谭启龙率领的2纵队会师,打通浙东与浙西的联系。 中旬,日伪军出动近万人兵力,向茅山地区“扫荡”;又集中2个师团向天目山、莫干山地区“扫荡”。国民党第3战区乘机集中14个师,共7.5万余人的兵力,准备进攻天目山区的新四军苏浙军区。 天目山第3次反顽战役,为改变日伪顽夹击的态势,苏浙军区于5月29日晚,集中1纵1支队、特务营、3纵7支队和4纵10支队反击顽军79师,并乘胜攻占新登城。歼灭顽军2200余人,我军伤亡900余人。 6月4日,我军主动撤出新登,顽军继续向临安进逼,企图寻找我主力决战。我1纵1支队长刘别生在虎山战斗中牺牲。我军为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作战,于8日又主动撤出临安。顽军在占领临安城后,即倾其14个师的全部兵力组成左右两个“进剿”兵团,大举进攻,妄图围歼我军主力于天目山地区。此时,我苏浙军区能集中的兵力只有3个纵队lO个团共2万余人,部队经连续作战已十分疲劳,粮食又极端困难,有些单位发生断炊现象。苏浙军区决定将主力撤出天目山地区,向孝丰地区集结,以我1纵3支队和独立2团担任天目山从漕溪、白滩溪至龙岭一线120华里的正面阻击任务。从9日至15日,节节抗击顽军1个团至7个团的进攻,消耗和疲惫敌人。诱使顽军放胆前进。6月15日,我军撤离东、西天目山地区。 顽军误断我军北撤为“溃退”,遂分兵向孝丰急速冒进,其左兵团(辖第52师、第33旅及146师一部)自于潜、宁国之线向东北进攻;右兵团(辖突击第1、第2纵队、第79师)由临安向北进攻;第28军、忠救军进占天目山。根据顽军进攻态势,粟裕部署以第4纵队2个支队和我独立2团担任孝丰正面守备,采取积极防御,迟滞、消耗顽军;以第1、第3纵队、第4纵队10支队等7个支队隐蔽集结于孝丰西北地区,伺机实施反击。 19日,顽军左兵团进至孝丰以西之西圩市、百步山地区,已接近我外围阵地附近;其右兵团进展稍慢,左右两兵团相隔20公里。 19日夜,我1纵3个支队会同第3、第4纵共7个支队兵力,向顽军左兵团突击。我军发出“歼灭52师,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士复仇”的号召,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动员。经1昼夜激战,歼灭顽军第52师主力及第33旅一部于孝丰以西西圩市、新桥头、百步山地区。在第3纵配合下,向顽军发起总攻。战斗至21日午,全歼52师154、155团和33旅1个营,并俘顽52师副师长韩德考。在百步山战斗中,我1纵2支队政委丁麟章不幸牺牲。 在我军围歼顽军左兵团之际,顽军右兵团即向我孝丰城东及东北外围阵地猛攻,并企图抢占五峰山制高点。我守备部队与顽军展开激烈战斗,坚守阵地,并抢占了五峰山,打退顽军第79师的数次猛攻,迫使顽军右兵团主力陷于孝丰城东南不利地区内,为我攻歼该顽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歼灭顽军左兵团之后,奉命立即挥师东进,围歼顽军右兵团。21日晚,我1纵经大竹杆、山坞迂回切断了顽军退路,并在井村消灭顽军1个山炮营。同时,第4、第3纵队完成了对顽军突击纵队右翼和正面的合围,将顽军右兵团紧紧包围并压缩于孝丰城东南的草明山、白水湾、港口、井村的狭小山谷地区内。我军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将顽军第79师大部歼灭。 22日,我军向被围顽军发起总攻,经过激战,顽军不支溃退,残余顽军由白水湾突围逃窜,我1纵、3纵4个团,大胆分割穿插,跟踪追击100余华里,于23日将顽军右兵团大部歼灭。第3次反顽战役胜利结束。是役,共歼顽军8900人,其中俘顽军近3000人。 7月上旬,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休整,1纵回苏南溧阳、高淳地区;2纵坚持四明山区,并向会稽山区发展;3纵到皖南郎溪、广德地区,向宣城发展;4纵坚守孝丰一线。 8月9日,苏浙军区主力在苏南高淳地区向日伪军发动攻势,攻克梅渚、东坝、薛埠、固城、狸头桥等13处日伪据点,歼灭伪军1000余人。 10日,朱德总司令就日本决定无条件投降事,向八路军、新四军发布第1号大反攻命令。 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第2号至第7号进军命令。 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7日,苏浙军区2纵攻克宁波郊区漌江桥、西城桥及杭州湾以南的周巷、庵东、观海卫、浒山等日伪据点30余处,逼近上海市郊。 23日,苏浙军区部队攻克苏南句容县城和浙西安吉县城。 25日,苏浙军区部队攻克皖南郎溪县城。 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为政委。 28日,苏浙军区部队攻克苏南高淳县城和皖南广德县城。 29日,苏浙军区部队攻克南汇县城。 下旬,新四军军部在津浦路东组建南京支队,渡江南下攻克龙潭、栖霞山,兵临南京城下。 9月2日,国民党新6军空运南京。 9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淮南迁往淮阴。 下旬,苏浙军区开始作北撤准备。 北移苏中地区,10月3日至16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奉命北移,途中打破国民党军的南追北堵,1纵、3纵及地方干部开始分路从奔牛、常州间越过京沪铁路,从武进、澄西地区渡江到达泰兴地区;4纵从吴兴、长兴、太湖一线经宜兴、溧阳、句容等地,跟随3纵渡江。