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87|回复: 3

《冰血长津湖》(八)苦难的增援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21

帖子

127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73
发表于 2019-3-19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血长津湖》
(八)
苦难的增援

    志愿军58师28日夜的进攻,虽未能攻占下碣隅里,但是夺取了东丘并一度攻入村内,使史密斯师长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他深知下碣隅里一旦不保,那么在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的退路就将被彻底封闭!因此加强下碣隅里的防御刻不容缓,于29日再次命令古土里部队务必迅速增援下碣隅里。
    当27日东线战斗开始时,美军在古土里的部队是陆战1团团部、1团第2营、1团反坦克连、1团迫击炮连的一个排和第11炮兵团2营E连等部。史密斯随即命令由陆战1团团长刘易斯·(切斯特)·普勒(Lewis (Chesty) Puller)上校统一指挥古土里、真兴里地域的所有部队。志愿军60师曾于28日对古土里地区发起攻击,攻占了古土里东北部的一个高地,因为60师的任务是以进攻行动钳制古土里之敌,而不是攻占古土里,所以未向古土里作进一步的进攻。
    28日,古土里的美军1团2营就已经派出一个连(D连)向下碣隅里增援,但未得手。当美军陆战1团3营G连、美陆军第7师31团2营B连和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陆续到达古土里后,史密斯师长就命令以这些部队组成一个支队,由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队长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Douglas B. Drysdale)海军中校统一指挥,称为德赖斯代尔支队,于29日向下碣隅里推进,打通古土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除这些部队外,还有陆军、陆战队的一些零星单位陆续到达古土里,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陆军第185工兵营。
    29日9时45分,德赖斯代尔支队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向下碣隅里推进,接连突破了志愿军在东北高地、1236高地和1182高地的防御,中午前后已经前进了约4公里。
    13时30分,陆战1师第1坦克营D连(欠一个排)和陆战5团反坦克连的坦克排在D连连长布兰克·克拉克(Bruce Clarke)上尉指挥下从麻田洞北上,与德赖斯代尔支队会合。德赖斯代尔见有了坦克的直接支援,白天又能得到有力的空中支援,加上下碣隅里急需增援,便决定在坦克和飞机掩护下,步兵搭乘车辆沿公路强行推进,争取尽早赶到下碣隅里。此时,整个支队共有约1000人,17辆坦克和140台车辆,德赖斯代尔认为由于公路狭窄,行军纵队受地形限制拖得很长,为了给整个纵队提供掩护,坦克应分散配置在纵队中间。但是克拉克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这样不仅无法发挥集群坦克的强大突击力,而且坦克分散配置还易遭到攻击。德赖斯代尔最终接受克拉克的意见,将全部17辆坦克都集中在纵队最前面,作为开路先锋。
    此种坦克配置方法是造成德赖斯代尔支队蒙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之一,如果以一半坦克作为前卫,而以其余坦克分散在支队中间,可能更为有利。这一方面是因为支队指挥是英军军官,指挥起美军坦克总有些不那么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坦克连连长克拉克只考虑坦克的突击力,而没多考虑在敌火力下步兵所需要的直接掩护。
    调整后的行军队形从前到后依次是第1坦克营D连和陆战5团反坦克连的坦克排(共17辆坦克)、陆战1团3营G连(22台车辆)、英军第41特遣队(31台车辆)、美陆军第7师31团2营B连(22台车辆)、陆战1师师部及其零星单位(66台车辆)。13时50分,支队调整好队形,在飞机掩护下重新开始进发。
    沿途不断遭到志愿军的机枪以及迫击炮射击,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步兵也从卡车上跳下来,配合坦克进行战斗,以排除志愿军的阻击。因此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到16时15分,支队才刚刚到达古土里以北6.5公里处,也就是说5小时才推进6.5公里,平均每小时仅1.3公里!这时,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而且整个行军纵队中了除了坦克的车载电台外,其他车辆上的电台以及报话机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就是在战斗中损毁而全部无法正常使用,德赖斯代尔也就很难对绵延几公里的车队进行有效的指挥,而且克拉克派出两辆坦克对前方道路进行侦察,发现道路状况极差,即使坦克能够杀开一条通道,卡车也很难通行。因此德赖斯代尔向史密斯师长请示入夜后是否停止前进,史密斯考虑到下碣隅里急需增援,便要求德赖斯代尔不惜一切继续前进。德赖斯代尔只好就地进行短暂休息,为坦克加满油后继续前进。此时,从东井里北上的第1坦克营B连的两个坦克排(共12辆坦克)也经过古土里赶上了支队,自然成为支队的后卫?
    在双方谈判的间隙,一些美英军士兵乘机寻隙突围,有的几经周折回到古土里,有的最后还是被志愿军俘虏。希利少校带着十多人,见南北都无生路便冒险向西爬过结冰的长津江,绕道西面的山地于次日中午回到古土里。
    志愿军将被俘人员中的重伤员安置在公路边的民居里,当地的朝鲜百姓给伤员提供了食物和照顾,直到几天后陆战1师从下碣隅里撤退时将他们送还美军。麦克劳林及其手下全部被俘,连同零星被俘的共237人,其中美英军182人、韩国人53人。
    而德赖斯代尔率领的前半部分部队包括坦克D连、陆战1团3营G连和英军第41特遣队主力不顾志愿军的不断阻击,一直向下碣隅里前进。一路上志愿军的拦阻火力从没有停歇过,尤其是在下碣隅里以南2公里处阻击的强度更加猛烈,迫使德赖斯代尔支队不得不停下来进行反击,而德赖斯代尔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再次负伤,只好由G连连长卡尔·希达(Carl L. Sitter)上尉代理指挥。最后这一半部队总算是在29日晚19时15分抵达下碣隅里,虽说最后到达下碣隅里的援军只有约400名士兵和17辆坦克,只相当于整个增援部队的40%,但却是整个支队中最有战斗力的G连和第41特遣队,可以说是德赖斯代尔支队的精锐。
