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齐物 于 2017-4-12 21:36 编辑
朱健健丁酉年龙塘岸故园行
曾任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的朱启祥前辈是共和国唯一一位无锡籍的开国将军。2017年4月1日至4月4日, 丁酉年清明时节, 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朱启祥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朱启祥将军的长子、 荣巷军部大院子弟们的老大哥朱健健从武汉返回家乡无锡, 祭拜父母大人,回故园龙塘岸凭吊缅怀先人, 及参加纪念朱启祥将军的有关活动。 4月2日、3日, 朱健健连续两天回家乡龙塘岸,与其偕往的有他的堂兄朱昱鹏老师堂嫂周玉英老师、女儿珠丽尕。 先是4月2日,朱健健与堂兄堂嫂、女儿及笔者去了龙塘家园小区; 接着4月3日, 再约笔者, 去了祖居故土位于无锡城西北郊的黄巷乡龙塘岸村-——如今已拆迁辟为居民小区:“龙塘五号”。 斯人已去,水土犹存, 故园难舍而地在景非, 谨以此图文, 纪念朱军长,表达本军子弟对朱军长与军里老前辈的永志怀念, 表达朱健健朱家后代对先辈对家乡的永志怀念!
1、 朱启祥将军,1919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郊黄巷乡龙塘岸村。1937年毕业于洛社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启祥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4月晋升少将,时任60军军政委。该片摄于晋升少将时。
2、 朱启祥同志与夫人沙路同志1955年摄于上海。1945年10月,江南的新四军奉命北撤,11月到达苏北涟水集中待命。当时任新四军1纵1旅1团副政委的朱启祥同志和任旅文工团党支部书记的沙路同志,在涟水的一次会议结束后的归途中,他俩初次结识。经过近一年光景的接触和书信往来,俩人彼此相爱了,于1946年7月2日在山东泰安附近的乡村里结为伉俪。
3、1977年8月31日下午, 武汉军区炮兵师以上干部学习中共十一大文件会议,朱启祥在会议中因脑溢血当场昏迷, 经抢救无效,9月8日在武汉不幸逝世, 终年58岁。 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朱启祥为革命烈士。同年9月30日, 朱启祥将军骨灰安葬在位于惠钱路的无锡革命烈士陵园。
4、2012年的初冬, 笔者曾两次去朱军长的家乡龙塘岸寻访,用相机记录下了龙塘岸当时的景况。 快五年过去了, 龙塘岸的面貌已根本改观,仍存留者, 惟一条河流与几棵树木。 下面就随着朱健健故园行的足迹,从新旧照片的对比, 来感受一下这种变化。 朱军长1919年5月26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黄巷乡龙塘岸,是共和国无锡籍的唯一一位开国将军。那时,龙塘岸位于县城北部偏西,与老县城相距约十里。该村南靠沪宁铁路和京杭古运河,西接白荡圩,四周环水,田地低洼,常有涝灾。村里当年约三百多户农家,以种植稻麦为生,兼有从事撑船运输的,经济状况在无锡属偏贫困的。 五年前笔者去那时,环绕着广石路和国道线,黄巷乡已成地道的城区,龙塘岸有很大一部分成为龙塘家园小区,有一部分则仍基本保持乡村面貌为“都市里的村庄”,朱军长的故居宅基地位于后一部分,当年生活风貌仍处处可辨。龙塘岸村座北朝南,拍摄站立处为村子南面菜地边缘,这是由南朝东北方向拍,图片前方的楼群即为龙塘家园小区。
5、 这是如今在同一位置拍摄的龙塘家园。
6、这是五年前站在村前菜地东南角往西北方向拍,很大一片菜地,所种菜多供应周围居民。
7、 如今菜地与村庄的故址上修建了一个新的居民小区:“龙塘五号”, 健健大哥笑称: 盖房子的速度比菜长的速度还快。
8、这是当年由南往北进入村庄的大道。江南村落都不大,说是村子,也就五、六排民房,一排有个十来户,一两排叫个什么巷相当于社区的一个里弄。小朋友身后的河与桥(改为工程用桥)还在, 帮助我们找到了故址。
9、 朱健健站在家乡龙塘岸的正面(南面),原先的村落变成了高楼, 原先的菜地目前还没修建设施, 开满了自生自灭的油菜花,倒也保留点野趣, 估计日后会成为生活设施和绿化用地。
10、这是当时站在村口朝西南方向拍,图片前方的高岸一线为广石西路,正前方拱形物为新运河大桥。
11、 这是今年的景况,这座运河大桥作为地标会长期存在。
12、这是当时站村头朝东南方向拍,图片前方远处建筑物为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我们坐公交车到龙塘岸的终点站就在学校大门口。
13、 这是健健大哥站在原进村小路的拐角处,这座长着油菜花的小土坡五年前就在, 今后可能会有所改造。
14、 正是这条当年有人垂钓的河流帮我们定位到了朱家老宅。这条河流是东西走向,河水将当年的村子一劈为二,河的北面是小朱巷和下场,朱军长老宅在这边,现在盖成了龙塘五号小区;河南叫伍巷,当年又分为前伍和后伍, 现在是一片空地。
15、 现在这条河成为了景观河,这条河一直流向大运河,在入运河处有一水闸拦住调节丰枯时的水位。