2纵渡海至浦东,经南汇、松江、青浦越过京沪路,在太仓、常熟一带渡江至苏中南通地区。4纵夜渡长江时,发生沉船事件,4纵政委韦一平等800余指战员不幸牺牲。11月,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4万余人北移到达苏中地区。 10月18日,新四军发言人发表谈话:“铭感江南人民、父老乡亲、诸姑姐妹对本军之热爱拥护”。 至此,新四军离开苏南进入苏中地区,开始了解放战争的英勇作战。自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后,经苏中战役、两淮战役、涟水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直至组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的番号才奉命撤销。此时的华东野战军已成为新四军基础之上的强大的野战兵团了。
附: 苏浙军区系列:(1945年1月) 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未到职),副司令叶飞(1945年4月),参谋长刘先胜,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副主任钟期光(后为主任)。 第1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参谋长陈铁君,政治部主任魏天禄(后刘文学)。 第1支队:支队长刘别生(1945年6月牺牲),政委罗维道,副支队长饶惠谭,政治处主任谢云辉; 第2支队:支队长吴泳湘,政委丁麟章(1945年6月牺牲),副支队长熊兆仁,政治处主任陈绍海; 第3支队:支队长黄玉庭,政委王直,副支队长张强生; 独立2团:团长黄光裕,政委林胜国; 独立3团:团长兼政委吴朝品,参谋长陶家才。 第2纵队:,司令员何克希,政委谭启龙,副司令兼参谋长张翼翔,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4支队:支队长周瑞球(后蔡群帆),政委林达(后钟雨官); 第5支队:支队长王胜,政委邱相田,政治处主任汪志华; 第6支队: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参谋长彭林,政治处主任彭林。 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阮英平,副司令兼参谋长彭德清,政治部主任韩念龙。 第7支队:支队长贺敏学(后谭知耕),政委张日清,政治处主任蒋新生; 第8支队:支队长程业棠(后张云龙),政委谢云辉,副支队长兼参谋长舒雨旺,政治处主任姚力,副主任周密; 第9支队:支队长俞炳辉,政委李彬山,副支队长黄胜,政治处主任钟春山(后陈烙痕); 纵队直属特务团:团长姚建,参谋长顾柏。 第4纵队:(1945年 4月) 司令员廖政国,政委韦一平,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曾如清。 第10支队:支队长谢忠良,政委孙克骥,参谋长谢有才,政治处主任朱启祥; 第11支队:支队长余光茂,政委张孤梅,参谋长方铭,政治处主任姚念; 第12支队:支队长廖昌金,政委贺国华,参谋长杨绍良,政治处主任陈虹。
参考资料: 《新四军征途纪事》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新四军组织发展实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新四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百旅之杰——20军史话》上册,杭州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4军集团军简史》1996年8月出版 《23军军史》1980年3月出版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 《粟裕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出版 《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新四军重建江南大营》唐洪森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抗日图志》中共溧阳市委党史办,2009年11月版 《江渭清回忆录——70年征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叶挺传》段雨生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项英传》王辅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新四军人物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出版 《乔信明将军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