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军后代 重走父辈路,渡江战役之旅 情况通报(二) 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相聚相识篇(下)
此次渡江战役之旅,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 应该说是成功的, 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的。要对之表达感谢的方面很多, 哪一方面都是必须的, 不可缺的,在这个相聚相识篇中, 还是要重点说一说参会的所有27后代,大家真是27军好子弟好兄弟姐妹, 辛苦了,谢谢大家! 真的是感谢大家心中都缅怀感念父辈,都心系父辈的老部队,在27军同一面军旗和光荣历史的感召下,走到一起来了。参会人员从老大哥老大姐到稍小些的兄弟姐妹,从远方到近处本地, 从十对夫妇八组兄弟姐妹的一家亲人, 到素不相识散居各地的独行侠,所有人都为这次活动尽了心尽了力, 大家团结协力, 这次活动才能获得成功。参会人士来一趟都不容易, 既来了, 怎么也得落个互相认识,认个脸熟, 这是人之常情, 陌生的来, 再陌生的回去,这怎么说也是遗憾, 对此, 搞聚会的人都有共识。这一条说起来是应该起码的, 但落实起来还是颇有难度的, 尤其对我们也算有些年岁记忆力明显下降的群体来说,记眼前发生的事还是挺难的, 转身忘是很正常的,加之人又多, 人脸和人名要一一对得上号,一两次碰头不太靠得住。 所以聚会时互相介绍是必要的, 这里面互相尊重的成分倒要多些,多寒暄聊天, 可增强彼此的印象, 也很好。 只是聚会就这么两天,人又有好几十号, 就是见天聊, 认识人还是有限,人一走, 茶倒不会凉,只是记忆却不可免要淡出, 自然规律没法子的事。这一来, 影像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唯有影像可以定格瞬间,可以凝固过往, 成为历史的直观见证。 好的影像不仅可以让人记住被摄者的像貎,甚而可传递其人的内心和人生遭际, 当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在筹备这次活动时,留下一些值得回顾的影像, 是一个重点考虑, 也做了些准备工作包括器材方面,在拍摄时, 是尽了力的。 只是和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一样,摄影影像拍摄也是一门永恒的遗憾, 永远是不完美的, 以至于在评估衡量影像作品时,人们的着眼点就不必多费力去苛求追究其不完美, 只能多关注其可视价值可看点的那一面。 在拍摄这次活动时,我想的是, 首先能让大家互相认识; 在此基础上, 能否对每一位的特殊性,内在的方面也多多少少也偶而间或地触及到皮毛。 事实证明, 这很难。 别说后一条,展现个性,就是让所有人都认个脸, 也会漏掉不圆满。 拍片子的都知道,对135相机来说,85mm到135mm焦段是最适于拍人的人像焦段,既没有广角端的强烈透视畸变, 也不至有长焦端的强烈压缩感, 尤其135mm焦段, 此焦段定焦镜头被称为头像镜,它使观看者直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这次, 就带上了重达1公斤半的70-200的变焦头,使用下来, 因时常要換广角与中焦镜头来不及不方便, 没敢多用,本可带两个机身来, 估计没那体力, 也算了。28mm-300mm那支大变焦虽方便, 但缺超广——超广太重要,缺不得,也不太管用。 人上岁数搞聚会不易, 仅从影像记录讲也是如此。年轻人倒背得动器材, 可年轻人更喜欢的是动起来的视频, 这也属于影像,但和定格的摄影完全是另一路数, 风水轮流转, 影像世界已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这次参会的九十五位人士,用70-200mm变焦头拍的单人像, 算是还说得过去的出片共五十五位,缘于多种因素, 有些是用中焦段有他人在片中的, 或干脆是合影的来使用,有几位人士漏过了。特此郑重声明, 本篇中没发片子的人士,绝不表示对其的忽略不尊重,其中有人力所不及等客观因素,敬请谅解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回顾这次参会的人士,人员排序大致按4月19日下午聚会各片主持人介绍的来, 不完全一致, 排序先后可能有个习惯,也说不上什么特别讲究, 列位还是请观赏看片。 一甲子岁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书, 观片有如览书, 涵咏生趣也!