    此次增援行动,总人数约1000人的德赖斯代尔支队只有400人到达目的地,200人折返回古土里,还有400人在战斗中伤亡或被俘,美军资料称德赖斯代尔支队922人中阵亡、失踪321人(其中英军61人、陆战1团G连48人、陆战1师师部50人、陆军31团B连169人、其他部队43人),损失车辆75辆。增援行动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但是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下碣隅里得到了400名援军,其防御实力大为增强,从而成功地顶住了志愿军在30日晚发起的第二轮猛攻。
    30日天亮后,刚刚到达下碣隅里的G连就根据里奇中校的命令向东丘发起了攻击,企图夺回俯瞰下碣隅里的制高点。可是坚守在东丘的志愿军以异常顽强坚韧的防御,挫败了美军在优势炮火和空中支援下的进攻,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东丘,G连据守着东丘山坡下的阵地,与志愿军对峙。这天战斗中最惨烈的是在1071高地东南的无名高地上,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率3排坚守阵地,当美军开始冲击后,杨根思指挥部队直到四五十米的距离才开火,先是一排手榴弹再是步枪机枪点射,一次次瓦解美军攻势。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就打退了美军八次冲击,不过3连伤亡也相当惨重,当美军发起第九次攻击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了,弹药也所剩无几,而援军还在路上,杨根思抱起一包5公斤的炸药包,毅然冲向蜂拥而上的美军拉响炸药包!——战后志愿军总部追记杨根思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1营3连命令为“杨根思连”。朝鲜政府也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并在长津湖畔建起了杨根思纪念碑。
    德赖斯代尔支队到达下碣隅里后,里奇将G连反击东丘,而将英军41特遣队作为总预备队。30日下午,后浦的美军第7师31团团部、31团坦克连、第57炮兵营支援连撤到下碣隅里,里奇立即将这支部队也投入防御,特别是31团坦克连的16辆坦克被部署在东丘山脚下,坦克连防线前是一片开阔地,以便于充分发挥坦克连火力。
    30日深夜23时,经过一天休整的志愿军58师倾注全力从东丘和下碣隅里南面同时发起进攻!但是由于连日激战以及冻饿减员,全师能战斗的人员全部集中起来也不过12个连,约1500人!
    美军在下碣隅里南面是陆战1团3营I连,该连判断所在的阵地背后就是正在施工的机场,必定是志愿军的主攻方向,因此在阵地构筑上确实很下了一番工夫,不仅单兵掩体非常坚固,而且阵地前大量设置地雷、铁丝网等辅助防御设施,再加上大量自动武器组成的交叉火力网,仅有少量迫击炮支援的志愿军要想在此地段突破绝非易事,但是志愿军173团和174团冒着美军密集的火力,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终于突入了I连的阵地,然而在突击过程中伤亡太大所以后援不继,在美军反击下突入阵地的战士全部牺牲在阵地上!——志愿军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般的勇敢,连美军都肃然起敬!
    经过多日战斗美军发现,志愿军总是先以小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一旦确定了防御弱点,就投入主力进行一波连一波几乎不顾伤亡的突击,直至突破成功!而很少根据战斗情况变化改变突击地点(通信能力薄弱和机动性不强正是难以临时变更突破点的限制条件)。美军掌握这一规律后就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战术,当志愿军进行试探攻击时,薄弱阵地往往猛烈还击,而坚固阵地则故意示弱火力稀疏,结果在接下来的总攻中志愿军往往就会选择火力“稀疏”的坚固阵地进行猛攻,自然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很难获得突破。
    志愿军在东丘的进攻比较顺利,很快就突破了G连在山坡下的阵地,G连连长希达也在战斗中负伤三处,但他仍不下火线,在散兵坑里来回巡视,激励士气指挥战斗,战后因此获得美国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冲下东丘的志愿军继续向村里猛冲,却迎头遇上了部署在东丘山脚下约1000米处的陆军第7师31团坦克连的16辆M4坦克,这近1000米的开阔地使坦克的机枪、坦克炮得以充分发挥火力,志愿军付出巨大代价冲过坦克连阵地(次日天亮仅留在坦克连阵地前的志愿军尸体就达200具),继续向纵深突击,眼看志愿军即将乘势冲入纵深,里奇立即将预备队第41特遣队投入反击,志愿军由于在通过坦克连阵地时伤亡过大,顶不住英军的反击,被迫后撤,第41特遣队经过激战总算勉强恢复了G连在黄昏时的阵地。如果没有德赖斯代尔支队400人的支援,那么东丘方向必定会被志愿军突破,下碣隅里也将难逃失败的厄运,因此德赖斯代尔支队和31团坦克连对于稳定下碣隅里的防御是至关重要的。
    美军判断从11月28日至30日,在下碣隅里三天激战中,志愿军58师伤亡将近7000人(其中死亡1500人,受伤4500人,且因为天气寒冷战地医疗条件差,受伤者的死亡率也相当高),其主力团172团伤亡高达3300人,几乎占全团编制人数的90%!
    12月1日至6日,58师因伤亡太大,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无力再对下碣隅里发起攻击,使下碣隅里的美军得到了几天宝贵的休整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9-3-19 19: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69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3-20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9-3-21 0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8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