16、 这是当年站在桥上由西住东拍,朱军长老宅在桥的左边。 这条河成就了龙塘岸村的江南水乡人家生活, 村民的生产生活都依靠这条河,朱军长那一年也是从这条河乘小船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战的。 有河有水才称得上塘乃至龙塘岸,这条河水流淌着龙塘岸人世世代代生命之歌。
17、 现在的河流水体质量很清澈,前方的小桥是新建的, 日后工程完工, 期待着河两岸的绿化会很美丽很江南。
18、 当年村民在河里洗洗涮涮。
19、 新的河流不再承担饮用功能、作为景观而存在。
20、 当年桥头村民切晒咸菜的生活场面。
21、 现在的工地。
22、 当年河岸边长着香樟树。
23、 这几棵香樟树作为绿化树种保留了下来,“一河一树”, 老龙塘岸的乡愁所系, 健健大哥靠着乡愁之树,身心俱泰。
24、这是朱军长大哥当年的宅基地上盖起的新房。朱军长家世代务农,父亲朱根荣是中农,耕作间时去撑船,和他母亲陈潮金共生三子,朱启祥排行老二。大哥解放后曾在上海储运公司工作,1962年困难时期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他在此盖了一排平房。1974年朱军长小女儿朱夏宁下乡插队,就住在大伯的平房里。大伯去世后,房屋无人居住(子女都在城里工作居住)坍毁,朱氏族人一后代经协商,在此宅基地上盖了幢两层小楼。
25、 五年前的一块菜地,这小块菜地位于朱军长大哥老宅背面,早先有排房屋,朱军长参加革命前就住这里,这是他真正的老家。朱启祥幼时在龙塘岸小学读初小,成绩年年名列前茅,1930年夏初小毕业,11岁去上海山西路达昌印刷所当学徒。1932年日本犯沪的“1·28”事变后返乡,由母校校长进步人士严文渭先生和老师管寒涛(时为共青团员)将其推荐给无锡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今东林小学)校长严少陵,破格招收为插班生。1933年夏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洛社乡村师范学校。在洛社乡师,朱启祥积极参加校内的抗日救国活动,在担任校图书馆义务管理员时,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自学了逻辑学、心理学和辩证法。1937年夏毕业到无锡北乡北西漳小学任教。“8·13”淞沪抗战后,他于1938年3月,与同乡青年自发组织了一支小的抗日游击队,苦于不懂军事,欲寻找共产党。恰逢老师管寒涛派人前来找他去丹阳共同抗日。朱启祥毅然参加新四军挺进纵队(丹北抗日自卫武装时已改编入内),时为1939年2月初,朱启祥同志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26、这是五年前站在河对岸即伍巷看朱军长的老宅全貌,正中间独立两层小楼建于朱军长大哥的老宅宅基地上,小楼后面为朱军长父辈的老宅故址。
27、 当年的朱家老宅现在已成为“龙塘五号”新小区的正门前广场,朱健健站立处大致就是老宅所在旧地。
28、 图28中的俩位小朋友记得当时在龙塘实验小学读四年级, 五年过去了,该要考高中了吧。左边踢毽子是小朱巷本地的,住在朱家老宅的西边,右边站着看那位是外地租户的,地域不同没挡住交情,俩人玩得好得很。 图28B是那时村民晒的腌肉,后面的空地是朱家老宅。
29、 朱健健这次回家乡负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挖取一公斤左右的家乡土壤带回武汉以纪念父辈, 前后挖了几次, 最终在最接近祖居的地方挖取到了这块土。从家乡中取土以纪念先人,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读到过这个故事, 健健大哥经过努力,终于了了这个心愿。
30、 当年朱家老宅前面(南面)的一个小河浜, 河对面就是伍巷的老房子。
31、现在向南望去一片空旷,远处就是青龙山, 那天(4月3日) 青龙山北坡失火, 画面正前方有一处冒烟即是,所幸, 火很快扑灭。
32、2012年12月初,北国原野早已是枯草残叶,一派肃然;江南这倒还翠叶茂旺,生机焕然。田园风光、锡郊人家,宁静祥和、自然有趣,这里的日子静悄悄。
33、2017年4月初,江南早已是桃红柳绿、 春机勃发, 龙塘岸这里的日子依旧是静悄悄。静悄悄中一派新的生机正待展开, 沧桑嬗替在不经意间默默地发生。 朱健健斯时返回故园,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亦可谓不虚此行也! 在故土上再多留些影吧!
34、 朱健健在家乡小居中缅怀先辈,与兄嫂及女儿合影留念。
35、 最后再看一眼家乡的水土,待龙塘五号最终完工后再来看看家乡的新貌吧。 据报道,就在清明节后,2017年4月7日,又一位开国少将王贵德将军辞世。 目前,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最后三十人了,其中十八位年龄已过百岁。 当年, 二十七军, 及前身部队华野九纵、八路军胶东人民武装, 共走出了六十七位开国将军, 至今仍健在的有詹大南、张玉华、 刘中华、 李耀文四位老前辈。 衷心祝福健在的革命老前辈健康长寿!深切缅怀已逝的革命老前辈! 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