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地质队之花 于 2021-5-31 19:52 编辑
九十六岁高龄的老父亲从小跟随我爷爷参加抗日打小鬼子。后从地方部队升级到主力部队,跟随九纵参加无数战斗。从胶东一路打到占领上海,再到朝鲜战场。赶走小日本,消灭蒋匪军,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军团。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今年济南建筑大学的科研小组,到南部山区调研济南战役指挥部旧址——唐家沟。他们从资料里查到;9月16日-20日指挥部所位于唐家沟,20日-27日在尹家店,27日之后是刘志远庙。寻找当年能见证的人。他们查询到我父亲在解放济南时跟随许世友司令员做警卫战士,就联系到我。通过电话沟通,我父亲记得当时指挥部搬了三次家,没有刘志远庙。第三个指挥部就在仲宫的那个小山村里,前两个也是小山村,具体叫什么村记不清楚了。27日后济南战役已经结束。科研小组又审理记录,阅读《山东兵团济南战役阵中日记》记载;9月16日张家户-唐家沟,17日后是唐家沟,20日是唐家沟-尹家店。这样时间,地址就对上了。
刘志远庙应该是济南战役结束以后指挥部驻扎的地址,我父亲没有记忆。济南战役结束,我父亲所在警卫团帮助打扫战场,留下一个警卫连陪许世友司令员一起留在济南,他们都跟着谭震林去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踏上解放全中国的征程。
3月21日,山东建筑大学的师生如约来到我家。给我老父亲带来的牛奶,点心,水果等。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都在鞋上带着鞋套。虽然我这里从来不讲究,但我感到他们学校的素质教育还是非常到位的。从小事里就能看到大局。
陈勐老师拿出他们绘制的地形图,还有拍照的相片。老父亲看后说,看照片一时想不起来,毕竟七十多年前了。再说那时候从胶东一路打过来,指挥部经常搬家,基本都是住在小山村里,记不清楚济南战役那个指挥部具体情况。也许到当地看看那里周围的山河,或许能想起来什么。唐家沟应该是第二个指挥部,从唐家沟往北搬到下一个指挥部。
陈勐老师说;我们去唐家沟调研时,当年接待过解放军战士的徐圣柱先生的后人说,济南战役期间,唐家沟大约有十几位解放军战士,设置了士兵宿舍,首长宿舍,伙房,电话室和指挥所。 老父亲听后说;指挥部最少时有保留一个连的警卫战士,一般都是一个营的兵力。警卫战士不会都与指挥部住在一起,分散住在指挥部周围,保证指挥部的绝对安全。明岗暗哨,还有巡逻,水井边都有岗哨。 济南战役是毛主席亲自点将, 要许世友司令员指挥济南战役。毛主席派董必武的小车,把王建安从石家庄接到陈南庄,亲自给他谈话,让王建安给许世友司令员当好助手,并且有周恩来具体安排各项事宜。 后陈勐老师提出,应该再落实一下,是不是用董必武的小车接的。我又问老父亲。老父亲说;这是听王建安在会上说的,我没有看到。我听说那时候毛主席没有小车。对外都说毛主席住在西柏坡。其实毛主席根本没有在西柏坡住,而是住在陈南庄。警卫战士们为了保卫首长的安全,费尽心机,真真假假的迷惑敌人。 后来我又到网上查找,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当年爱国华侨捐赠了两部小车,到了分配小车时,毛泽东主席一听到有人提出要给自己安排一辆轿车,立即表示反对,他态度非常坚决地说:“无论如何我都不要车子!” 他虽然说了这番话,但众人仍然认为应分给毛泽东主席一辆。这下毛泽东主席真的不高兴了,他生气地说:“我要车子做什么用呢?自己有一双脚,走走路有什么不好?难道你们连我走路的权利都要剥夺么?走路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深入群众,你们想想看,那个汽车呜呜一开,扬起一路烟尘,群众还敢跟你讲话么?你还能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么?” 最后,由于毛泽东主席再三坚持不要,大家也只得作罢。毛泽东主席却提出两点意见:“分车有两个原则:一是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是要优先照顾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同志。” 在毛泽东主席的一再坚持下,按照他的意见,一辆给了主管军事的朱德使用,另一辆划拨给了延安的“五老”,即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等五位老同志。而毛泽东主席自己呢,仍然或骑马或走路。 有一次去枣园开会,毛泽东主席的坐骑突然受惊,毛泽东主席摔了下来,左手摔伤了,手腕也肿得老高。出了这件事后,朱德和“五老”无论如何都要把车让给毛泽东主席坐,甚至把车开到毛泽东主席跟前,“逼”着他用,但毛泽东主席都是大手一摆,把车给“撵”回去了。 不久,毛泽东主席要去中央礼堂作报告,警卫员悄悄把小车叫来,还解释说:“主席胳膊摔伤了,走路不方便,就坐这一趟吧!” 毛泽东主席风趣地说:“胳膊受伤不耽误两条腿走路嘛!走!”说完,迈开大步向中央礼堂走去。
过了两年,毛泽东主席在实在无可推脱的情况下,才勉强接受了一辆“专车”。现在的人可能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部所谓的“专车”居然是海外华侨捐赠的一辆救护车。即便是这辆车,毛泽东主席平时也很少使用,只是在接客人时偶尔乘坐。有幸坐这辆车会见毛泽东主席的人都很自豪地对别人说:“毛主席派救护车来接我!”这竟然成了当时延安军民一种让人引以为荣的待遇。
在曲阜由粟裕主持战斗动员大会,当时许世友司令员还在崖前养病,由崔侍卫长带着一个班的警卫战士跟随。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傅秋涛,宋时轮,聂凤智等各个纵队军以上的干部参加了会议。原准备一个月到四十天拿下济南。 1948年7月16日毛主席连续发来五封电报,命令山东兵团许世友,政委谭震林集中兵力“主力应不惜疲劳,抢占济南机场,并迅速完成攻击济南之准备,以期提早夺取济南”“你们应争取十天内夺取济南”等