1、这次活动中状态最轻松松驰的世平。 片子中构图有些凌乱,却很有即时现场感, 左边的肖青还沉浸在刚刚过去的欢呼嗨之中, 还没回过神来。 世平素常以放得下不在乎自认,这次拖得哑了声, 人累, 心更累, 看来人绷得够紧的,局中人都能体会到。 随着鎏金猴高声宣布: 渡江战役之旅到此胜利结束!第一感觉肯定是如释重负, 这下可以好好轻松下了。 人一松,自然立马就上相了, 故以此片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世平的亮相照。
2、从这一张直至第58张的邹建华,都是在4.19下午大聚会上用长变焦镜头拍摄。当主持人宣读参会子弟的父辈姓名及在渡江战役的任职时,邵文海神情肃穆,陷入沉思。 就在来合肥的十八天前, 他的父亲“济南第一团”235团的老政委邵英前辈4月1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九十九岁。 邵前辈是胶东部队的老人了,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警备三旅于1946年9月3日成立时,邵英即就任三旅的17团团政委; 1947年2月华野九纵成立,邵英任27师80团团政委;1949年2月华野九纵改编为二十七军, 邵英任79师235团团政委, 二十七军抗美援朝回国后,邵英就任81师师政委。邵前辈是老十三团和七十三团过来的235团的第八任团政委, 如单以二十七军成军算,则为235团首任团政委, 任期由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 邵政委在235团任上, 和王景崑团长共同指挥这支英雄团队打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立下卓著功勋。 在我们二十七军后代就要赴昔日战场故地去纪念本军的渡江战役前夕, 这位渡江第一船所在团的老首长永远离开了我们,真是令人难过悲痛! 邵文海从父亲的老搭档王景崑司令的后人那得知这次活动,带着全家人的嘱托, 即刻动身来参加这次缅怀父辈的渡江战役之旅, 家中还有诸多事要办理,很不容易。
3、北京片27后代的联系人温荣君。这次活动自一开始, 荣君就挑起了组织北京片27子弟参加活动的重担,从发通知宣传鼓动, 到报名统计、汇集各类信息、和江南这边来回联络沟通, 一应细务忙个不停,也就和上班差不离。 这位荣小同学看着是退休了, 由于责任心很强,勇于担责, 心也细, 这忙起来真不比上班事少。北京的老大哥老大姐不少, 子弟们来往也不少, 荣君的担子还得继续扛下去,大家也都感谢和支持她。
4、27军的“渡江战役之子”罗小兵罗大哥。 罗大哥内心充满红色激情, 对这次活动从头至尾都大力支持,在活动的全程不顾身体不好, 担纲着活动主角, 鼓舞着大家的士气。真是要好好谢谢罗大哥, 正是这些老大哥老大姐的热心支持, 活动才能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我们将作个人物特写专辑来表达大家的谢意。
5、 北京的鲁红军大姐。 红军大姐也是活动就要举行时,从老友王亚利那知消息,当即就报名参加的。 红军大姐的父亲鲁泉也是胶东部队和27军的老前辈,1942年即为胶东五旅14团(塔山之战中的“ 守备英雄团” 前身) 1营的教导员;1945年10月, 胶东第二次组建五师, 鲁泉任老13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和亚利与曙光的父亲王珽即为老战友,王珽时任老13团参谋长。1947年2月,华野九纵成立, 孙同盛为25师73团的团长兼政委, 鲁泉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珽任参谋长, 同年5月,鲁泉任73团政委是为老13团第五任团政委,至1948年2月, 后又由孙同盛兼与胡明副政委代,48年11月,邵英任团政委。 渡江战役时, 鲁泉任80师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10月,27军从朝鲜回国后,邬兰亭、 鲁泉、王珽先后任80师师长,红军大姐和亚利姐的关系真是渊源已久。
6、鎏金猴柳嘉会滿面笑容很开心, 刚有了猴孙升格为爷爷,这猴爷爷猴孙隔一甲子碰头岂不是难得之喜, 又来瑶池和诸位老友大仙相聚, 高兴是肯定的啦。嘉会不仅是开心, 对子弟的活动也很上心, 第二天纪念馆的活动结束后,就提出建议: 纪念的队伍应按渡江战役时本军的战斗序列来排列, 并列队行进,以增强纪念活动的仪式感。 次日在无为泥汊镇的列队行进, 即是根据这一建议来实行的。是日在世平哑声的情况下, 嘉会又站了出来, 担负队列指挥和活动主持的重任,到底是现役军人, 指挥号令明确有力, 主持得很有章法,为活动出了大劲了, 真是辛苦了, 得好好感谢!
