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紫葡萄 于 2015-8-9 12:34 编辑
立秋定义 专家表示,每年公历8月,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在8月的日期有时在7日,有时在8日,还有在9日的例外情况。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立秋具体时间的确定与其他节气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进一步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个回归年即365.2422天运行一周。由于公历纪年时,一般年份的天数都固定为365天,这与太阳回归年的实际天数是有差距的。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定却是以一个回归年的精确天数为依据的,基本上是将一个回归年24等分,因而,每个节气再对应到公众平常所熟悉的公历纪年法中,其具体时间就不固定了。 标准时刻有什么依据? “为什么立秋要具体到某天某时某刻?那是因为在这一天的这一时这一刻,树上一定会掉下来一片叶子,这就是立秋的标志。”
立秋天气 立秋之后就该凉快了?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如果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2时49分,是晚立秋,按老话,今年立秋以后是不是还要热一段时间呢? 有专家表示,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下垫面情况及人类活动等,“立秋”时刻早晚影响天气冷暖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通常情况下,立秋以后天气会凉快下来,但是也不排除副热带高压比往年退得晚,老是处于主导的地位,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出现人们常说的‘秋老虎’天气。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如果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便会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 现在说凉为时尚早,那么天气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凉爽下来呢?记者了解到,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的地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天来得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秋老虎从2015年8月8日开始,农历2015年六月廿四开始。
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这种说法,也是仅供参考。
立秋习俗 立秋是一个大节,古人把立秋当做季节的分界,因此有很多习俗。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所谓贴秋膘就是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体重大都会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啃秋的方式则有多种,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树阴下席地而坐,抱着西瓜、香瓜、山芋、玉米棒子啃。 在胶东地区,中午一般吃水饺或面条。在山东诸城和莱西地区,吃一种豆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称“渣”,当地民谚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呕也不拉”,说“渣”有防止肠胃病的功效。
立秋养生 多食瓜果当心吃坏肚子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例如,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应少食;吃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胃寒腹泻者应忌食;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立秋会带来“秋燥”的有关疾病,应该多吃润肺的食物,饭前多饮鸡、鱼汤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立秋之后别急着添衣裳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养生专家表示,人们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当然,“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 另外,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秋老虎”竟然也分公母?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可能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 “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 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 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甚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还有说法称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不过这些说法都是某些地区和某些人群之说,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