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选编“过渡阶段”上册》(1963年2月编印)第226页有一个“山东军区调赴东北部队统计表”,署名:山东军区司令部,时间:1945年11月24日。 该表中关于胶东调赴东北的部队统计如下: 5师:2个主力团:14团(16团)、15团(东独团),人数:5000; 6师:2个主力团:16团(14团)、17团(西独1团),人数:4900; 基干团:5个:东独2团(原文如此,应为“东独3团”——笔者注)、北独1团、北独2团、军区独团(莱东莱西西海及教2团共9个连及特1营)、海支,人数:11669。 共计:4个主力团,5个基干团,共9个团,21569人。(详见本文附7) 上述此表出自山东军区,有趣的是,在这本资料的227页还有一个东北野战军做的统计表,对照两个不同部队的统计表,在部队番号、实力、等方面有很多误差。可见在战争年代或战后编写军史的过程中误差是存在的,不足为奇。(详见本文附8) 此表作于1945年11月24日,原件存华东战史资料军事类第102卷第1号。应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原始资料,表中括号内(除了笔者的注释之外)应该是原胶东军区的番号。 细究起来,胶东渡海部队不足10个团,而是9个团另一个营,缺了两个营。5师14团缺一个营,由中海独立团2营,补入5师14团后称3营。留下的原胶东军区16团1营在237团);北海独立1团只过去两个营,留了一个营在胶东(是242团前身)。 综上所述,将胶东渡海去东北部队的沿革情况作一梳理: 5师13团→ 4纵32团; 5师14团→ 4纵34团; 5师15团→ 4纵29团; 6师16团→ 4纵28团和30团; 6师17团→ 4纵31团和33团; 6师18团(原西海独立2团团部及1营与北海独立1团2营)→ 5纵37团 原西海独立2团3营 → 5纵40团; 北海独立1团团部和1营 → 12纵103团; 胶东部分县独立营组成的团→ 4纵36团; 田松支队→ 1纵1师各团。(详见本文附1) 只剩下北海独立2团,这个团的去向让人颇费思量,在一些资料中北海独立2团这一番号渡海后似乎被模糊了,或者说这个被拆开散编了,只有一个2营编入4纵35团(其团长鞠文仪1945年秋任北海独立2团副团长)。渡海后被模糊的(无番号)还有“胶东部分县独立营”,说是编入36团,但没有具体番号,或是无资料,或是有资料我们还看不到。这两个被模糊的团有6个营,有3个编入36团,有一个可能是和北独1团一个营编入35团,那么,还有两个营去向何处? 还有:渡海后成立的第2纵队警卫团中有原6师警卫营一个连、16、17团各一个警卫连,共300人。通化支队,由5师一个连及冀热辽军区一部合组,支队长兼政委刘西元。在这些部队里有没有上述番号被模糊的营呢? 上述这些问题,还有前述不成问题的问题,有待于资料的丰富和有关知情人的回忆,将得到解答和确认。写在这里是存疑,也是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