7、荣小的老同学蔡英杰。 从我们69年底当兵后, 这四十六年里就再没见过英杰,不过虽然从13岁一下到了60岁, 跨过青年和中年, 英杰还是一眼就能认出,不是相貌而是神情没怎么变, 还是有孩童时的印迹的。 当镜头把人一拉近,眼神就表露了内心的流缓, 此刻, 一定是英杰很轻松也很温情的时刻,岁月风霜总有打磨不去的东西。 英杰童时块头较小, 后也长成胶东大汉,这次活动中常为大家照相时撑开大旗, 亏得是胶东子弟的活动, 长汉是不缺。
8、大家都熟悉的王曙光同志。 说大家都熟悉, 是因为曙光自2012年的天福山之行始, 差不多参加了子弟们的几乎所有聚会活动,大大小小都有, 落个开心充实, 自然认识曙光的子弟也最多。四年过去了, 曙光看不出什么变化, 多聚会可能有助人年轻,对身心都有好处。20号上午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天下着雨, 凉气袭人, 很多人穿起了厚外套, 唯曙光一人仍着短袖T裇而不自觉, 问之为何不套件长衫, 答道套上了两臂嫌热得慌,真是疾风知劲草, 内力浑厚可类西洋壮汉, 可以再去打一次渡江战役了,不愧胶东兵, 雄师劲旅由此而成。
9、荣巷大院家住在作训处楼的温清。 那座两层楼荣巷子弟最熟悉的是陈斯富,再就是高大力。 大人中的周声源参谋和吴爱娣护士长对军里的子弟都很熟悉, 现在见了面聊起来还是没个完。14年鸿小同学会, 周参谋还专门赶去看了处里的孩子小军:温涛, 很亲切。 记得后来军里的尚飞参谋长当时也该住那楼里,尚参谋长女儿岁月静好这次来了, 那时曾住过那楼吗, 没顾上聊几句。 现在去荣巷看那场地,是很小的一块地, 那会可觉得很大, 一棵大琵芭果树种那还宽出许多地。
10、北京的李涛、姜辉丽夫妇。 很对不住, 因是长焦头,夫人只放进去一半, 原想删片, 但觉得先生拍得很好,故留下来了, 后面会补上一张全齐的合影照。 李涛挂的牌上写着北师,莫不是北师的老师。 像这样认了人却没说上什么话的, 这次还有一些,这些都是遗憾,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聊聊。
11、又是一位辛苦的志愿者, 石家庄片的联系人于艳霞。艳霞同志就是个忙碌辛苦命, 父母二老在世时, 担起照料老人的重任;老人走后, 先是去年忙乎他们79师的战友会,赶着就是今年春节前后, 照顾老哥绿化的病情, 接着又组织起石家庄的子弟来参加活动。要紧的是艳霞自己的身体也不好, 也就是胶东女子了, 吃得起苦咬得住牙,就耐辛劳的韧性而言, 胶东的爷们是要向妇女同乡们学习的。 不过,还是希望艳霞好好休息, 保重身体! 此片是用135mm附近焦段拍的, 片中人的眼神给人留下了印象,人世沧桑尽在其中! 可惜这样与镜头直视交流的片子拍成的不多, 如若有机会的话,能多为27子弟留下些这样的人像片就好了,也不容易。
12、 天津来的何津洪。 和于艳霞同来的,父亲是位老红军, 并未在27军工作过,听艳霞讲27子弟要搞这次活动, 出于红色情结,欣然前来。 这次还有几位友军后人, 父辈都没在27军干过, 也都是这种情况。 都是军人或革命者的后代,目标一致, 走到一齐来, 军里的子弟当然表示热烈欢迎,也真诚地感谢, 革命大家庭, 就是要搞五湖四海。
13、 闫军英同志。 军英在这张片子中人很有神,状态很好, 眼神中有孩子时的纯真, 符合对小时候军英的印象,对里海也是这种印象, 这俩姐弟神情很像。 军英这次是带着妈妈张阿姨同行的,张阿姨留在苏州暂住, 身体情况还可以, 让人高兴。 去合肥前,军英先来无锡和姐妹们先聚起来先嗨起来,在活动中也精神状态饱满, 真希望子弟们都能这样多些活力, 少些暮气。
14、 因是纪念渡江战役的活动, 渡江作战时,军英父亲和曙光父亲同在238团任副团长和团长是老战友,老战友的后人在渡江战役之旅理应合个影, 故军英喊着, 王曙光在哪,快过来。按礼数, 好像男同志应主动招呼邀请的, 这时候也不管它了,看曙光笑的, 笑容之最了。 俩位前辈都是战将, 军人气概凛然,如今看着子弟们欣然一堂, 在天之灵也会慰然安然!
