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纳凉 (二)
下了小慢车顺着小路来到了渭河边,站在桥上望着浑浊的河水滚滚东去心潮澎拜、思绪万千......小人的、大家的、社会与国家、历史与今天,结论还是“山河离了谁都依旧,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历史的真实最终谁也无法虚无。
接着可去看宝天铁路遗址。
陡岸峭壁,临渭不惧,废弃的宝天故道上,背依铜墙铁壁小陇山,路基墩实似金汤灌注,居高临下就是一个敞亮的观景台。远处,渭河陡岸拐弯处上面一排红瓦白墙的联排屋,那就是扒掉铁轨路渣建在故道路基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住在深山老林的分散户村民集中迁出安居在此。屋舍敞亮,排场,生活设施,方式,欣欣向荣,远远望去好似新时代的列车砥砺前行。
站在新农村远眺秦陇渭水绵亘蜿蜒,大河上下,气象万千,渭水也有乾坤湾!
这座高耸入云的宝天铁路修建烈士纪念碑建于1952年,那56位为修建宝天铁路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今天朋友们如果西行,车出宝鸡车站后就可以看见,能给他们默哀或者敬个礼也是对他们的最大安慰。
纪念碑下方镌刻着彭德怀元帅的纪念词。西北人民不会忘记。
这幅老照片是我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时拍下的,它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宝天铁路全长156公里,是民国29年开始修筑的,到民国34年通车,历时五年。但由于西山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桥梁居多,故时有塌方路断情况发生,所以人称“盲肠”。后来由于内战不断导致维护各方面都懈怠了,到四九年甘宁解放后迫切需要维修改道打通大动脉是在所难免的。调集五万军队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个月终于又通畅了。
步入故道,不知何时这里已经为民所用,隧道人家,沿线山民将废弃隧洞搞活利用,发展经济。我们立刻发现这是个暑天纳凉的好去处!
今天的主人热情好客,简单交谈后便下手做饭。西山大刀犁面,薄如韭叶,细似龙须,柔软筋韧,高手在民间。活到老学到老!现场教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隧道里的捞面条,筷子头打秋千,一把盐的味道,单纯的鲜美。凉爽无比。什么“乳鸡、乳鸽炖汤养生”高论,我不敢苟同,我只是知道人饿了啥都是香的,晚食当肉,饿饭就是好饭。人该活多大寿都是一定的,这把年纪了还能再长高吗?
由于网站照片上传所限,今天就到此了,精彩在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