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
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分3路北移。 6日晚,国民党军40师、52师打响“皖南事变”的第一枪。 上旬,日军为配合皖南事变,阻击皖南新四军经苏南北上,开始对江宁、溧水、句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驻扎“扫荡”,设置了10余处据点。 中旬,日军纠集7000兵力,“扫荡”溧武公路以北的镇江、句容地区,新四军第2支队(4月改编为6师16旅)连续作战20余次,付出伤亡1100余人的代价后,向溧武路以南转移。 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通令,宣布解散新四军,撤销番号,将叶挺军长革职,交军法审判。 18日,刘少奇、陈毅向中央报告,建议在苏北成立新四军新军部,并以陈毅代理军长。 新四军重建军部,1月20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建立。 31日,“江抗”第2支队、第7支队在苏南江阴青旸附近的桐岐与日伪军60余人遭遇,经激战,全歼日伪军。此战威震东路,作战部队也被人民群众称为“江阴老虎”。 2月2日,中央军委指示刘少奇、陈毅:速将苏南、苏北、皖东、鄂中、淮北和黄克诚部编为6个师(《新四军征途纪事》178页)。(注:此电未提及皖中地区的新四军部队,该部后组建新四军第7师。) 新3支队成立,2月4日(有说1月下旬),“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又称新3支队),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3个纵队。同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领导苏南的军事斗争。 18日,中央军委发布委任令,委任新四军所属各师军政负责人,其中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此后,新四军7个师部队陆续进行编组。 新四军第6师成立,2月19日,江南部队奉命整编为第6师,以谭震林为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为参谋长,下辖第16旅、第18旅。苏南新2支队编为新四军第6师16旅,新3支队改编为第6师18旅。 3月5日,从皖南突围的新四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江谓清等领导干部,抵达苏南澄东江南指挥部,江南指挥部为他们召开欢迎大会。 10日,江抗第1纵队1支队(后改编为18旅53团1营)在苏州东北环潭一带遭日军1500余人包围,突围中100余人牺牲。日伪军的“扫荡”一改过去对点线的“扫荡”,为对纵深的反复“搜剿”;一改过去打了就走,为增设据点的“驻剿”。 18日,陈毅、刘少奇、赖传珠发出关于新四军第6师部队编组原则:苏南敌情、地形均不宜大部队及大的指挥机关活动,因此东路设旅,溧水武进公路南设旅,旅以下设团。团分两种,一种是设营的大团,一种是无营的小团。各旅团的干部仍应就苏南原有的干部选择,另在皖南图为干部中选配加强。 19日,国民党军第3战区制定关于“防剿”新四军的5项办法,派忠义救国军全部进入苏南,配合驻溧阳的32集团军第40师,对新四军进行“清剿”。 第18旅成立,3月中旬(《百旅之杰》上册276页认为是“上旬”,此时陈、刘首长关于第6师部队编组原则尚未发布,《江渭清回忆录》说是“3月中旬”《江渭清回忆录——70年征程》126页),东路部队(即“新江抗”,也就是“新3支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张英。下辖52团(原2纵队,其1营即有“江阴老虎”之称的2支队),团长陈挺;53团(原1纵队),团长兼政委刘飞;54团(原3纵队),团长兼政委吴泳湘。4月上旬又成立51团,团长张开荆,政委陈光。此外还成立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何克希,政委吴仲超。 18旅的活动地区主要在京沪铁路东侧,因此又称东路部队,到1941年6月,东路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4600余人,重机枪6挺,轻机枪47挺,长短枪2000余支。 第16旅成立,4月1日,16旅在宜兴闸口召开成立大会。