15、 杨志军同志。 志军精神抖搂, 端着相机有如端着自动步枪般神气有姿态。志军是“12.19”去80师当兵的老战友, 扫了一下全场,80师那十来人就志军一个, 这倒也罢了, 一个也很好,只要精神头好就行。 志军的精神头一直很好, 每次见到都没变,在那些小兵中, 如今是最显年轻的。 志军父亲杨年伦前辈,1942年时任胶东五支队17团8连2排排长,在那年冬天的反“ 扫荡” 中, 郭城一战,全连陷入日伪军一千余人的重围, 经浴血拼杀, 除二排长杨年伦身中两弹冲了出来,还有一名炊事班班长、两名炊事员, 及一名受伤的机枪手冲出来了, 除这五人,全连都壮烈牺牲。 杨年伦前辈后来写有“ 血洒郭城悼忠魂”一文怀念告慰先烈战友。 志军的生命里, 是传承了英雄八连和英雄父亲的忠烈英雄气脉的。英雄的八连和同在那次反“ 扫荡” 中壮烈牺牲的“ 马石山十勇士”都名垂千古为人民永远怀念!
16、 石家庄来的梁伟。 要说这次来的子弟,第一次见面的居多半, 但情况有区别, 北京子弟搞的聚会多,发的照片也多, 照片熟悉了, 人来了很快就能对上号;梁政委家几位因岁数最大, 也好认; 还有的是已联系了一段时间,如山东程家姐妹, 见了面自然就记住了; 再就是子弟网上的老网友如佬军人、阳光快乐等,不存在认人的问题。 余下的就是艳霞带队的这批人马, 网上网下都是第一次,又年轻模样好像差不太多, 怎么努力要记住人名, 可一掉头就又对不上号,真是恼火自己的记性。 这也犯了犟劲, 不论反复多少次,就像记英语单词样, 怎么也得记下来, 要不怎么对得住人家老远来一趟,也实在不服气怎么记忆力退化得这么快。 到今天么算是不会弄错了, 说句交底的,換个场景, 換个神情, 換件衣裳, 对着照片,还是会呆怔一会, 不过梁伟肯定是记住了, 姐妹中最高的那位。忘了问一句, 当年是不是当过运动员? 因我妹妹周幼红那个还被高炮61师招进过篮球队, 还亏了是高炮, 要地炮那得是哪样。
17、 石家庄徐宏、黄素玲夫妇中的当妻子的黄素玲同志。 这对夫妇中的先生徐宏同志当了落后分子,报到来迟了, 夫人当了先进, 所以那日下午聚会没拍成夫妻照,留到了过长江时再拍。 这位黄女士就属于前述的換了场景和焦距, 就可能会对不上号那种,不过几经反复, 现在是能认出来了。 倒是她先生徐宏, 随便在哪张合影中,一下就能认出, 不属于妹妹找哥泪花流, 找的忒辛苦那类。
18、 石家庄的李健, 在陆院大合影中第一排和李梅挨着站一起,都姓李, 不是亲姐妹, 是27子弟中的姐妹。 因疏误, 在参会人士名单兄弟姐妹组中,刚开始漏了于家兄妹, 幸得人指出, 所以紧着核实了一下,二李并非一家, 没出错。 写到这, 看着李健的健捷,回头翻看上一帖的江南十姐妹照, 发现同是源出胶东一脉, 北地和江南,不同地方呆长了, 身形精神各方面还真显出不一样来, 别的不说了,怎么南方住长的都要胖些呢, 这不符合文学中江南女子纤巧的常规描述啊, 以后江南人也别吐槽油水都被北人刮走了,这不都留在那了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有道理。