老父亲记得济南战役作战计划是谭震林起草的,当时许世友司令员还没有到任。许世友司令员是在曲阜会议以后,第二个指挥部来到的。许世友司令员看完谭震林写的作战计划非常满意。 战前在泰安召开战前动员会上谭震林政委讲;山东人民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切胜利的条件,下面就看我们的了。是英雄,是好汉,济南市里见。
当时部队需要休整,提出休整一个月,得到毛主席的批准。一个月部队抓紧补充人员,战前学习,训练。老父亲记得非常清楚就是训练高空跳下。身体半蹲,双手平行握枪,落地脚尖先着地。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攻克济南时很多战士都是爬上城墙,占领后再从城墙上跳下来,继续推进,但没有摔伤,得益于战前训练到位。
16日午夜开始打响济南战役,东线部队一举攻克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制高点。17日攻城部队在炮火的支援下,依托有利地形,不断击退敌人的反冲击,并且乘胜攻克窑头,甸柳庄等地。18日西线部队攻克古城、玉皇山、簸箕山、党家庄等地。19日封锁济南西部工事阵地和飞机场。20日拂晓,占领商埠以西阵地。20日黄昏,西线用炮火与连续爆破,多路突进。22日午完全占领商埠。东线也肃清了城东的残敌,直逼城下。 外城战斗胜利结束后,部队极度疲劳,人员伤亡,需要补充。有人提出先休整几天。许世友司令员说;现在敌人也非常疲劳,不能给敌人休整的机会。我们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实现;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前线部队战斗减员,战斗力不足,许司令身边只留下一个连,把警卫团全部补充给一线战斗部队。我父亲他们这个连补充到73团,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现在马家庄一带的73团,与73团一起战斗。济南第一团第一个登上城墙,把红旗插到济南城墙上,攻占了济南外城城墙,打开永固门,部队继续往内城进攻。
我父亲刚从城墙上跳下,正随部队往里打,这时候警卫员找到我父亲,传达命令,让我父亲马上回去,赶紧想办法接通宋时轮的电话。我父亲不愧是当时警卫团行动最快的战士,很快赶到二大马路老邮局东面,接通了宋时轮的电话。济南战役经过八天的激战,于24日胜利结束。 陈勐老师在这里提出;是接的宋时轮电话吗? 我问老父亲,老父亲告诉我;接电话线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从上到下,许世友司令员与下属的电话线必须许世友司令员这里负责,通往宋时轮的电话只有许世友司令员这里负责安排人去接通。作为警卫战士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保证首长指挥畅通。平级兄弟部队的电话是从左到右负责。 在这里我感到陈勐老师一丝不苟非常严谨的工作作风。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有这样的老师,一定会带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建设就需要这种精神。
济南战役部队减员二万六千多人。歼灭国民党军十万四千多人(俘敌六万余人,起义二万余人,毙伤二万三千余人)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员王耀武、庞镜塘等二十三名高级将领。缴获大炮八百九十门,轻重机枪五千二百多,冲锋枪、步枪四万八千多支,坦克、装甲车二十多辆,汽车二百多辆。许世友司令员手指缴获的大炮、汽车对粟裕说;你看我九纵,一片金灿灿。 中共中央在贺电里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能阻挡的了。”攻克济南表明,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从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开始的攻坚战,开始转向对坚固设防的中心城市进行决战性攻坚战。从此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许世友司令员多次说;济南战役,看似是我与王耀武的拼杀,其实是毛主席与蒋介石智慧与胆略的较量。
济南战役结束后许世友司令员就留在济南,领导各个接管机构和卫戍部队,进行接管济南。警卫团留下一个连,负责许世友司令员的警卫工作,其余跟着谭震林南下。我老父亲就离开许世友身边,跟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上海解放留在上海,参加上海军管会,主要负责保卫陈毅、潘汉年及上海新政府的安全,处理遗留案件。后抽调去军政大学进修。抗美援朝开始,他们提前毕业回原来的部队参加抗美援朝。
老父亲最难忘记的是一个妇女,背着吃奶的孩子,推着小车来支前。当时战士们都很感动,有人说;应该给这个孩子发个功劳章。这么小就来支前,真了不起。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对,对。 不知道这位在妈妈背上的支前孩子现在可还健在?如果健在现在也到了耄耋之年。济南战役的胜利,有这些默默无闻的老百姓的功劳。这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老父亲说;济南战役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毛主席亲自点将,多次发电报指挥。第二,曲阜会议,从排兵布阵到后勤保障非常到位。第三,关键时刻,许世友司令员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指挥到位。 老父亲说当年许世友司令员教育他们要早练拳,晚打坐。至今记忆犹新,可老首长却只能梦里相见。希望年轻的人记住当年革命历史,缅怀先烈,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没有白流,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