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后
济南战役后,山东敌军受到极大震慑,临沂、烟台、菏泽等地之敌军弃城逃跑,山东除青岛和鲁南边缘少数据点外,均获解放,使我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后来的淮海战役提供了极为可靠的战略后方,为淮海战役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后勤保障。 济南解放,证明我军的强大攻坚能力,我军在炮兵攻坚、步炮协同、障碍爆破、城市巷战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任何一个国民党军占领的城市都无法逃脱我军的攻击了。粟裕将军说:“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手中虽有3个兵团,但不敢坚守设有坚固工事的徐州,他们害怕成为第二个济南,是一个重要原因。济南战役结束了,这仅仅是一个序幕,更大的胜利正等待我们去争取。”(《粟裕战争回忆录》596页)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在下达攻锦打援动员令中,有“自我攻克济南歼敌10万后,全国震动”这样的话。不难看出华野攻克济南,对东野攻击锦州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政治影响。 我军在战役过程中始终得到山东地方党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人民先后出动50万民工、1.8万辆小车和1.4万副担架支援前线作战。其中9纵担架团在完成伤员的护送转移任务中,指战员和民工们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十天十夜,每天往返80多华里,很多同志脚底起泡脱皮仍不下火线,直至圆满完成任务。战后lO月8日,9纵为该团荣记集体一等功。(《第27集团军军史》1999年版204页) 济南战役胜利的消息震动全国, 9月24日济南解放当天午时(11-13时),山东兵团致电中央军委并华东局提议授予9纵73团“济南第一团”的荣誉称号。申时(15-17时)中央军委就复电华野同意,有趣的是,在批复的电文上周恩来批示:“请主席考虑,此类事以后会多起来,以城名再排以番号,似可同意。周”。毛泽东倒是很干脆,大笔一挥圈去周恩来的这一段话。电文由毛、刘、周、朱签发,全文如下:“许王谭,并告华东局粟陈张:同意给9纵73团以济南第一团,13纵109团以济南第二团的称号。军委申迥(24日15-17时)”。比对东北野战军屯兵百万于锦州、长春之间,林彪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态度,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不难体会:嘉奖华野以激励东野。果然,不日之后,辽沈战役在锦州打响。 战役结束后,9纵73团打得仅剩3个连,74团连续合并建制5次,最后全团编成3个连,仍顽强攻入外城,109团也是“建制破坏甚大”,可见战斗之惨烈。 谭震林1948年10月9日给毛泽东、军委和华东局关于济南战役情况的报告中反映了两件事,可见战斗的激烈残酷:“109团百余伤员不愿失掉时机,阻塞突破口坚决不下火线,让后续部队从自己身上踏过去而牺牲。73团首先突入城内,两个连大部阵亡。一个负伤班长被俘,在审问时坚强不屈与敌对抗。敌问:‘你来做什么?’答:‘毛主席命令我来打济南。’问:‘你有把握么?’答:‘完全有把握有信心。’问:‘你已被俘怎么办?’答:‘我们的人多得很。’此人已被敌枪毙,这是战后缴获的口供大意如此。”军委首长看后深受感动,周恩来副主席10月14日以军委名义指示谭震林:“此次报告中所提的一些自我牺牲以求人民解放的英勇感人的战绩,应告新华社记者及政治部人员,将它写成通信或文章,说明人民军队的力量及其因军队民主所造成的高度觉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举国无敌的。”(《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86页) 毛泽东对攻济部队非常关心,9月28日电示:“曲阜会议拟宜推迟数日举行,以便攻济兵团各纵、师能在会议以前稍加整理。伤亡最大之9纵、13纵等部宜迅速给予补充,在可能条件下如能抽调若干地方建制部队补入该两纵,特别是73团和109团是有必要的”。(《第27集团军军史》1999年版205页)中央军委对部队的关心如此体贴入微,在解放战争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10月5日华野前委又在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还是那位郭化若将军,又给聂凤智将军端上一杯水,真心实意地说:“老聂的确高见!”——对聂凤智的指挥和9纵的战斗力作了充分的肯定。