19、石家庄的张颖。 一开始我对她和安徽蚌埠的玉鸟陈玲有点混,艳霞看了片断然否认, 张颖是张颖, 陈玲是陈玲, 俩人她都熟,不一样。 可倒也是, 我在各个合影片中到处找陈玲,奇了怪了, 就怎么没发现她人, 还亏了和她在招待所大堂里说过话,真是惭愧。 有哪一位拍到过陈玲的, 帮帮忙发张她的片子,弥补下这个缺憾。 忽然想小得意一下,发现俺拍的人像, 女的都挺美肤色往年轻上靠; 男的都挺帅气质往堂堂上靠,不信可再往下看。 人或说了, 人家本来就美就显年轻,本来就帅就相貌堂堂, 干你什么事, 有你什么功劳。 说得倒也是,只是小功劳可能还是有一点点的, 人固然自已得成样, 可拍摄也得多少在意点。不知各位是否还能满意被拍的样子? 其实也不必说,俺肚里有数, 有觉得没拍好的, 有觉得还行的, 想听表扬话时,也得准备听批评话。“ 没把我拍好,” 这话是不太好说出口的,其实拍摄者也明白。 好了说到这, 工作之间给自已找点乐子轻松一下。
20、石家庄的马勇。 这一位前年无锡鸿小同学会就聚过认识了,是鸿小六二年级班的, 这个班的凝聚力挺强, 一号召就来了,来不了的大致也真是事有难处。
21, 石家庄的林宏强。 这一位虽是第一次见,但名字一下就记住了, 人帅是一方面, 我发现在北方生活的兄弟人的气色都亮堂,人好认; 南方这湿乎乎的不见太阳, 如果再成天吸烟喝老酒,人脸色被熏浸得都变得晦暗无光, 阴曲曲的显不清个模样, 难怪不好认。为了健康, 为了老脸有光, 酒还是少喝, 烟还罢了吧,如何。
22、 梁恒力大姐。 这次活动中最年长者,73周岁。 这说是大姐, 对这次来的有些六零、六五后的来说,差出的是一代人了, 年轻的还没出生, 大姐都从大学出来工作了,这话说得。 不过恒力大姐真显年轻, 老不老看眼神, 有的脸保养得好但目光已垂垂矣,眼神不可用有形物而只可用心灵精神来滋养, 大姐眼神中透出的是纯真友善年轻的目光, 这种目光在胶东老家人中常见到,很亲切。 梁家恒心、 恒力、恒青这前面几位姐妹活过来真是不简单不容易。马背上的摇篮, 这种文学描述人已觉得很艰难了, 可这毕竟还有马,还有摇篮, 还有部队卫护, 重要的是还没离开军队和父母的关注。梁家姐妹出生在艰险的烽火年代, 打一落地就交给了根据地的老乡家, 是由老乡家的奶娘喂养大的,打小就与乡亲们亲, 从人生根上就铭记了人民是靠山要热爱人民的道理, 这批老二代是血与火锤炼出来,人民的奶水粗粮养大的真正的红二代啊! 这红不红, 不在官位高低, 而在和人民亲不亲。如今这些战火中的儿女也都是老年人了, 衷心祝他们康健幸福!
23、梁恒青大姐。 恒青大姐是梁家最早知道这次活动的,她是从艺翔那知道的。 知道后很高兴, 热心地帮着张罗联系人。有子弟介绍说渡江战役时235团一位团首长的家在合肥,大姐得知这一线索, 亲自找到其家住的干休所, 见到了后人,介绍了这次活动, 真是热心腸! 这次联系人时常碰到这种情况,经多个环节联系上后, 因各种因素和困难, 人还是来不成, 倒也不是不想来,确实是各种实际情况出不了家门, 人都到了这把子岁数, 动动窝是有多种难处,有的干脆是清静惯了, 经不起喧闹, 对此应予充分理解和体谅,要不说这类活动搞一次是一次, 很多情况下出个门还真是不容易。 梁家几位大姐大哥能一齐来,确是这次活动的一大幸事, 属可遇之而不可求之的盛举, 子弟们都谢谢你们,道声辛苦了! 我弟弟出生后, 我妈曾抱着他到梁政委家献宝,说是一大群姐姐们逗着他玩, 如今这大的老的都来参会了, 可这小的轻胳膊轻腿的,就动员不了拉不过来, 这话是乍说的呢, 也就除了说惭愧了!
