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19|回复: 2

从车桥战役到南坎战役(1)【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6-16 0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车桥战役到南坎战役

汪洋

战前态势

       时至1944年春,日伪军在苏中地区进行所谓的“淸乡”已近一年,在这一年之间,敌我斗争态势显现出如下阶段性:
    1943年4月至9月,在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的方针指导下,新四军主力跳出敌人“淸乡”区,寻求战机,发动攻势,配合留在“淸乡”区内的县团、区队、短枪队和民兵等武装,展开游击战,并发动广大群众反对日伪“淸乡”人员的编组保甲,使日伪“第一期淸乡”“未能如期完成”(伪淸乡事务局长汪曼云语——参见《新四军·参考资料(3)》422页)。
    1943年10月至年底,日伪实行“延期淸乡”,他们接受前6个月“淸乡”的教训,采取“以游击对游击”的方法,组织“武装特务突击组”,配合日伪驻军,小股活动,改穿便衣,冒充我方人员,诱骗群众,捕杀干部,血腥镇压,企图割裂人民群众与新四军的关系,使我军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群众情绪也受到影响。这年冬天,是“淸乡”区内形势最严重的时期。
针对严重的形势,粟裕肯定了前几个月反“淸乡”的胜利,指出“淸乡”区内群众情绪只是长期斗争中的疲劳现象,应坚定胜利信心,坚持武装斗争为主,以秘密斗争、合法斗争等方式为辅,适时运用各种灵活、巧妙的斗争手段,继续作更分散、更残酷、更艰苦的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参见《粟裕年谱》109页)。
1944年初,日伪阴谋对我苏中第军四分区进行“高度淸乡”的同时,对我第一、第三军分区进行“扩展淸乡”,对我第二军分区进行“强化屯垦”。
严峻的形势面前,粟裕认为:“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一直是苏中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在苏中斗争形势最严峻时也没放弃过,并一直注意为反攻做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物质上的准备。现在敌人正在作垂死挣扎,战争进行到了转折关头,作为战区的指挥员,必须正确估量形势,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推进形势的发展。设若判断失误,轻率从事或优柔寡断,都会对全局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我开始把领导重心由以坚持为主转为发展为主。”(《粟裕战争回忆录》290-291页)

车桥战役

    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在东台三仓河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新一年的战斗任务。会议认为,苏中党政军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反“淸乡”、反“扫荡”、反“屯垦”取得了很大成绩,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得到发展与巩固,地方武装已能独立坚持原地斗争,主力部队随时可以机动作战。但是苏中当面日伪军力量仍然强大,斗争依然艰苦,各军分区被分割的局面尚未改变。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战役,创建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便于移驻领导机关,集中干部整风和轮训部队。会议认为,苏中具备了发展局部攻势作战的条件。会上,粟裕提出发起车桥战役的建议。
早在1943年6月,粟裕奉命去军部驻地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9月返回苏中时,带少数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有意识地选择路线,穿行于车桥、曹甸据点的边沿区、敌占区,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在临泽以北的团寨,又与第18旅旅长兼第一分区司令刘先胜探讨了这个地区的特点和军事地位。逐步酝酿构成了以攻取车桥、泾口为目标的战役构想。(参见《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8月版,339-340页)
车桥、泾口地区,地处淮安以东,宝应以北,是为淮宝地区门户。粟裕认为,攻取车桥、泾口有三个有利:一是可以扩大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二是这里是日军驻扬州第64师团和驻徐州第65师团的结合部,该两部平时配合就不好,战时更难以协调,我军应充分利用这一弱点;三是我军得手后,日军两部都会因为是边沿区而推诿观望,便于我获得一个稳定的地区。至于战后会不会遭致敌人报复,粟裕认为:“我在全面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日军已是穷途末路,在我发起攻势作战后,难以对我进行大规模报复‘扫荡’,即便有些小动作,在我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影响也不会大。”(《粟裕战争回忆录》292-293页)
此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同意。
在随后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对三个作战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1、先攻泾口,后打车桥;2、同时攻击泾口和车桥;3、先攻车桥,后取泾口。粟裕说:“执行第1方案,虽背靠(新四军)第3师地区,便于我军运动和开进,但不久前我攻击泾口末克,敌伪防备甚严,而且即使攻下泾口,还需再攻车桥,付出代价较大。第2方案,不仅兵力分散,而且如一处攻击不得手便会陷于被动,甚至使整个战役失利。第3方案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打下车桥后,敌人可能放弃一大片地区,我们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其次,车桥处敌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而敌人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我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是战争的辩证法,我们可以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必能收出奇制胜之效;再则车桥周围的地形也较有利于我。为此决定选择第3方案。”(《粟裕战争回忆录》293页)
车桥座落在涧河(又名菊花沟)两岸,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河道上有五座桥梁,俯瞰全镇,形如“車”字,因此得名。镇中驻日军1个小队,约40余人,伪军1个大队,约500余人,日伪军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53座碉堡,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网。以车桥为中心,在外围还有十几个坚固据点相拱卫。
新四军第1师决定集中第1、第7、第52团和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军分区特务团等5个团兵力,攻坚打援并举,坚决攻克车桥,同时歼灭来援之敌。在组织指挥上,第1师前方司令部与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暂时合并,组成野战司令部。副师长叶飞负责战场指挥,粟裕掌握全局。以第3旅第7团及教导团、四分区特务团各一部攻取车桥,第7团主攻(参见《陆军第23军军史》1980年版,141页);以第1团、三分区特务团1营和第1旅特务营2个连为打援第一纵队,由第1团团长廖政国指挥,攻歼两淮来援日军;第52团以及一分区地方武装为打援第二纵队,由18旅旅长刘飞指挥,攻歼宝应、高邮等地来援日军(参见《百旅之杰》上册,466页)。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攻击车桥的战斗发起,第7团分南北两路,利用夜暗越过敌人外围据点,直插车桥。突击队以隐蔽迅猛的动作,越过外壕,架起云梯,突入围墙,大部队跟进,仅25分钟攻克围墙所有碉堡,并突入镇内,分割攻歼各个日伪军营地。中午全歼大土围中的伪军1个大队,午后集中火力攻击日军驻守的小围和碉堡,战至黄昏,歼日军1个小队大部,残敌退入大碉堡顽抗。
当日下午,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集结700余人的兵力,分为4批次,乘汽车沿淮安至车桥的公路,向车桥增援。15时,第1批援敌240余人乘7辆汽车进入韩庄、芦家滩我伏击阵地,第1团3营轻重火器突然开火,将敌压迫至韩庄。此后,又有两批援敌窜入韩庄。当晚20时,第1团2营和三分区特务营组成的突击队向韩庄发起攻击,与敌进行白刃战,日军企图向东北草荡突围,被分割为数段。22时,1团1营发起攻击,全歼窜入草荡之敌。6日凌晨,第4批援敌120余人,又进入韩庄,与残敌会合,在我军打击下,不敢再战,逃回周庄据点。同时,曹甸、塔儿头方向来援之敌100余人,也被我击退。
6日晨,车桥之敌逃窜,战役胜利结束。此战歼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内俘24人,毙383人,伤58人;歼伪军483人,内俘168人,毙212人,伤103人;缴获92步兵炮1门及大批武器弹药(《新四军战史》353页)。担任车桥攻坚任务的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7团伤亡148人(《陆军第23军军史》143页)。
我军乘胜扩大战果,以多路小部队挺进边区,迫使日伪军放弃曹甸、泾口、塔儿头、周庄等10余个据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公里的地区。
车桥战役完全达成战役目的,打乱了日伪军“扩展淸乡”“强化屯垦”的计划,进一步沟通了苏北、淮南与苏中根据地的联系,扩大了新四军第1师的机动范围,震慑了日伪军,提高了群众的抗日信心,增强了我军攻坚和野战的作战能力。
1978年4月,粟裕将军在谈到车桥战役意义时,说:“后来我能够带一个旅渡江南下到浙西天目山地区去,如果没有车桥战役的胜利,这样大的部队进行战略机动是很困难的。所以说,我之所以能够带一个旅南下,是同车桥战役分不开的”(《粟裕文选》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637页)。