会上,由6师参谋长罗忠毅宣读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任命罗忠毅兼旅长,廖海涛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胜为参谋长。原2支队的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为16旅的司、政、供、卫机关;原新4团改编为第46团,团长黄玉庭,政委钟国楚;原新3团及金坛、丹阳、武进自卫团改编为第47团,团长诸葛慎,政委熊兆仁。独立2团团长程维新,政委罗福佑,该独立团归16旅指挥。 16旅部率特务连在太塥地区,46团西移溧阳境内,47团进入长涌地区活动,独立2团派1个连进入无锡南部,配合太湖游击支队顾复兴部活动,担负坚持锡南和开辟东西洞庭山的任务。 反顽“忠救军”作战情况(1941年4月至9月): 淀山湖战斗:1941年4月,由袁亚承指挥的“忠救军”苏嘉沪挺进纵队1000余人进入淀山湖地区,攻击我驻青浦县谢石关村的青昆支队,因敌众我寡,伤亡较大,我6师青昆游击支队支队长周达明牺牲。 邵家坝战斗:1941年5月下旬,“忠救军”锡澄虞挺进纵队1000余人由胡肇汉接应,进入苏常太地区。6月10日,进攻我驻邵家坝18旅54团,激战6小时,毙伤130余人,俘虏10余人。 鸷山战斗:邵家坝战后,夏光率53团1营与54团会合,组成东路支队。7月4日,我东路支队集结7个主力连,分两路合击顽军驻鸷山阵地,因联络不及,配合失误,致使顽军逃脱。 这时,日伪军开始在苏常太地区“清乡”,“忠救军”加紧与日伪勾结,猖狂袭击我18旅部队和地方干部。 祝塘战斗:8月3日,“忠救军”400余人被我53团和54团一部伏击,“忠救军”败退祝塘。“忠救军”头目郭墨涛竟向江阴青阳镇日伪军求援,日军派汪伪新编“清乡”第1大队300余人,从青阳出动,袭击我军后路。歼敌80余人后,我军主动后撤,脱离险境。53团1营教导员商健民牺牲。 8月下旬,18旅主力从澄锡虞地区撤至丹北地区,不久,旅长江渭清率52团和53团主力先行渡江,在苏中根据地3分区沿江一带保持机动。师长谭震林率51团和54团在江南反“清乡”。 西石桥战斗:9月22日,“忠救军”兵分三路攻击西石桥,谭震林急电江北增援,江渭清速派53团参谋长韩云、3营长林辉才率3营连夜南渡长江,设伏于申港、芦埠港。18旅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追杀“忠救军”,总队长梅明章落水毙命,100余人被俘。此战为我军反“清乡”,以及6师师部和18旅转移苏中赢得了时间。 黄金山反顽,5月中旬,16旅返回溧阳黄金山地区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重视,驻溧阳城、宜兴张渚的顽军第40师向我黄金山地区进逼,对我实行严密封锁,监视我军行动。5月21日、22日、24日,40师以4个营兵力进攻16旅旅部和46团驻地黄金山、戴巷地区,我军三战三捷,歼灭顽军300余人。黄金山战斗是我16旅坚持苏南斗争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胜利,为尔后我16旅部队西返溧水、北返茅山,恢复第2、第3游击区原有阵地,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5月24日,18旅53团2营在苏南东路沙洲锦丰伏击日本海军陆战队100余人,歼灭其一部。 30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苏皖区党委和路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江南区委,谭震林为书记,邓仲铭为副书记,统一苏南全区和浙西、皖南部分地区党政军的领导。 6月10日,18旅53团1营和54团2营在苏常太地区反击国民党“忠救军”郭墨涛部1000余人的进攻,毙伤顽军130余人。 26日,汪伪“清乡”委员会驻苏州办事处成立,主任李士群(兼),“清乡”地区是镇江、丹阳、常州、无锡、吴县、昆山、太仓、吴江、常熟等9县。 反“清乡”,7月1日,日伪军15000余人,首先对18旅活动的苏州、常州、太仓地区实施“清乡”。16旅为积极配合18旅反“清乡”斗争,从7月中旬起,对茅山地区之敌发动攻势。46团突然进入江宁、句容、溧水、当涂之间的“第3游击区”,攻克郭庄庙等敌据点。随即进入镇江、丹阳、金坛、句容之间的“第2游击区”,先后攻克西锡、直溪桥、丁庄、蒲干等28个大小据点。18旅51团进逼江阴近郊,在澄东全歼伪军1个排,给日伪军重大打击。尤其是8月下旬,16旅攻克延陵、九里的敌人据点,更使日伪震惊。47团也于8月间,从长滆地区进入丹阳、金坛、武进地区,攻克里庄桥等敌人据点,恢复了丹金武地区。9月,46团由溧阳西进,攻克溧水县官塘据点,接着越过溧武公路进入江宁、句容地区,再度攻克郭庄庙据点,拔除龙都、三岔、索墅等据点。 