24、梁南征大哥。 南征大哥在梁家子女中算赶上好时候了,他出生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不用躲着藏着了, 出生后就跟着父母了,那时淮海大战胜负已定, 大军准备南下了, 故取名南征。 南征大哥在卫岗小学时,和湘生大哥是同学。 在卫岗小学, 四八、四九年出生算较小的了,是主力军, 四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很多, 最早是三三年出生的。四八年出生那个班级, 我看了下, 有朱健健、王鲁江(提早入学?)、梁恒青、 姜兖利、 涂建丽几位我知道能称为27后代的, 别的不认识; 四九年班级,敢说的有马湘生, 尤競, 名单中没看到梁南征,是很快就转学了吗。 健健大哥他们班同学虽多, 可到现在要能碰头也不是件易事,何况一个军的。 健健大哥听讲梁政委家要来人, 先就问梁南征来吗? 那时尚不能肯定, 到合肥遇见南征后, 自然是喜不自胜,南征大哥也是如此, 若干年后, 五零中后期的, 要想碰头见个面,怕不是也得如此了。
25、 朱健健大哥。 在聚会上, 介绍到自已时,健健大哥站起来向大家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这位老大哥是位终生从军的老军人了,1967年就入伍参军, 参军后立马就出国抗美援越参战,当高炮兵。 因要瞄准顺着阳光俯冲而下的敌机, 整日对着太阳瞄准,眼睛受伤用坏了, 评为战伤残疾, 现在看不了电脑屏面,虽是在子弟网站上注了册, 也是表示对网站的支持, 实际上上不了多少时间,回帖就更不易了。 在这也向子弟们打个招呼作个声明, 并不是有意忽视各位的来帖,请大家理解。 健健大哥对部队子弟传承前辈传统的活动一贯大力支持, 身体力行能来一定来,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有关这些, 后面将专发一帖来表示敬意。眼下还是望大哥好好休息恢复体力。
26、 王鲁江大姐。 鲁江大姐不用多说了,这次活动要问印象最深刻忘不了的是谁, 参加了江南荻港江岸广场欢呼胜利的人员不假思索, 头一个一定是王鲁江,没有之一。 在全体高唱解放军进行曲欢庆胜利时, 鲁江大姐豪兴大发,天才地创造性地发挥了渡江精神, 突然迈步踢出正步, 行阅兵分列式军礼,动作规范有力, 精神饱满, 带动大家立刻跟进, 活动进入最高潮。此情此景, 今年天安门胜利日大阅兵的指挥人员看了都得动容, 拍掌而呼:想到了抗战老兵, 怎么就没想到组织个抗战老兵第二代方队, 人都现成的,不用坐敞篷车, 就列队踢正步步行, 王鲁江, 朱健健打头,腰里揣个手枪, 敢说就是突击步枪也没问题, 不用多操练, 走起来神气劲肯定不比后面的年轻士兵差,那是从生命的根源处来的。 在群情振奋中, 当时就有人喊起来:这场面就是十年后也忘不了! 从此以后, 走阅兵分列式, 将成27后代搞大活动的标配保留节目, 鲁江大姐多保重啊,您是一定得来当领队的, 没您带头领队, 这正步步子可走不好。
27、深圳大鹏勇生哥。 大鹏兄是这次活动第一位报名参加者,俺这有QQ邮件为证。27军235团抢了全军的渡江第一船,大鹏兄从祖国最南端抢了第一船最前头的第一兵。 大鹏兄说得好: 虽然父亲的41军是从武汉过的江, 但渡江战役本身很重要,很有纪念意义, 而且可以会会新朋老友, 参加活动何乐而不为。勇生哥的风格历来如此, 直接了当, 干吧了脆, 当步兵如此,当空军开飞机也是如此, 如今上网发帖说话还是如此, 军人嘛,得干脆些。 大鹏兄现在总犯腰疼, 单位里事也多, 请了假挤出空来参加活动,积极性很高。 大鹏兄忙是忙, 倒是身体状况不错, 保持飞行达标状态,值得庆贺, 也令人欣羡, 还有的可以率领众兄弟姐妹们向前进呢,家园中子弟们之幸!