50年代济南进行城市改造,拆除了旧城墙,唯独保留了当年73团战斗过的内城东南角,并在气象台旧址上建起一座高台,陈毅元帅亲笔题名“解放阁”,以纪念济南战役中的英雄。 20多年后,第二个登城的济南英雄于洪铎登上“解放阁”,望着那高耸的城墙,连自己都不相信当年居然能全副武装登梯跃上城头。第一个登城的济南英雄李永江,在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的柳潭里东山战斗中牺牲,时任27军235团8连副连长。另一位济南英雄王其鹏,在1951年9月抗美援朝金化战斗中牺牲,时任27军235团参谋。战地重游,回首当年,忆及战友,物在人亡,老人嗟叹不已。(于洪铎于1972年在济南因病逝世。) 当年13纵109团副参谋长梁凤岗,后来曾任27军80师坦克团团长, 81师参谋长, 80师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后来在石家庄27军干休所离休,可是27军没有人知道他打济南的事。当年109团团长田世兴和他一起上去看地形,田团长被打伤眼睛,退出战场,他带了部队打上去。这人能打,也在老13团(胶东军区第13团,73团前身)呆过,熟悉9纵和老13团的老作风。指挥109团攻击济南内城时,他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突破内城比9纵73团还早,可是没有巩固,又叫敌人反了出来。73团是凌晨突破,4点巩固并攻下城内。109团是第二天早上7点再次突破。所以73团是“济南第一团”,109团是“济南第二团”。按理梁副参谋长应该是第一任“济南第二团”的团长,可是他一直不声不响。直到31军(原13纵)来人采访他当年打济南的事,27军军史馆的主任陪着去,才知道这些事。人家问他为何不早说,他说:“有什么好说的,仗是战士们打的,我不就指挥指挥嘛。” 粟裕将军在1979年说起济南战役时,说到豫东战役与济南战役的关系,他说:“济南战役能够顺利地进行,睢杞(豫东)战役是一个关键,因为睢杞(豫东)战役打了,把黄百韬兵团从兖州调出去了,兖州打下来了,所以从济南到徐州其间几百公里,这条津浦线上没有敌人,所以我们尽可以放心大胆的打济南。”(——粟裕原声录音,转引自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第4集——2007年8月播出) 1984年4月1日晚7时,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携粟裕的骨灰抵达济南,夫人是按将军的遗愿将骨灰撒向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入住济南军区第5招待所,正对英雄山烈士纪念碑。当夜,久旱的济南首降春雨,淅淅沥沥,一夜未停直到次日白天,夫人有感赋诗:“人间失将星,战友同声一哭。 苍天迎忠骨,白雪时雨齐飞。”夫人携骨灰离开济南正逢清明,夫人日记:“今天是清明节。济南阴霭沉沉。我们住在军区五所六楼,我住的房间面对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济南周围的一些山,虽然还算不上郁郁葱葱,但也已非刚解放时光秃秃的景象了。汽车曾走过了一段街道,完全是新区,如果你能见到,定然会欣然的。”(《慰英灵——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江苏新闻出版局2002年版166页) 1985年,卸任南京军区司令员3年之久的聂凤智将军来到济南,在瞻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时惊奇的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个济南战役中牺牲的9纵烈士陵墓。老人被震惊了,他没有想到济南解放37年,为此献出生命的英雄在济南竟然没有一席之地,没有一名一姓。老人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经27军(即当年的华野9纵)和省市民政部门的努力,由当时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直接负责,在当时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的全力支持下,才从济南城东的历城县孙村镇找到46位9纵当年牺牲的烈士遗骸,并将烈士遗骸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而9纵济南战役伤亡近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65人。46,连1365的零头都不到,还有1319位9纵的烈士,他们的忠骨在何处?还有3纵、10纵、13纵、鲁中南纵队、渤海纵队……?——这难道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参考资料: 《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第5集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战场——将军的摇篮》聂凤智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济南第一团》,张克勤、胡松植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慰英灵——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江苏新闻出版局2002年版 《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刘统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胶东雄师》,彦庆杰编著,黄河出版社2003年版 《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 《第27集团军军史》199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