日伪虽然受到打击,但并未改变既定的“清乡”计划,宁可从受攻击的据点后撤,也不从“清乡”区调出兵力,因此新四军在“清乡”区外的作战,并未收到预期的牵制作用,不仅部队损失大,而且地方党政机构和群众团体也遭受重大损失。7月底,在苏常太“清乡”地区内坚持的部队奉命突围。反“清乡”战斗中54团参谋长王明星牺牲。 8月中旬,52团2营与太湖游击支队合并,成立第16旅48团,团长王胜,政委罗福佑。 23日,谭震林率6师师部及18旅主力转移到“清乡”区外围的澄西地区活动。 9月16日,18旅51团、54团在反“清乡”中袭击丹北地区的西夏墅、石桥、朱介岗、孟河、访仙桥等日伪军据点。访仙桥战斗之后,扬中县伪警察大队200余人攻击黑木桥、荫沙口我军,被51团、54团和地方武装全歼,击毙大队长周广发。 下旬,谭震林在江阴西石桥主持党政军干部会议,总结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并部署澄西、丹北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10月1日,日伪军在苏州地区第2期“清乡”开始,“清乡”地区为吴县西北,常熟西部,江阴东部,无锡北部等地区。 6师师部和18旅北撤,10月7日,由于日伪军在苏南东路地区残酷“清乡”,新四军6师师部和18旅奉命北移渡江至苏中江都、高邮、宝应地区。28日开始北移,至12月上旬,6师师部和18旅各部陆续渡江,到达江高宝地区。 下旬,16旅46团由溧阳地区西进,击毁溧水官塘、洪兰埠等日伪据点,恢复溧水游击区。 11月9日,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江都、高邮地区拨给6师活动,原在该地区的第1师1旅向东担任防务。3旅待机向北至阜宁。 11月,新四军第6师18旅划归第1师建制,16旅(仍在苏南坚持)划归第1师指挥。 血战塘马,11月28日,日伪调集近3000人,奔袭合击溧阳塘马村我16旅旅部和苏皖区党政机关。拂晓,日寇南浦旅团步骑炮兵2000余人、伪军800余人分东北、西北、西南3路奔袭塘马。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亲自率旅特务连及48团2营两个连抗击敌人,掩护机关转移。战斗中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牺牲,16旅48团1营和旅直警卫连指战员伤亡270余人,毙伤敌500余人。16旅旅部和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战地服务团、教导大队、苏南保安司令部伤病员等1000余人,突出日伪军包围,安全转移到黄金山地区。 11月30日,46团团长黄玉庭、政委钟国楚奉命代理16旅旅长、政委。 12月下旬,谭震林化装成商人,穿越敌封锁线,来到16旅旅部,宣布新四军军部任命谭震林兼16旅旅长,钟国楚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开荆为参谋长,王直为政治部副主任。进一步了解塘马战斗的经过情况,检查工作,整顿部队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情况报告新四军军部。 12月,新四军军部重新划分各师战略区域,其中第6师的活动范围:东至京沪路东,西抵南京、溧阳,南到太湖,北迄江都、高邮、仪征线。
附:新四军第6师序列:(1941年5月) 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 第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涛,参谋长王胜; 46团:团长黄玉庭,政委钟国楚; 47团:团长诸葛慎,政委熊兆仁,政治处主任周乐生; 独立2团:团长程维新,政委罗福佑,参谋长杨洪才,政治处主任方克强。 48团(1941年8月):团长王胜,政委罗福佑 第18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张英; 51团:团长张开荆,政委陈光,参谋长赵伯华; 52团:团长陈挺,参谋长胡品山,政治处主任张鏖; 53团:团长兼政委刘飞,参谋长韩云,政治处主任彭冲; 54团:团长兼政委吴泳湘,参谋长王明星,政治处主任黄吉民。 江南保安司令部:司令何克希,政委吴仲超; 警卫1团:团长杨知方,政委曹德辉,参谋长陈新一,政治处主任包厚昌 警卫2团:团长郭曦晨,政委钟发宗。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抗日图志》66页,《新四军征途纪事》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