28、 佬军人刘苏献。 子弟网中和鹏锅前后脚晋升将军的先进模范积极分子,也是敢为人先, 发表了晋将感言, 后来者不知怎么就闷声提职,免了这一道了。 苏献为人行事符合胶东老家出来的, 这次见面抓拍的这张片子,也可做证明。 这张片子中的人物脸形、 眼睛、 神情,处处都很熟悉, 处处都能喚起种回忆, 在本军部队大院里见得可太多了。倒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邢台79师兵营,好多位老胶东干部, 有师里, 有团里, 有机关的,要回忆起人啥样, 照着这张片子描述, 差不了太多, 都沾一些,这名都到嘴边了, 所以, 苏献也该离休了,到进个干休所的时候了。 苏献像当年胶东银老辈一样, 闯关东去了北边大老远,入乡随了俗, 胶东银的风格应该和关东那场很搭的, 这不就成了动物农场的掌柜,现在就是要想搬回苏州玄墓山太湖边, 这么多动物兵也安排不下来啊。 不过时而忙里偷闲,来江南小住住小聚聚还是应该可以的。
29、来自吉林延吉的陶永波。 永波父亲没在27军工作过, 是得知有这次活动后, 主动要求来参加27后代的活动。 永波这从大老远赶来,19号一大早就赶到了陆院招待所, 办好各种手续后,就一人静静地坐在大堂的茶桌边, 看着大家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那半日,会务组是忙翻了, 报到的人则兴奋着办手续和打招呼。 在参会人士中,永波大概是唯一一位除了自已, 其他任一位都陌生不认识的人了, 他也没什么不安和燥烦,上前问有何需求及要办的事, 只是摇下头说去忙吧, 不必顾他。看来原先认不认识, 能不能聊起来, 这都不成为什么大障碍,只要心有所动, 情有所系, 记挂着革命老前辈, 虽万千里万千人,吾往矣!
30、来自济南的程文军。 文军艳军姐妹俩是经上海王景崑司令的女儿王小卫告知活动,春节后即报名参加活动的。 小卫姐在动身前突犯病需作检查治疗, 来不了了,她还担心这姐妹俩会不会来, 其实是不必担此心。 和文军通电话时,又听到了那熟悉的胶东音普通话, 那位山东卫视的董记者说话也是这种口音, 和胶东老家那些堂姐妹说话都一样,真是乡音未改两鬓白, 虽是打小生在长在无锡, 但胶东话没少听。所以我说山东的子弟才更接近原生态的胶东老家, 以后是得回胶东老家去住住了。 从这往下四位都是胶东女子,后面俩位更是家就在胶东, 不用多说就可看出是老家来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1、 文军的姐姐程艳军。 这姐妹俩属于像的,不必多提示。 大概是身形矫健, 人又年轻,20号上午纪念馆胜利塔前献花篮, 事先并没定下谁来抬,主持人直观感受, 一眼就从众人中指定了这姐妹俩。 主持人的选择很正确,俩姐妹确实是合适人选, 这里得加个之一, 換他人当然也合适,择人不如撞人, 谁来抬都行, 只是实际上谁抬就必得跟着表表谁,点赞是一样的, 既赞事人自然也跟着赞。 那一刻雨下得不小,镜头上都滴了不少水雾, 姐妹俩被指挥着将花篮摆这摆那, 没有遮挡,人都被雨淋着了, 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真是辛苦,谢谢了!
32、青岛来的高萍。 一开始将她与第12张片子的何津洪有点混, 俩位在大合影中,在单独照中, 常张冠李戴, 连拍摄何津洪时, 都碰巧将高萍拍了进去。要说俩人还是有些像, 要不我在后面上张片子, 未必能一下看出是谁。说得也是, 这每次活动, 来不少新面孔, 需要辨识对号,倒也是聚会活动有趣处之一, 要总是老面孔, 好当然是好, 有老有新,是不是好上可以加个更呢。 衣不如新, 人不如旧, 这是古来名训,很有道理; 年轻的朋友们, 我们来相会, 既年轻,自然有新人, 这是人情之常, 也很有道理。 这道理看来不只是一个。
33、也是青岛来的李敬民。 光看名字, 会误以为人是男子,胶东常出花木兰, 不能光从名字上来定性别。 这张片子的人,怎么看都是胶东出来的, 表情似乎有点不好意思羞怯, 其实在活动中,和同行的高萍一样, 大方自如得很, 很从容淡定, 该啥样是啥样,这就对了, 想想我们来自胶东的母亲辈, 有几人是扭扭捏捏小家子样,不都是里里外外一把手。 胶东的大好革命形势, 妇女真是半边天。 说到这,觉得自己也点像搞脫口秀的了, 有的没的都多少来几句, 惭愧,见笑, 这不又在憋下面的话了, 活干了就得干下去,敬业, 友善, 坚持核心价值。
34、 这位大家都熟悉, 张战平同志。 战平同志“军中保尔” 的大名, 如雷贯耳, 知者甚多,要详细介绍战平的英雄事迹, 有位合适人选, 就是九十年代同在南京的本军子弟陈俨同志陈俨将军。2013年军里子弟一次聚会, 陈俨自豪地讲到本军子弟的骄傲张战平,言者滔滔, 闻者肃肃,故事的主角精彩, 讲得也精彩。 战平能来参加活动,大家都很感动, 也很感谢! 多的话也不说了, 祝福战平,写好平生的回顾, 开爽心爱的Jeep,骑行天下, 驰骋无疆, 多保重了!