战后余波
      
    战后的3月8日,粟裕和叶飞联名致电新四军军部并报中央军委,将战役发起的缘由、经过、战果及战后敌情,上报军部和军委。《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祝贺,陈毅(时在延安)、刘少奇发来贺电,嘉奖参战部队。可是,却遭致新四军领导人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的来电批评,认为此战“似是不妥”,“对苏中敌‘淸乡’恐影响不大”,“我们不宜主动过分暴露自己的力量”,“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复”。甚至联系百团大战后党内军内的有关争论,“过去华北百团大战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切实检查我是吃亏的。”(作者注: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发起。1943年底,延安就有“暴露我们的力量”“引起敌人重视”等不同意见。1945年2月,在华北座谈会上这是批判彭德怀的内容之一。参见《彭德怀全传》560页,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622页)。
3月11日,粟裕、叶飞、陈丕显联名致电张、饶、赖,再次重申车桥战役发起的理由,并针对敌人报复的估计,指出“在敌人兵力不够之现势下,不一定对我们再作大的进攻”(参见《粟裕文选》第1卷583-585页)。形势发展正如粟裕估计的那样,车桥战后,苏中地区的日伪军再也无力作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在涟水、宝应等地作短暂的“扫荡”。
3月13日,张、饶、赖复电称:“车桥战役既已打了,而且战斗打得很好。不过今后关于较大战斗部署,应先告军部,同时在策略上应注意到局部和全体,今天与明天各方的联系。因为对局部暂时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全部各方不良的影响和牵制。”——今天我们看这份电文,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
1978年4月,粟裕谈车桥战役时,针对关于百团大战的说法,指出:“打车桥同打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百团大战时是日军气焰正高涨的时候。而打车桥时,日军已经是锐气大减,穷途末路了。”他还说:“进行一个战役,首先要从战略上考虑,战役要同战略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车桥战役首先是从战略大局考虑的,不然就变成了近视眼”(《粟裕文选》第3卷,638-639页)。
对于当时主持新四军军部工作的饶漱石,后来粟裕说:“他那时强调不过分刺激敌人,事实上在苏中不与敌人斗争就谈不到坚持、发展、准备力量”。“但那时他是华中局唯一的领导人,不好怎样明显地反对他。政治上他是伪君子,那时中央信任他,我们只有服从。但军事上,认为他不懂,他是一个书生,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很紧张,就惊慌失措。我们的具体战斗行动就是对他的抵制”(《粟裕文选》第3卷,353-354页)。后来的南坎战役也正是如此。
       车桥战役对苏中军民的反“淸乡”斗争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此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人,也给苏中四分区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乘胜发起攻势。4月28日,南通县8个乡的民兵和群众在新四军掩护下,焚烧了80多个日伪军瞭望台。5月19日,新四军特务4团,突破封锁线,进入如皋串场河以南“淸乡”区内,攻克童家甸据点。后来,在粟裕的坚持下,又发起南坎战役,不仅在耙齿凌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又在南坎打开了“淸乡”区封锁线一个缺口,主力进入“淸乡”区内作战,继而发动夏季、秋季攻势作战,使我军的反攻作战向纵深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47

积分

陆军列兵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15-6-16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33

积分

陆军列兵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15-6-16 16: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5-1-11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