35、 战平的夫人林宁同志。 张夫人林宁是新四军老干部的后代,这个革命家庭有如英雄的华野, 是山东八路军与江东新四军融合而成。 我们同样祝福林宁,祝全家人都生活幸福!
36、南京来的钟效平同志。 效平是钟国楚军长的长子, 说起来在国内革命战争中, 钟军长多年战斗在其中的老部队是华野六纵即二十四军, 抗美援朝是二十三军军长, 渡江战役时是二十六军副军长; 可效平还在幼儿园小班就随父母来到二十七军, 在鸿桥小学上的小学, 又在不足15岁时参军到27军通信营, 至今当年荣巷大院那瘦长个小兵的身影, 不少子弟还能想得起来。 所以像“12.19” 四十二名小兵一样, 效平也是父亲在27任职、 自身在27当兵的“双27” 子弟, 戓“ 双27” 军人, 对老部队的感情很深, 不仅是父辈, 也是自己的老部队, 两头碰一起。 各野战军情况不同, 这种双子弟在有的部队众多, 在27则数得过来, 因其少而自然自己就更珍惜些。效平曾比较过, 说27的子弟认同力凝聚力强,所以本军后代的聚会活动, 效平可能的话总是要来参加表示支持, 在此,我们也对效平, 对27军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抗战和解放战争双一级勋章的老军长的后人表示感谢,也祝福效平!
37、 南京来的李卫同志。 关于李卫, 过去知道的就是三块红于绿化少时在镇江81师小衣庄的邻居发小, 再就是他是金陵小兵的哥哥,还有就是世平每去南京总要找李卫聚一聚, 所以人还是听讲过, 这次能见面也很高兴。看过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皇帝》电视剧的, 都记住了赵毅出演的李卫, 略有搞笑;其实在雍正朝,三大名臣鄂尔泰、 李卫、 田文镜, 都是一时重镇。不说这, 史上同名姓的多了, 还是祝福27军的李卫, 名臣不名臣那是旧话, 只望李卫健康幸福!
38、 李卫的夫人李爱林同志, 大鹏兄在他的帖子中说这对夫妇要齐物来介绍,俺所知也就是姓名了, 多一些的情况得三块红来介绍。
39、 天竹陈慧琳同志。 关于天竹, 许多子弟都知道她在黄山脚下建设的小根据地,有些寻访过, 这次又有一小队人马去那驻扎, 以此为轴, 游览周边名胜,是个好选择。 祝福天竹小屋红红火火!
40、杭州来的韩炯同志。 韩炯父亲韩延智是27军“十八勇士”——十八位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中的一位。 韩老英雄在解放战争多次重大战役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 潍县战役中,担任排长的韩延智,带领两个班登城后,面对突破口被对面城楼上敌轻重火器疯狂封锁,他带头冲上楼,一举歼灭了敌人,俘虏6名,缴枪19支。接着他第一个跳下一丈多高的城墙,向敌人猛扑过去,四五十个敌人被我军勇士的勇猛吓呆了,举起了双手成了俘虏。韩延智接着带领战士向敌纵深发展,遭到一座楼房里敌人的拦击,他抱起炸药包,第一个冲上去,炸毁了敌火力点,全歼了守敌,俘敌50名。济南战役,攻击老城门时,担负穿插任务的韩延智率领一个班直插到敌纵深一座房子前,与担任警戒之敌一个班遭遇,机智的韩延智佯称“自己人”,巧妙地将其全部活捉。紧接着,他带领全班战士迅猛地冲进房里,迫敌一个旅部全部缴械投降,并活捉敌准将旅长,取得了全歼敌300多名的重大战果。1948年韩延智所带的班被华东军区评为“巷战模范班”;1950年5月韩延智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韩延智是即墨人,1947年6月入伍到九纵后,一直战斗在九纵二十七师80团即后来的81师242团2营4连,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 抗美援朝回国后, 调到22军和舟山要塞区, 先后任营长、 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 师长等职。2005年4月3日,韩延智前辈逝世, 终年七十六岁。 韩炯继承父辈遗志,致力弘扬革命传统, 现正在创作电视剧《血战长津湖》。
|